作為全球智慧手機行業的領頭羊,蘋果公司常年保持著鉅額的利潤,過去有許多公司因為進入蘋果手機產業鏈,賺了許多錢,所以這讓更多供應商眼紅,渴望打入蘋果的產業鏈分一杯羹,但凡事都有利弊,當你滿足要求時,你就能獲得蘋果丟出的大蛋糕,當你跟不上蘋果腳步時,他就坑你沒商量,有的甚至被坑到破產,蘋果長期壓榨和坑供應商的事情網上屢見不鮮,其實蘋果自己也被坑過,這一點後面我會聊到,今天的重點話題是,蘋果公司邀請比亞迪和寧德時代去美國建廠,表面看是想一起合作賺錢,但越看越像蘋果給兩家中企挖坑,也難怪比亞迪和寧德時代會拒絕。
靠蘋果公司崛起的企業有很多,比如成立於2003年的藍思科技,在2009年獲得蘋果訂單後,僅用了6年時間,就把銷售額從8.9億元幹到了172億元,2015年上市時,創始人周群飛被《福布斯》評為世界白手起家女企業家中的首富,他們夫婦也成為當時的湖南首富,位列世界富豪榜第186位,正是有藍思科技這樣一大群供應商,靠蘋果的訂單崛起了,所以更多企業才渴望進入蘋果的供應鏈體系,不過有一個前提就是他們得跟上蘋果的步伐,否則就要無情淘汰出局,而且還要順帶被坑一把。
比如我國臺灣廠商勝華科技,就依靠自身優勢成為蘋果手機的供應商,當時最經典的iPhone 4手機就是他們提供的觸屏,這讓公司賺了許多利潤,看到源源不斷的訂單飛來,產能不夠就擴充產能,2012年,蘋果決定在新手機上使用新的顯示技術,但沒有及時告訴供應商勝華科技,為何蘋果公司不提前通知自己的合作伙伴呢?因為這樣能減少勝華科技的損失,要知道此時他們正在大規模擴充產能,這是因為蘋果公司還不敢保證新顯示螢幕的量產速度,是否滿足自己的需求,所以就需要穩住勝華科技把它當作備胎來用,結果這就坑了勝華科技,勝華科技失去了蘋果的訂單後,到2014年時他們只能大量裁員,但已經債臺高築了,因為此前貸款修建廠房和購買裝置,欠了一大筆資金,結果毫無用處。2016年,停產兩年的勝華科技被藍思科技給收購了。蘋果為了自己利益犧牲了合作伙伴的利益,這事本可以減少損失,中國有句話說得好那就是好聚好散,你不需要別人了至少提前通報一下,但蘋果就是沒有這樣做,所以這算是坑了供應商,當然從法律和商業角度來說,蘋果公司這樣做完全合法,只是有點不近人情了。不過我個人分析還有一個原因,那就是勝華科技當時製造的螢幕其實還有優勢,蘋果擔心它跟其它企業合作,把蘋果4的螢幕技術用到其他智慧手機上,就會讓自己跟競爭對手的差距不大了,所以還不如徹底弄死這家企業,解決掉潛在隱患。
許多供應商都曾經歷過蘋果的這種待遇,需要時大筆訂單飛來,當你技術跟不上或其它原因,就突然把你打入冷宮,其實這事從法理和商業角度來說,怨不得人家蘋果公司,他們這樣做最多算不近人情,最大的問題還是這些供應商自己,掌握了核心技術後拿下訂單就忘乎所以,沒有跟上技術發展的潮流,最終被蘋果排除在供應商外,但凡你技術非常過硬,那蘋果公司也離不開你,就像高通的技術,蘋果兜兜轉轉不還是回去採用了嗎,所以這警示我們的企業,有了訂單和利潤,也要積累更前沿的技術,同時不要盲目擴大產能,因為訂單不可控性太強了,一旦突然失去單一大客戶後,那麼就面臨倒閉破產的風險。
聊了蘋果坑供應商的故事,再聊聊蘋果被供應商坑的故事,其實這個故事有兩個版本,許多人都只知道第一個版本,就是蘋果公司當年邀請藍寶石玻璃廠GT Advance在美國建廠,修好廠房和產線後,被蘋果公司各種刁難不給訂單,最終導致了GT公司破產,所以有人用這個故事來警示國內供應商,不要信蘋果公司的話去美國建廠,當然這事出發點是好的,但這個故事卻不是真實的,真實的版本是這家公司坑了蘋果公司,為何這麼說呢?
蘋果許多年前就一直在佈局藍寶石玻璃,蘋果希望手機螢幕用藍寶石玻璃來製作,因為藍寶石的特性就是非常堅硬,一旦能做成手機屏,就不會有劃痕了也不用貼膜了,這樣質量就大幅提升了,而就在這個時候,GT謊稱自己有能力造出藍寶石玻璃螢幕,於是蘋果就上門談合作,根據協議蘋果公司分四期向該公司支付5.78億美元,讓GT到美國亞利桑那州建一座藍寶石工廠,但是這座工廠修好後,該公司卻一直無法解決技術難題,無法低價量產藍寶石的玻璃螢幕,到2014年4月底,蘋果支付了第四筆款項,也就是說截止到那個時候,蘋果已經向GT支付了5.78億美元,由於無法量產,蘋果這筆投資打水漂,只能重新從康寧公司採購大猩猩玻璃,很快GT就申請破產,2019年時,這家公司被美國證券交易委員會起訴,CEO古鐵雷斯也被控告欺詐,理由是謊稱自己有能製造藍寶石玻璃螢幕,蘋果想要回這筆投資款已經不可能了。為何蘋果公司也會被騙呢?
其實製造藍寶石玻璃螢幕技術難度不高,但想要量產卻無法解決一個大難題,那就是成本高昂,藍寶石玻璃的硬度很高,所以基本上沒有東西能夠劃傷它,所以想要切割來做螢幕難度就很大,當年切割藍寶石有兩種技術,一種是傳統的切割方式,由於藍寶石硬度高強度低,加工它時稍不注意就會開裂,傳統方式只能加工一小片的藍寶石,這讓它的加工成本非常高,所以一般用於高檔腕錶的錶盤,因為能承受這個價格。還有一種辦法就是壓電陶瓷的方案,雖然能加工出大塊的藍寶石玻璃屏,但是想要切割藍寶石的工具非常容易損耗,材料特性決定無法解決,這就讓加工成本非常高,其實製造藍寶石的成本非常低,但就是卡在加工成本上,這一點全世界各國企業暫時都沒有辦法解決,成本高到蘋果公司也無法接受,所以後來蘋果公司只是在部分零件,和Apple Watch 螢幕上用了藍寶石,哪怕是到了今天蘋果依然無法大規模使用它,就是因為加工成本太高了,後來蘋果又跟我國河北恆博合作,但後來傳出了材料糾紛,該公司主動申請取消蘋果的訂單並給予賠償,後來這事怎麼了結的沒有新訊息傳出。
回到最後一個話題,為何比亞迪和寧德時代會拒絕蘋果的邀請,不去美國建廠呢?答案其實很簡單,去了就要被蘋果肆意拿捏了,蘋果可不是大善人,和他合作的供應商長期被壓榨利潤,而且還被要求轉讓技術,日本去年就在調查蘋果壟斷的事情,蘋果要求日本供應商無償轉讓技術給它,否則就拿訂單來威脅。這次蘋果邀請比亞迪和寧德時代去美國建廠,提出了更苛刻的要求,比如只允許和蘋果進行汽車電池的合作,這種霸王條款這兩家企業當然不會答應,去了到時候它不給訂單你只能虧著等,等不起了就會降價銷售,然後蘋果的目的就達到了,不過蘋果怎麼也沒想到這兩家中企會同時拒絕,其實他邀請時就耍了心機,同時邀請兩家,想著兩家公司作為同行肯定會爭搶訂單,結果沒想到他們根本不鳥蘋果公司,其實蘋果公司弄錯了一件事,在手機領域是王者,眾多企業都渴望加入自己的供應鏈,自以為在電動車領域也會出現相同情況,其實在電動車電池領域,比亞迪和寧德時代才是王者,所以哪裡會答應蘋果公司的霸王條款,應該放低身段是蘋果公司自己,結果蘋果還自以為是,現在蘋果只能去找日本公司合作了,不過那技術要落後許多,看他還怎麼跟特斯拉競爭呢?難道還想靠蘋果那個標?所以不排除蘋果會降低標準,重新找上兩家公司合作,不過霸王條款肯定要改了,否則沒有誰會答應,當然日本電池技術若後來居上,那蘋果就有希望了,否則他們不會用日本電池的落後技術了,問世就落後那還是蘋果公司追求的理念嗎?
有陰謀論說比亞迪等去美國,到時候就容易被美國管制了,因為這就符合了美國的長臂管轄政策,其實比亞迪早就在美國建了全套的新能源汽車廠,所以陰謀論不攻自破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