記者|於浩
作為已經發展多年、相對成熟的產業之一,汽車產業的諸多環節早已形成固有模式。因此,在2015年之前,一級市場投融資事件大多集中在汽車租賃、汽車交易等使用者相關場景,有關汽車的生產製造環節並未受到VC關注。但近年來,汽車的電動化、網聯化、智慧化、共享化等新趨勢的出現,使得原本被固定的諸多環節出現了新變化。
新趨勢下,新能源汽車、自動駕駛等相關賽道早已成為投資機構關注的焦點。而作為團隊基因偏向產業的君聯資本,在動力電池、電機控制器、自動駕駛公司等方面都有所佈局,曾參與寧德時代、Pony.ai、臻驅科技等多個專案的投資。
在君聯資本董事總經理範奇暉看來,汽車電動化、智慧化的新趨勢為已經固定的汽車產業帶來了新變化,成為投資的絕佳機遇。他將汽車產業形容作“喬木型”產業,圍繞汽車產業、手機3C等“喬木型”產業能產生一系列的新公司,並認為在汽車行業內,包括從整車到零部件一系列生態中,都有可能成長出上千億的公司。
而對於自動駕駛領域內單車智慧與車路協同的兩種技術路線,範奇暉明確表示,如果是特殊區域性內需要滿足特定需求,車路協同也具備一定可行性,但對於自動駕駛廠商而言,單車智慧技術應當優先於車路協同。
以下為採訪對話全文(有刪減):
介面新聞:新能源汽車與傳統燃油車在供應鏈上存在諸多不同,之前燃油車供應鏈大多由傳統車企控制,隨著新能源汽車市場佔比的不斷擴大,是否會開闢出新的創業賽道,給創業者帶來新的發展機遇?
範奇暉:汽車電動化、智慧化對於投資來說是千載難逢的機會。
汽車產業這麼多年發展下來,很多環節已經固定。2015年之前,很少有VC會在汽車的硬體方面以及軟體方面投資,大部分投資都圍繞著汽車後市場,比如汽車租賃、車主服務、廣告,這些都是圍繞著用車的使用者。
汽車裡有些零部件是技術密集型,有些是材料和勞動密集型,電動汽車行業發展起來之後,商業價值比較高的技術密集型產品裡首當其衝是電池。所以按著這個思路我們先投了電池,寧德時代,又投了電池的上游材料和裝置。
未來因為車內承載的資料量會越來越大,所以車內乙太網、車內網路安全會是值得關注的方向,和半導體相關的碳化矽等一系列機會也都會衍生出來。
介面新聞:汽車智慧化趨勢下會有哪些新機遇?
範奇暉:核心的一點是單車的智慧程度會更高,目前我們對車規MCU還在觀察期,因為僅僅控制某個部分的一顆MCU,單價總是有限的,要多個場景集合起來才能變成很大的系統。這個集合的過程需要多長時間、難度如何,這些都是我們要去判斷的。
介面新聞:您曾在此前的採訪中曾提及,作為新物種,自動駕駛領域的公司可以不依賴於傳統整車廠的時間表。但近年來,技術公司與傳統車企合資的專案不斷出現,似乎技術公司也在學著與車企深度繫結。對於這一趨勢您怎麼看?
範奇暉:我的觀點沒有發生變化。實踐過程中,商業形態是比較豐富的。這些所謂的變化不會影響自動駕駛公司的制高點或者初心。因為一旦定了自動駕駛的方向就不會回頭了,不然就會變成Tier 1。
採取合資的模式更多的還是出於產品端的考量,能把自己的系統用起來,產品能跟使用者接觸,形成反饋,這是一個至關重要的環節。
介面新聞:您對車路協同和單車智慧這兩種技術路線是怎麼去看的?
範奇暉:我的觀點是單車智慧優先的。一輛上路的車如果需要依賴於某個外部的感測器傳回來的資訊才能做下一步的規劃,那這對我們現有的道路改造成本及相關配套要求都太高了,車的安全性也有待提升,魯棒性太差。如果是特殊區域性的車路協同用於特定的需求,這種方式是有人在做的並且可行的。
中國市場總有一些先鋒消費者,但需要明確告訴他們現在技術發展到什麼狀態,包括法律法規方面的配套,都是一個慢慢發展的過程。
介面新聞:君聯資本在投資決策上針對這兩種技術線路會有傾向性嗎?
範奇暉:我們肯定會立足於單車智慧的角度來做投資。如果廠商專門做了v2x相關的功能,我們覺得也挺好,但從任何一個車的規劃決策體系上來說,肯定是要依靠單車智慧為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