感謝您關注“永大英語”!
英語教學與資訊科技深度融合的實現路徑:基於三個維度的認識
劉 丹
摘要:教育資訊化背景下,英語教學與資訊科技深度融合的重要性與緊迫性日益凸顯。本文深入分析了“深度融合”的內涵,即在資訊化的英語學習環境中,實現語言教與學的方式和課堂教學結構的變革。筆者建議,英語教師應從資訊的貯存、獲取和傳送,資訊的加工和處理,以及資訊的利用和再造等三個維度入手,實現高中英語教學與資訊科技的深度融合,從而推動英語課程改革的不斷深化,促進學生英語學科核心素養的發展。
關鍵詞:深度融合;學習環境;語言教與學方式;課堂教學結構
一、引言
隨著網路技術與計算機多媒體技術的快速發展,教育教學正在發生深刻的變革。教育部頒佈的《教育資訊化十年發展規劃(2011—2020年)》提出“以教育資訊化帶動教育現代化,促進教育的創新與變革”,倡導“推進資訊科技與教育教學深度融合,實現教育思想、理念、方法和手段全方位創新(教育部,2012)。”
教育資訊化背景下,英語教學與資訊科技的深度融合已經成為英語課程改革的必然趨勢。《普通高中英語課程標準(2017年版)》提出要“重視現代資訊科技的應用,豐富英語課程學習資源”,要求教師“選擇恰當的數字技術和多媒體手段,確保虛擬現實、人工智慧、大資料等新技術的應用有助於促進學生的有效學習和英語學科核心素養的形成與發展(教育部,2018)。”
在網際網路時代,探索高中英語教學與資訊科技深度融合的有效路徑是一個重要的研究課題。本文從“深度融合”的內涵出發,從三個不同維度,探討高中英語教學與資訊科技深度融合的實現路徑,以指導教師營造資訊化的英語學習環境,實現教與學方式和課堂教學結構的變革,促進學生英語學科核心素養的發展。
二、英語教學與資訊科技深度融合的內涵
(一)深度融合的背景
上世紀七八十年代,人工智慧理論與計算機技術的發展,催生了一個專門研究學習的嶄新領域——學習科學(Learning Sciences)。作為一個跨學科研究領域,學習科學研究範圍廣泛,涵蓋了腦科學、心理學、教育學、社會學、資訊學等多個學科領域。在紛繁複雜的學習科學研究中,最為突出的研究主要是兩類:一類是基於腦科學與學習研究,一類是技術支援下的學習研究(尚俊傑 等,2015)。學習科學家透過對基於大資料的學習分析和技術增強的學習等方面開展深入的研究,提出教育技術學和資訊科技在推動教育變革的過程中將扮演主要角色。
因此,在英語教學的過程中,為了幫助學生以最有效的方式學會最有用的知識,就需要充分發揮資訊科技對語言教學的支援與增強作用,透過英語教學與資訊科技的深度融合,來促進學生更好地進行語言知識的建構,提高語言學習的效率。
(二)深度融合的內涵
1. 資訊科技的概念
資訊科技的內涵豐富,包括資訊表徵、獲取、傳送、貯存、加工、處理和利用的技術(李運林,2017)。進入21世紀以後,資訊科技的外延又得以不斷拓展,計算機、網路技術、人工智慧、大資料、雲計算等都屬於現代資訊科技的範疇。
英語教學與資訊科技的結合起步較早。從最初的錄音機、幻燈片,到後來的計算機、投影儀,在英語教學中,隨處可見資訊科技的身影。近年來,隨著網際網路技術的不斷成熟,各種各樣的英語學習網站應運而生,為英語教學提供了豐富的資源。然而,資訊科技雖已廣泛應用於英語教學,但實效性仍然不強,很多時候只是一種走形式、走過場;或被用於解決簡單問題,使簡單問題複雜化。為此,就需要不斷最佳化英語教學與資訊科技有效整合的範圍和方式,不斷加強兩者融合的廣度和深度,促進教學效率的提升。
2. 深度融合的內涵
英語教學與資訊科技的深度融合,就是透過將資訊科技有效地融合於英語教學全過程,營造一種資訊化的英語學習環境,實現一種既能充分發揮教師主導作用,又能突出體現學生主體地位的,以“自主、探究、合作”為特徵的新型教與學方式,從而把學生的主動性、積極性、創造性較充分地發揮出來,使傳統的課堂教學結構發生根本性變革——由“以教師為中心”的教學結構轉變為“主導——主體相結合”的教學結構(何克抗,2018)。簡言之,英語教學與資訊科技的深度融合,就是在資訊化的英語學習環境中,實現語言教與學方式和課堂教學結構的變革。
實現英語教學與資訊科技的深度融合,有助於改變資訊科技只用作改進教學的方法和手段的現狀,有助於發揮資訊科技對英語教學的支援與服務功能,有助於突出學生的主體地位,有助於促進學生的深度學習和發展英語學科核心素養。
(三)深度融合的特點
1. 數字化
數字化是英語教學與資訊科技深度融合的基本特點。電子書包、電子教案、電子白板、多媒體課件、英語學習網站,各種學習資源以數字化的方式突破物理環境的制約,在課內課外、線上線下與英語教學有效整合,促進了資訊化英語學習環境的營造,滿足了學生豐富的學習需求,深化了英語教學的改革。
2. 智慧化
智慧化是英語教學與資訊科技深度融合的主要特點。進入21世紀以後,基於資訊科技的英語教育不再只是建立英語教學網站,也不再只是提供基於網路的學習資源,而是提供智慧化的線上學習平臺(程曉堂,2018),對學生的英語學習提供實時反饋,與學生進行有效互動。資訊科技的智慧化發展,不僅能改變傳統的英語教學方式,還能充分調動學生的參與熱情和學習興趣。
3. 個性化
個性化是英語教學與資訊科技深度融合的顯著特點。雲計算、大資料、網際網路、人工智慧等現代資訊科技與英語教學的整合,為有效開展學生的學情分析、對英語學習過程實施監測與評價、對英語教學過程實施決策與管理提供了支援與服務,從而最終實現為每位學生定製個性化的英語教學方案,使他們得到充分有效的發展。
三、基於三個維度的深度融合的實現路徑
要實現英語教學與資訊科技的深度融合,就必須營造資訊化的英語學習環境,構建新型的語言教與學方式,變革傳統的課堂教學結構。這三層目標的實現,不能一蹴而就,而是需要一個過程。
在英語教學與資訊科技的融合過程中,資訊作為重要的媒介,處於不同的狀態,表現為三個不同維度,即資訊的貯存、獲取和傳送,資訊的加工和處理,以及資訊的利用和再造。這三個維度由淺入深、循序漸進、環環相扣,能夠有效促進深度融合三層目標的實現(見圖3.1)。
(一)維度1:資訊的貯存、獲取和傳送
發揮資訊科技的數字化優勢,實現語言知識在課內課外、線上線下的貯存、獲取和傳送,有助於構建資訊化的英語學習環境,滿足學生多樣化的學習需求。
在課內營造資訊化的英語學習環境,既可以發揮語音實驗室、數字實驗室等智慧教室的功能,也可以藉助電子白板、雲桌面、多媒體課件、視音訊軟體等常用的資訊化教學手段。同時,各種新型智慧軟體也大有可為。例如,新加坡的陳文莉等學者倡導的Group Scribbles(簡稱GS)軟體,適用於語言教學中的頭腦風暴、小組討論等協作學習活動。GS軟體是一款網路貼紙工具,能貯存、獲取和傳送觀點與想法。學生可以在個人版面上進行獨立工作,也可以在公共版面上發表作品,閱讀他人作品,對相關作品進行收集、分類、重組,將作品取回進行修改和完善(陳文莉 等,2011)。GS軟體與英語教學的融合,能幫助學生整理、組織和分享觀點與想法,視覺化思維過程,促進師生、生生之間的協作互動,有助於構建資訊化的課堂語言學習環境。
在課外營造資訊化的英語學習環境,則可以充分發揮各類語言學習網站的作用。例如,滬江網校、新東方線上等線上英語學習平臺,為學生獲取和儲存英語學習資源提供了便利;國家教育資源公共服務平臺的“一師一優課,一課一名師”活動資源、浙江省教育廳的普通高中選修課網路課程平臺和浙江微課網等,把線下的課堂搬到了線上,拓展了英語學習的時間和空間,為學生在課外開展無縫英語學習創造了機會;口袋英語、聖林英語等語言學習類的微信公眾號,能隨時隨地推送英語學習所需的知識講解和策略指導,並以聲情兼備、圖文並茂的方式吸引學生學習語言的興趣。上述的英語學習網站和微信公眾號,以數字化方式儲存、獲取和傳遞語言資訊,透過資訊化手段,營造了英語無縫學習環境。
(二)維度2:資訊的加工和處理
在有效貯存、獲取和傳送資訊的基礎上,藉助互動式的智慧網路技術,幫助學生進一步對語言資訊進行加工和處理,充分調動學生的主動性、積極性和創造性,有助於改變傳統的教學方式,構建基於“網際網路+”的新型英語教與學方式。
例如,在聽說教學中,引入海雲天愛聽說英語人機對話實訓系統等英語人機對話智慧評測系統,藉助先進的智慧語音識別技術和豐富的語料庫資料,為學生提供日常口語訓練、隨堂階段性檢測等服務,幫助學生有效提升英語聽力和口語水平。
在閱讀教學中,藉助包括美國Lexile藍思閱讀測評體系、英國牛津Big Reading Club等在內的英語智慧閱讀平臺,在學生完成相應的閱讀測試後,幫助他們確定自身的英語閱讀水平。隨後,學生可根據自己的興趣愛好,篩選與之相匹配的閱讀書單。學生既可以在線上閱讀電子書,也可以線上下借閱紙質書。
就寫作教學而言,線上英語寫作教學與評閱系統,如劍橋大學的Write & Improve系統、外研社的iWrite平臺等,允許學生根據自身的英語水平,選擇難度適當的寫作任務,線上完成寫作。系統會自動進行評閱,點評亮點,指出錯誤。同時,這些功能強大的寫作教學與評閱系統,基於對學生習作的大資料分析和語料庫整理,能夠以統計表格的方式清楚呈現學生的典型語病和常見問題,並提出改進建議,為提高學生的英語寫作水平提供教學建議。
學生在與上述的智慧化網路學習平臺互動的過程中,語言資訊能得到針對性的加工和處理,學生主動參與,根據自身的語言能力,選擇合適的任務,並及時得到科學有效的反饋,從而更加積極地投入學習,不斷提升自己的英語水平。透過英語教學與資訊科技在資訊加工和處理維度的融合,學生從知識灌輸的物件和外部刺激的被動接受者,真正轉變為資訊加工的主體、知識意義的主動建構者和情感體驗與內化的主體(何克抗, 2018)。
(三)維度3:資訊的利用和再造
有效地利用和再造資訊,並創造性地開展教學活動,是英語教學與資訊科技深度融合的最高境界。在雲計算、大資料、網際網路、人工智慧等現代資訊科技的支援下,開展學習分析,創造性地組織個性化的英語教學活動,將教師主宰課堂的傳統教學結構,轉變為既充分發揮教師的主導作用,又突出體現學生的主體地位。
例如,各類學習分析工具,就是有效利用和再造資訊開展個性化教學的典範。學習分析工具圍繞課程內容、作業與考試、學習資源、小組討論交流和學習預警等方面,對學生個體、學生團隊、課程內容和教師在教學過程中的資料來源進行記錄和分析,從而幫助教師和學生充分利用和再造資料資訊,更好地瞭解當前的學習狀態,針對每個學生的具體情況開展有效教學。國際上比較有代表性的學習分析工具,如Liaqat Ali等設計和開發的Loco-Analyst軟體,透過跟蹤學生的學習時間、社會互動、文件與工具使用、產生式資源、練習與測試等資料,以條形圖、表矩陣、標籤雲等視覺化技術呈現和輸出,提供有關學生學習活動和成績的反饋資訊,為“私人訂製”符合個性化發展需要的英語教學方案提供重要支撐;Anna Lea Dyckhoff 等設計的Elat學習分析工具,能幫助教師分析學生的學習時間、興趣領域、資源使用情況、參與度及其與學習成績的相關度,並透過視覺化面板對分析結果進行輸出和監控,促進教師對教學方法的反思和改善(牟智佳 等,2016)。
以Coursera、edX和Udacity為代表的慕課平臺和翻轉課堂,顛覆了傳統的“以教師為中心”的教學結構,突出了“以生為本”的理念,強調在教師的指導下,突出學生的學習主體地位。課前,學生線上觀看教師的影片講解,獲取語言資訊;課堂上,學生在教師的指導下完成學習任務,創造性的利用、再造和生成語言資訊。較之以往的網路開放課程,慕課與翻轉課堂相結合,鼓勵學生利用社交網站及其他學習工具主動瀏覽和獲取相關學習資源,倡導學生在參與學習的過程中,形成各種線上學習社群,進行交流、互動和反饋(何克抗,2018)。資訊科技在更新學生學習方式、促進學生思維發展方面發揮了支援與增強作用。學生在互動與協作的過程中,學習的主體地位得以凸顯。
四、結語
英語教學與資訊科技的深度融合是大勢所趨,前景十分廣闊。要實現兩者的深度融合,意味著教師必須著力營造資訊化的英語學習環境,積極構建新型的語言教與學方式,徹底變革傳統的課堂教學結構。本文認為,英語教師應從資訊的貯存、獲取和傳送,資訊的加工和處理,以及資訊的利用和再造等三個維度入手,循序漸進、逐層深入、步步為營,最終實現英語教學與資訊科技的深度融合,從而推動英語教學改革的不斷深化,促進學生英語學科核心素養的發展。
參考文獻
[1] 陳文莉,呂賜傑,謝雯婷. GroupScribbles軟體支援的課堂協作學習的設計研究[J]. 中國電化教育, 2011(11).
[2] 程曉堂. 英語教學與資訊科技的深度融合[J]. 中小學數字化教學,2018(1).
[3] 何克抗. 資訊科技與學科教學“深度融合”的路徑與實現方法[J]. 中小學數字化教學, 2018(2).
[4] 教育部. 教育部關於印發《教育資訊化十年發展規劃(2011—2020年)》的通知. [EB/OL]. http://old.moe.gov.cn//publicfiles/business/htmlfiles/moe/s3342/201203/xxgk_133322.html,2012-03-13/2019-06-15.
[5] 教育部. 普通高中英語課程標準(2017年版)[S].北京:人民教育出版社, 2018.
[6] 李運林. 正確認識與踐行教育資訊化——七論資訊化教育暨紀念南國農先生逝世三週年[J]. 電化教育研究, 2017(11).
[7] 牟智佳,武法提,喬治·西蒙斯. 國外學習分析領域的研究現狀與趨勢分析[J]. 電化教育研究,2016(4).
[8] 尚俊傑,莊紹勇,陳高偉. 學習科學:推動教育的深層變革[J]. 中國電化教育,2015(1).
The Realization Path to Deep Integration of English Teaching and Information Technology: Understanding of Three Dimensions
Liu Dan
Abstract: Under the background of educational informationization, the importance and urgency of deep integration of English teaching and information technology have become increasingly prominent. It will effectively promote the deepening of English curriculum reform and the development of students' core competence in English subject. This paper first analyzes the connotation of deep integration, which means building an information-based language learning environment, creating new language teaching and learning methods, as well as transforming the traditional classroom teaching structure. Then it introduces the realization path to the deep integration based on three dimensions, namely information storage, acquisition and transmission; information processing and handling; information utilization and reconstruction.
Key words: deep integration; learning environment; language teaching and learning methods; classroom teaching structure
(本文首次發表在《基礎教育外語教學研究》2019年第7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