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你為什麼不買一輛純電車?”
隨便找一個人問出這個問題,答案很有可能是“充電太麻煩了”、“純電能跑多遠啊”、“不能上高速”等。
這些答案都可以用“續航焦慮”和“充電焦慮”來概括。而這兩個焦慮是存在內在關係的,如果充電能夠像加油這麼方便的話,續航焦慮也不會那麼嚴重。
解決上述兩個焦慮的根本途徑在於電池技術與充電技術的突破。目前整個行業的續航水平大概在600公里階段,而充電速度最快在半個小時,聽起來好像是喝一杯咖啡、吃一頓飯就能將電充滿,並不會耽誤事,可這是理想狀態下的情景,現實中的用車場景更為複雜。好比如過去不久的十一黃金週,純電車主在高速上經歷了驚心動魄的“掉電歷險記”,好不容易撐到了充電站,結果前面排著老長的隊伍,即使按最快充電速度來算,一臺車需要半小時,十臺車就得五個小時,跟加油的便捷性根本不在一個層面上。
其實,換電模式就可以讓電車在補能上享受到同燃油車一樣的便捷體驗。車主僅需透過高度自助的換電站進行電池更換,無需下車的同時僅花費2分鐘即可更換一塊滿電電池,不能速度堪比加油。目前,採取換電模式的車企並不多,用於C端的有蔚來,用於B端的有北汽新能源,既然換電模式這麼簡便高效,那麼為何在行業內並沒有推廣普及呢?
首先是成本問題,早期一個換電站的成本高達800萬元,現在即使成本下去了,連站帶電池也得500萬元,若是按照蔚來年底建立700座換電站的計劃來看,它需要持續投入35億元,再加上每個換電站的平均運營成本需要40萬元/月,就這還不包括人工、場租成本,需要投入的資金非常多。
因此想要採取換電模式的車企,必須要有充足的資金做支撐,否則很容易陷入資金危機,風險太高。
其次,由於每款車型所搭載的電池不一樣,因此目前的換電站大多數只能服務於自家車企,無法做到像充電站、加油站這樣通用靈活。
最後,電池作為純電車型核心部件,頻繁換電將導致電池部件磨損以及鬆動,一旦接觸不良將導致動力中斷及短路,嚴重的話還將引起自燃或爆炸,因此安全效能能否經得起考驗、出事故後責任如何劃分等問題,也會束縛換電模式的推廣。
不過從長遠來看,換電模式還是利大於弊,它的優勢對於解決時下充電難題更為有效。國家對此也是支援的,根據10月28日工信微報稱:將啟動新能源汽車綜合類換電模式應用試點工作,納入試點範圍包括北京、南京、武漢、重慶等8個大城市,進一步帶動新能源電車的發展。
總而言之,換電模式或許是目前解決新能源電車充電難的最優辦法,但短時間內換電之路依舊任重而道遠。不過隨著一系列國家政策的大力扶持,相信會有更多車企加入換電大潮。到那時,新能源汽車的充電焦慮才能得到有效解決,不過解決這個焦慮的最根本方法,還是在於電池技術與充電技術取得革命性突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