志司總部遭空襲經過
1950年10月,彭總來到志願軍總部大榆洞。大榆洞,是當地的一箇舊礦,比較引人注目。志願軍司令部附近又集中了4部電臺,收發電報比較多。美軍透過空中偵察和無線電測向,發現大榆洞是志願軍的重要指揮機關。所以,美軍飛機經常在大榆洞志願軍司令部上空盤旋偵察,活動頻繁,有時還俯衝掃射。
志願軍一些領導人擔心彭德懷司令員的安全問題,給黨中央和毛澤東主席發電報。對於志司的防空問題,毛澤東及中央軍委,多次告誡彭德懷等注意。例如:當彭德懷入朝的第二天,毛澤東於21日4時給他和鄧華的電報中,就提醒他們“敵人測向頗準,請加註意”。“熙川或其他適當地點應速築可靠的防空洞,保障你們司令部的安全”《毛澤東軍事文集》第6卷,軍事科學出版社、中央文獻出版社,1993年版,第132頁;27日,又致電彭德懷,提出“你們指揮所應移至安全地點,現在的位置不好”同上書,第169頁;28日又進一步指出:“你們指揮所應速建堅固的防空洞,立即修建,萬勿疏忽。”同上書,第173頁。11月24日,毛澤東再次致電彭德懷等:“請你們充分注意領導機關的安全,千萬不可大意。”同上書,第215頁。“此次戰役中敵人可能使用汽油彈,請你們研究對策”。
11月24日下午,美軍四架飛機在大榆洞上空轉了幾圈,轟炸襲擊了兩次,打壞了坡上的變電所。黃昏的時候又飛來了兩架美軍P-61偵察機,轉了幾圈後飛走了。洪學智副司令員敏銳地感到事態的嚴重,為保證彭德懷司令員和志司機關的安全,志願軍班子領導人員舉行了會議,當晚部署了三條防空措施:一:志願軍司令部機關幹部戰士在11月25日天亮之前都要吃完飯。二:天亮之後都不許冒煙。第三:人員全部要疏散。
11月25日7時前,大榆洞的志司機關除值班人員外,均進入防空洞待避。早飯後彭德懷仍如以往一樣來辦公室辦公。不久防空警報響起,洪學智強拉硬拽把彭德懷拖進辦公室西南50米處新開的防空洞內。彭德懷司令員進入防空洞後,便召集鄧華、洪學智兩位副司令員研究第二次戰役打響的時間和打響後如何縱深穿插及實施迂迴包圍等問題。過了兩個多小時,彭德懷叫軍事秘書楊鳳安去辦公室問問值班參謀瞭解一下前線的情況。
楊鳳安剛來到司令部辦公室的門前,看到敵人的B-26轟炸機從辦公室旁邊上空飛過。楊鳳安進屋後馬上告訴辦公室裡的人“要注意防空”,隨即向作戰處副處長成普和參謀徐元畝瞭解前線的情況。此時,毛岸英和參謀高瑞欣因為昨晚加班太晚,還未吃早飯,楊鳳安看到他倆正在辦公室裡圍著火爐熱早飯。
楊鳳安了解情況後準備回去向彭德懷司令員報告,一開房門,又見4架B-26架敵機飛來,便喊了一聲:“不好,快跑!”這時敵機凝固汽油彈已離機艙,有幾十枚投在志願軍司令部辦公室及其周圍,頓時烈火沖天,濃煙滾滾,一片火海。
凝固汽油彈“napalm”指的是凝固汽油彈中用來與汽油混合以產生膠質燃劑的黏稠劑成分。此詞是由它的研發者路易·菲塞所領導的哈佛大學化學家團隊所命名,是naphthenic(環烷酸)與palmitic acid(棕櫚酸)的鋁鹽的混成詞,製造凝固汽油彈時會將這兩種成分加入可燃物質使其膠質化。它裝在一個150加侖可投擲油箱裡。它是美軍最有效的反坦克和反人員武器。凝固汽油彈由鋁黏稠劑加汽油製成,觸發爆炸引信裝在油箱頭部,重1500磅。在爆炸時,凝固汽油彈使混合物擴散,粘在地面上,範圍可達250英尺,火焰溫度高達15000度。
楊鳳安從司令部辦公室急速跑到防空洞,向彭德懷報告說:“辦公室的人員,除了岸英和高瑞欣同志沒跑出外,其他同志都已安全脫離,看來岸英和瑞欣同志犧牲了。”
彭德懷用114個字的電文報告了毛岸英和高瑞欣不幸犧牲的經過。電文如下:
軍委並高(崗)、賀(晉年):
我們今日7時已進入防空洞,毛岸英同三個參謀在房子內。11時敵機4架經過時,他們4人已出來。敵機過後,他們4人返回房子內,忽又來敵機4架,投下近百枚燃燒彈,命中房子,當時有兩名參謀跑出,毛岸英及高瑞欣未及跑出被燒死,其他無損失。
志司 25日16時
美國遠東空軍第5航空隊第3轟炸機大隊
很顯然,11月25日對志司總部發動空襲的是美遠東空軍的B-26轟炸機編隊,並非有些說法中所謂的“聯合國”空軍裡的南非空軍飛行員。這種說法稱,南非空軍第 18 戰鬥轟炸機聯隊的 P-51 野馬戰鬥機空襲了志司總部,戰鬥機是從平壤起飛的,飛行員為兩名波蘭軍官利波夫斯基和塞隆。 然而,雖然南非空軍確實在朝鮮戰場頻繁使用凝固汽油彈,但是單引擎 P-51 很難與更大的雙引擎 B-26 相混淆。對志司發動空襲的是美國遠東空軍第5航空隊第3轟炸機大隊的B-26轟炸機。
B-26轟炸機在朝鮮戰爭中起飛了 60,096 架次,當時仍有 1054 架 B-26 可用。B-26轟炸機的轟炸行動使敵軍損失了38,500輛汽車、3,700個鐵路車廂、406臺火車頭、飛機7架。
B-26轟炸機裝備的武器包括機槍,B-26B 硬機鼻型,6挺50口徑機槍(早期),8挺 內聯(垂直)。B-26C - 玻璃機鼻型,隔間右下方的兩挺機槍,這些機槍通常被拆除,因為發射它們有時會導致 N/B 外殼破裂。機翼:兩組八挺機槍 - 每個機翼 1 或 2 組(手動上彈)。每個機翼三組6挺機槍(遙控上彈)機尾:每個炮塔2挺機槍 - 2 個炮塔,1 個上部/1 個下部(有些飛機只有一個上部炮塔),每挺機槍 500 發子彈,
這些B-26轟炸機可以有多種武器配置,即 B-26B 帶有兩個硬機頭中的任何一個和機翼機槍的任意組合。玻璃機頭 B-26C 可能有也可能沒有較低的炮塔,在投彈手的隔間裡可能有也可能沒有兩挺機槍。二戰期間太平洋地區第 3 轟炸機大隊對 A/B-26 的早期使用和評估導致取消了腹側(下部)炮塔。在朝鮮戰爭期間,人們發現較低的炮塔會導致重心發生變化和較小的載彈量。由於拆卸和更換腹側炮塔是一項現場操作,因此其中許多都被拆除了。炸彈掛架:3個 - 每側機翼內部,4個- 兩側機翼外部,2個 - 每翼閃光燈。所有轟炸機都配備了火箭發射站,轟炸效果評估飛機配備了自動觸發的 K-14 相機,光電管檢測到照明彈的亮光並自動拍照。
B-26轟炸機的飛行特性包括:戴維斯翼,,2 臺 R-2800-71 發動機(禁用注水),,沒有加熱器,沒有減壓管 -,彈倉和著陸(彈倉燈在飛行中無法關掉。著陸燈在沒有照明的情況下無法收回),無除冰能力,配備 SHORAN (短程導航)的飛機 - 沒有後炮塔,沒有炸彈倉入口。
朝鮮戰爭的爆發讓美國空軍措手不及,它當時正處於從活塞發動機飛機轉換為噴氣式飛機的過程中。因此,許多二戰時期的飛機不得不被匆匆趕往前線服役,包括道格拉斯 B-26 侵略者(直到 1947 年時還被稱為 A-26)。至1950年6月,美國遠東空軍擁有26架B-26轟炸機,22架B-29,365架F-80戰鬥機和一些數量的F-51戰鬥機。
朝鮮戰爭開始時,美國遠東空軍只有 26 架 B-26轟炸機,它們全部部署在日本,隸屬於第五航空隊第三轟炸機大隊(下轄不滿編的第8和第13中隊)。B-26轟炸機第一次參與戰爭是在 6 月 28 日,也就是朝鮮發動進攻的三天後,轟炸機攻擊攻擊了被朝鮮人民軍佔領的一個鐵路編組站。第二天,它們發動了對朝鮮目標的首次空襲,襲擊了朝鮮的平壤基地。
到 1950 年底,第 452 轟炸機聯隊的 4 個B-26中隊(下轄第728,729,730,731中隊,第731中隊後來被調至第3轟炸大隊,成為第90轟炸中隊)開始執行任務,第452轟炸機聯隊是一個在 8 月才重新服現役的後備部隊。 1951 年第 67(戰術)偵察大隊抵達韓國,1952 年第 452 大隊成為第 17 轟炸機大隊。
在朝鮮及其中國盟友開始在夜色掩護下出動補給車隊後,B-26 很快被迫作為夜間轟炸機使用。 B-26 是唯一適合這一角色的美國飛機——配備雷達的 F-82 雙生野馬一直留在日本; F-80 速度太快,無法在夜間有效定位目標,F-51 野馬機炮的炮口閃光會破壞飛行員的夜視能力。
在戰爭的第一年,B-26 轟炸機大隊被迫從日本的基地進行起飛,這大大減少了它們攻擊目標的時間,但在 1951 年春夏,第 3 大隊轉場至群山,第 452 大隊轉場至釜山。在整個戰爭期間,對車隊的夜間襲擊仍然是它們的主要任務,為了在黑暗中尋找他們的目標,必須制定許多不同的戰術——一些B-26轟炸機與 C-47“螢火蟲”照明彈投擲飛機一起行動,而其他飛機則作為“獵人-殺手”團隊成對作戰——第一架飛機將找到目標並飛過頭頂。當它消失後,卡車司機會重新開啟燈,正好趕上第二架飛機出現並攻擊它。
至朝鮮戰爭停戰協議簽訂時的美國空軍實力(1953 年)為:B-26, 128架, 每晚出動85架次,F-84, 218 架,每天出動 1281架次,F-86 F/B, 132架。F-86 I, 165 架,每天出動143 架次,B-29轟炸機, 99架,每天出動12-14架次,共計742架飛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