太胖了,高血脂、高血糖、高血壓容易找身上。太瘦了,又總讓人感覺弱不禁風。那麼,到底什麼樣的體重更健康呢?
對於中老年人來說,三高是個避不開的話題,因為飲食油膩就是造成脂肪肝和“三高”疾病的主要元兇之一,於是越來越多的人跟肉類徹底決裂,崇尚清淡即健康,對於這種觀點,只能說:理想很豐滿,現實很骨感。
01 不要吃的過於清淡
吃素就不會有三高嗎?吃素就能健康長壽嗎?吃素就能治便秘嗎?想得倒是挺美的。
湖北一位老婆婆因為堅持吃素不沾葷腥,骨頭變得像泡沫了!據《長江日報》報道,武昌的楊婆婆吃素近30年,洗完澡一不小心滑倒在地,骨折了,最後只能換人工關節,不然隨時會危及生命。
很多專家常常建議大家飲食清淡,但是大多數人一不小心就會矯枉過正,從一個極端走向了另一個極端:完全不沾葷腥了。
中國疾病預防控制中心營養與食品安全所有關專家指出,我國老年人營養狀況令人擔憂,超過一半的老人存在營養不良風險。
我國曾按照國際通用的營養不良篩查標準,針對北京、上海、廣州、重慶、成都5個城市65歲以上老人進行營養狀況調查後發現,超過50%的人存在營養不良風險,“這5個城市都是發展較好、生活水平較高的城市,農村的情況一定更為嚴峻。”
02 天天吃素,小心沒病吃出病
胃口好、嘴壯,基本上是所有長壽老人的共同特點,這也反映出吃飯對於健康的重要性,天天粗茶淡飯,小心沒病吃出病。
1、遇到小病就容易倒下
吃素意味著蛋白質、脂肪攝入不足,如果食物過於清淡,長期下去體質會不好,遇到點小病很容易就倒下。
老年人的合成代謝在下降,但分解代謝在增加。所以如果飲食搭配不好,純粹過素,就會導致營養不良。
蛋白質供應不足時,會導致免疫系統的免疫球蛋白減少,從而使身體抵禦外來危害、尤其是病原微生物的能力下降,更容易患感染流行性感冒和各種疾病風險。
2、快速老化
長期素食的人因為蛋白質攝入的減少,會加速面板的老化,導致女性卵巢的功能下降,卵巢提前衰老,可能會出現閉經和月經紊亂以及內分泌失調證問題,這些問題導致了女性更容易衰老。
3、同樣有脂肪肝風險
吃素就能和脂肪肝絕緣了嗎?據《武漢晚報》報道,2014年武漢漢陽區五里墩社群衛生服務中心曾對歸元寺、鐵佛寺的兩寺僧人進行體檢,結果令人大吃一驚:受檢的30名僧人中接近一半患有脂肪肝!
魚肉蛋奶一口都吃不著,只能靠澱粉(糖),油、鹽、糖這些東西來“彌補”,再加上精白主食吃得多,久而久之,原本健康的飲食搖身一變就成了“三高”的營養。
5、便秘
只吃水煮食物,或只吃水果,腸子裡沒一點“油水”,進食量不足的情況下,胃腸運動減慢,粗纖維食物的水分被腸道吸收,腸內容物乾結,更容易導致便秘。
當然,吃對方法還是能通便的,可以將蔬菜在沸水中焯幾分鐘(時間不宜太長),再用少許油,不但有潤腸的作用,還能減少水溶性維生素的流失,以及降低蔬菜中的草酸等成分,避免影響蛋白質和鈣的吸收。
03 千金難買老來胖,老人胖一點更健康
歐洲的科學家調查了許多人,發現體重和死亡率之間其實成一條U形曲線。
體重和死亡率↓↓↓(點選可放大檢視)
曲線的最低點是死亡率最低的體重值,這個值會隨年齡的不同而發生變化,U形死亡曲線模型的分析結果顯示:
- 60歲以下:體重保持在正常範圍內(即BMI介於18.5~24.9為宜)更健康;
- 60歲以後:BMI處於超重範疇(即BMI介於25~29.9之間)更健康。
換句話說,在60歲以前保持體重在正常範圍內更長壽,60歲以後稍微超重一點更長壽。
BMI,即身體質量指數,是與體內脂肪總量密切相關的指標,主要反映全身性超重和肥胖。反映著身體因超重而面臨心臟病、高血壓等風險。
而在專門針對亞洲人的群研究結果中,也出現了與之類似的情況。比如,我國臺灣地區一項涉及7.7萬餘超過65歲老人的研究就發現 :
以正常組(BMI 18.5~24.9)為參考,
- 偏瘦組(BMI 15.0~18.4)的總死亡率明顯增加,而且低BMI老年人全因死亡率比體重正常老年人高92% ;
- 超重組(BMI 25. 0~30.0)和I度肥胖組(BMI 30. 0~35.0)的全死因死亡率卻比正常BMI老年人低20%。
為什麼60歲後胖一點更長壽?
不是體重越標準越好嗎?為什麼60歲稍微超重一些,死亡率會低一些呢?
- 一是,稍微超重的人群,營養狀態是比較好的;
- 二是,60歲以上的人群,罹患各種疾病的可能性會比較大,而適度超重的體重,更容易扛過疾病的傷害,更容易達到長壽。
對於BMI值,世界衛生組織曾定下了全球標準。不過,亞洲人和歐美人屬於不同人種,WHO的標準不是非常適合中國人的情況,為此有了中國參考標準:
此外,男性腰圍最好別超90釐米,女性腰圍最好不超過85釐米。
資料:高質量生活家
編輯:畢揚靜
*轉載請註明來源於“上海長寧”
歡迎留言評論和“寧寧”互動
再送我一朵“在看”的小花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