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們都知道,女性一生以血為用,血液耗損的機會很多。很多女性都會或多或少的出現過血虛之證。比如心悸,健忘失眠,盜汗虛熱,食少體倦,面色萎黃。
中醫理論認為“心主血脈”,血液由心所主,心血不足則無以養心神,繼而出現失眠、健忘等症。而歸脾湯組方的主要目的則是針對心血不足、心神失養中的某一類狀況。歸脾湯的方劑組成如下。
白朮、當歸、白茯苓、黃芪(炒)、龍眼肉、遠志、酸棗仁(炒)各3克,木香1.5克,甘草(炙)0.9克,人參3克。
——《正體類要》
先跟大家說說中醫的生血理論:血液是在人體脈管中流動的紅色液體,赤色屬火,心為火髒,二者同屬五行的“火”行,因此中醫有“心主血脈”的說法。歸脾湯針對的是心血不足引起的心神失養的狀況,那該如何補養心血呢?中醫理論認為,補養心血有多條途徑,比如腎精化血、肝血滋養心血。而歸脾湯補養心血卻走的是一條最主要的“生血”之道。
中焦脾胃消化食物,吸收營養,為血液的生成提供最基本的物質基礎,血液的基本組成成分是營氣和津液,這都是來源於脾胃,俗話說“一滴血十碗飯”也說的是這個理。可是,營養物質如何能變成紅色血液呢?這就需要上焦的心發揮“心生血”的作用。脾胃具有輸布營養物質的作用,最主要的運輸路徑是向上佈散,這就是中醫理論所說的“脾主升清”,當營養物質輸布到上焦時,心就能發揮它是五行“火”髒的特點,營養物質透過心的“同化”作用,繼而變為紅色的血液,整個脾胃與心的這種化生血液的生理功能,也就是《黃帝內經》中所記載的“中焦受氣取汁,變化而赤是謂血”。
方中黃芪甘微溫,補脾益氣;龍眼肉甘溫,既能補脾氣,又能養心血,二者共為君藥。黨參、白朮甘溫補氣,與黃芪相配,加強補脾益氣之功;當歸甘辛微溫,滋養營血,與龍眼肉相伍,增強補血養心之效,為臣藥。茯苓、酸棗仁、遠志寧心安神;木香理氣健脾,與補氣養血配伍,使之補不得礙胃,補而不滯,為佐藥。炙甘草補氣健脾,調和諸藥,為佐使藥。諸藥合用,共奏益氣健脾,養血安神之效。
歸脾湯就透過健脾氣、補心血、養心神來達到治療效應的,所以它在臨床上更適用於脾氣虛、心血不足的心脾兩虛型的健忘失眠病症患者。
如需用藥或想要了解更多用藥知識,請諮詢醫生或藥師,在其指導下合理用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