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1年諾貝爾文學獎頒給了坦尚尼亞小說家阿卜杜勒拉薩克·古納(Abdulrazak Gurnah)。而與此同時,另一位作家又要被拉到網際網路上“示眾”了。
村上春樹到底有沒有陪跑,這暫時還是一個迷,但我們找到了諾獎歷史上真正的陪跑王!
諾貝爾獎最初設立時,提名資訊對外是絕對保密的。從2002年開始,組委會決定,每年的提名資訊在經過50年保密期後都可以公開。我們把諾獎目前公佈的所有提名資訊都扒了下來,用13928條資料,連夜製作了這份新鮮熱乎的提名TOP5榜單——
看看是哪個“倒黴蛋”一直被提名卻一直在陪跑,又有哪個“押題冠軍”提名的人百發百中拿了獎。
物理學獎:陪跑王教出了
最多的諾獎得主
1901~1966年間,至少有499人得到過物理學獎的提名,被提名次數最多的是他們:
01阿諾德·索末菲:84次
在目前的公開記錄中,阿諾德·索末菲(Arnold Sommerfeld)獲得過最多次物理學獎提名,卻是這份TOP5榜單裡唯一沒有得獎的陪跑王。
我沒得獎,但我是諾獎得主的老師 | Wikimedia Commons
他是量子力學和原子物理學的奠基人之一,發現了精細結構函式。他在數學方面的研究,還幫助證明了狹義相對論的正確性。
不過,這位諾獎陪跑王的實驗室卻是諾獎的搖籃,培養了最多的諾貝爾物理學獎得主。索末菲桃李滿門,他的學生裡有7位諾獎得主,包括維爾納·海森堡(Werner Heisenberg)、沃爾夫岡·泡利(Wolfgang Pauli)、 彼得·德拜(Peter Debye) 和漢斯·貝特(Hans Bethe)。愛因斯坦調侃他:“我最欽佩的是你能讓這麼多年輕的天才破土而出。”
02奧托·斯特恩:82次
好在,被提名82次之後,奧托·斯特恩(Otto Stern)在1943年獨享了物理學獎,原因是他發展了分子束方法以及發現質子磁矩。
03湯斯 & 奈爾:75次
查爾斯·哈德·湯斯(Charles Hard Townes)被稱為“鐳射之父”,是鐳射的共同發明者,於1964年獲得諾獎。路易·奈爾(Louis Néel)則由於對固體物理學的貢獻,在1970年被授予諾獎。
04馬克斯·普朗克:74次
明明可以靠臉吃飯,我卻在靠才華 | Wikimedia Commons
馬克斯·普朗克(Max Planck)得到了74次提名 。說到他可就不困了,即使對物理學界完全不瞭解,應該也耳聞過這位科學界有名的大帥哥。但他絕不是光靠顏值取勝,他是量子力學的創始人之一,在1900年提出能量量子化,並在1918年獲得了諾貝爾獎。他還當了柏林大學物理系主任,晚年退休後,繼任者是另一位諾獎得主——薛定諤。
不過物理催人老,普朗克後來頭髮稀疏,顏值有所下降。咱們得不到諾獎,努努力還是可以獲得諾獎得主同款禿頭的嘛!
把頭像刻硬幣上就不能選小鮮肉時期的樣子嗎丨5snake5/Wikimedia Commons
05阿爾伯特·愛因斯坦 66次
作為物理學界頂流中的頂流,愛因斯坦獲得過66次提名,並在1922年(補缺1921年獎項)獲得了諾貝爾物理學獎。
飄柔代言人愛因斯坦 | Orren Jack Turner/Wikimedia Commons
考慮到相對論在當時的學界頗有爭議,組委會為愛因斯坦頒獎時,宣佈的獲獎原因其實是光電效應。但傲嬌的愛因斯坦在諾貝爾獎演講中不僅絲毫不提光電效應,還大談相對論。他獲獎後,還有2個十分叛逆的提名人堅持在第二年以相對論提名了他,其中一位是1920年的化學獎得主瓦爾特·能斯特(Walther Nernst)。
化學獎:被提名最多的人,
一年就讀完博士
1901~1966年間,至少有533人得到過化學獎的提名。這是提名次數最多的幾位——與“拿化學獎的不一定是化學家”不同,被多次提名的這幾位,的確都是化學家:
諾貝爾化學獎提名榜單 | 資料來自nobelprize.org
01羅伯特·伯恩斯·伍德沃德:111次
羅伯特·伯恩斯·伍德沃德(Robert Burns Woodward)被稱為“有機化學之父”,在這份化學獎榜單裡穩居冠軍。好訊息是,他最終在1965年成功獲獎。
這位天賦型選手在16歲就考入了MIT,次年因為偏科被開除。然而,一年後學校後悔了,再次錄取了他(哎,就是玩兒!)。他在1年內讀完了本科,又花了1年拿到了博士學位,這時20歲的他前往哈佛大學,為比他年長的本科生們講課。
他在學界口碑爆棚,朋友遍佈世界。為了研究維生素B12的全合成,他甚至招募了14個國家的100多位科學家,組建了一支跨國研究隊伍。這或許也是他獲得這麼多提名的原因之一吧——多個朋友多條路,多111個朋友,說不定就多了個諾獎啊!
據說他天天給學生一口氣講課到半夜 | Peter Geymayer/Wikimedia Commons
02瓦爾特·能斯特:76次
是不是有點眼熟?他就是執意以相對論為愛因斯坦再次提名的人之一。因為確立了熱力學第三定律,能斯特在1920年獲得化學獎,電化學領域的能斯特方程就是他提出的。
能斯特的雕像,美瞳挺不錯的 | AtilimGunesBaydin/Wikimedia
03赫爾曼·施陶丁格:74次
第三名的施陶丁格(Hermann Staudinger),最終也在1953年獲獎了。他是有機化學家,發現高分子能夠由小分子透過共價鍵相連而形成。
04克里斯托夫·英果爾德:72次
英果爾德(Sir Christopher Kelk Ingold)是化學獎榜單中唯一一位陪跑的。他創立了中介論,獲得了72次提名,卻始終沒有得到諾獎的青睞。
05萊納斯·卡爾·鮑林:65次
鮑林(Linus Carl Pauling)是研究化學鍵的,他最終在1954年獲得化學獎。1962年,他又因宣傳反對核武器而獲得和平獎。
生理學或醫學獎:
一直被提名,一直在陪跑
與其他獎項不同,生理學或醫學獎,目前只公佈了1901~1953年的提名資料。
諾貝爾生理學或醫學獎提名榜單 | 資料來自nobelprize.org
01加斯頓·雷蒙:155次
在已公開的記錄中,雷蒙(Gaston Ramon)是三個科學類獎項中被提名最多的人。雷蒙用馬做實驗,為開發白喉和破傷風的疫苗作出了重大貢獻。
可惜,他一直被提名,卻一輩子都在陪跑。雷蒙於1963年去世,而目前只公佈了1953年以前的提名資料——或許,在人生的最後10年,雷蒙仍在被提名,那麼他總共被提名的次數,甚至很可能不止155次。
02查爾斯·斯科特·謝靈頓:131次
謝靈頓(Sir Charles Scott Sherrington),研究神經系統。在經歷131次被提名後,終於在1932年獲得諾獎。
03埃米爾·魯 & 朱爾·博爾代:115次
左圖為埃米爾·魯,右圖為朱爾·博爾代丨Wikimedia Commons
埃米爾·魯(Emile Roux)是白喉毒素蛋白的共同發現者之一,獲得了115次提名卻還是和諾獎擦肩而過。有意思的是,陪跑冠軍雷蒙娶了魯的侄孫女,兩位陪跑大戶還互相提過名——果然,不是一家人,不進一家門。
博爾代(Jules Bordet)發現了百日咳桿菌,獲得了1919年的生理學或醫學獎。
04勒內·勒裡什:79次
勒裡什(René Leriche)是交感神經切除手術的創始人,在1930至1953年間被提名過79人次,但還是遺憾陪跑。
02雅克·洛布:78次
提名次數位列第5名的洛布(Jacques Loeb),用海膽完成了第一例人工單性生殖實驗,但一生沒有獲得諾獎。
瞅啥瞅,沒見過陪跑選手?丨Wikimedia Commons
提名人的押題水平大賞
諾獎的提名和評選,有著複雜的機制。每年9月,諾貝爾組委會開始向大約3000位提名人徵集下一年的諾獎候選人長名單,從中確定一個短名單。再經過幾個月的反覆討論,次年10月初,他們才會確定和宣佈最終的獲獎者。
什麼人能擁有提名資格呢?根據官方規定,擁有提名權的包括諾獎組委會、一些權威的學校和機構、各個學界的專家以及已經獲得諾獎的大佬們。不過要注意的是,諾獎禁止毛遂自薦!要獲得諾獎提名,你得先有個牛X的朋友。
我們整理完陪跑王,順手也整理了一下諾獎提名人的資訊,發現這些提名人各有風格,有的格外專情,總是提名那麼一兩個人;有的人則喜歡“廣撒網”——後者在物理學界尤為興盛。物理學獎項的公開記錄中,提名別人超過10次的提名人高達91個;而化學獎有57人,生理學或醫學獎則只有46人。
詹姆斯·弗蘭克: 在座的都是我海里的魚 | GFHund/Wikimedia Commons
詹姆斯·弗蘭克(James Franck)是“頭號海王”,他是1925年的諾貝爾物理學獎得主。1927~1962年間,他向諾獎組委會提名了29人,共71人次——不管人數還是次數,都是最多的。這個廣撒網策略成效還不錯,被提名人中有14個最終獲獎。
但要說百發百中,還得是愛因斯坦,他提名過的12位科學家全都得了諾獎。以後考前別拜各路神仙了,拜押題之王愛因斯坦吧!
好多話根本不是我說的,包括這一句 | Oren Jack Turner Et al./Wikimedia Commons
也有些提名人在答題紙上寫滿了字,結果還是拿了零分,比如奧托·勒維(Otto Loewi)。他是1936年的生理學或醫學獎得主,提名過10人,總共27次,但一個都沒押中。
我們還發現了2位非常專一的失敗選手,L. Longsworth 和T. Shedlowsky。他倆各自只提名過1位化學獎候選人,但一提就提了9次,可對方始終沒能得獎。我們扒一扒細節還發現,他倆提名的竟是同一個人!而這位被提名的萊蒙·克雷格(Lyman Craig),也曾為某個人提名過1次——但是,他提名的,卻不是這兩位提名人中的任何一個。似海深情,終究是錯付了!
愛一個人,就是不求回報連續9年為他提名諾獎,但沒想到“情敵”也是這麼想的 | 資料來自Nobelprize.org
傳聞中的諾獎提名都是真的嗎
不知道從什麼時候起,網上流傳著一些關於諾獎提名的傳聞。傳說中魯迅、老舍、沈從文等中國作家都得到過諾獎提名,不過,目前公開的提名資訊中並沒有他們的名字。
史上第一個被提名諾獎的中國人是伍連德,他是中國防疫事業的創始人,控制了1910年的東北鼠疫,於1935年獲得生理學或醫學獎的提名。在這之後,胡適在1939年和1957年獲得2次提名,林語堂則在1940年和1950年獲得3次提名,他倆是中國近代僅有的兩個獲得官方認證的文學獎備胎。
那近年來每年都被調侃的陪跑王(村上春樹:你報我身份證號護照號得了),又是怎麼回事呢?
現在每年流傳的候選人名單,其實是來自博彩公司出的諾獎賠率榜,並不是官方公佈的資料。村上春樹有沒有真的被提名,還得50年後見分曉。
沒錯,我坐的就是陪跑冠軍的寶座 | Manuel Moral y Vega/Wikimedia Commons
從已公佈的資料來看,文學獎目前的陪跑冠軍,是西班牙作家、歷史學家梅嫩德斯·皮達爾(Ramón Menéndez Pidal)。他獲得了至少151次提名,幾乎是第二名的3倍,但卻從未獲獎。看看這位大前輩,村上春樹或許也不必氣餒。而吃瓜群眾們現在開始養生,50年後還能看到“21世紀初諾獎陪跑選手榜單”。
世界著名陪跑愛好者村上春樹 | leadingagile.com
最後的溫馨提示:要是有人說他提名了你,千萬別急著打一筆感謝費,先活50年看看真假再說!
參考文獻
[1]nobelprize.org
[2]https://www.bbvaopenmind.com/en/science/leading-figures/sommerfeld-the-eternal-nobel-candidate/
作者:岸邊的白鸛
資料整理:白鸛飼養員
編輯:麥麥
本文來自果殼,未經授權不得轉載.
如有需要請聯絡[email protecte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