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北京烤鴨
北京烤鴨是具有世界聲譽的北京著名菜式,起源於中國南北朝時期,《食珍錄》中已記有炙鴨,在當時是宮廷食品。它以色澤紅豔,肉嫩道醇厚,肥而不膩的特色,被譽天下美味而馳名中外,放在第一位毫不為過。
2.銅鍋涮肉
在北京寒冷的冬夜,與家人或朋友一起吃一頓熱氣騰騰的涮羊肉,可以驅走所有的寒冷,安慰你一天的辛苦工作。在餐桌上,家人和朋友可以在享受原汁原味的美味涮肉的同時,品味人與人之間的美好。咬一口鮮嫩多汁的涮羊肉,是可謂北京冬天最好的味道!
3.麵茶
“午夢初醒熱麵茶,乾薑麻醬總須加”。不過麵茶說是“茶”但其實並不是真的茶,麵茶是用小米或小米麵做成的糊狀物,然後將芝麻醬掀開,一圈圈地澆在麵茶上,一股芝麻味迎面而來!
4.爆肚
根據記載,追溯爆肚的產生年代要到清朝的乾隆年代。每當秋末冬初,北京的清真餐館和攤販就經營爆肚。北京天橋有“爆肚石”,門框衚衕有“爆肚楊”,還有“爆肚馮”、“爆肚滿”等最為出名。
5.豆汁兒
豆汁兒是老北京特有的傳統小吃,有文字記載的歷史已有300年。豆汁由綠豆製成,是將澱粉濾出後剩下的殘渣發酵而成,具有養胃、解毒、清火的功效。在清朝乾隆年間還成為了宮廷飲料。
6.炒肝
炒肝是北京的一種傳統漢族食品。其湯色油紅,肝香腸肥,味濃而不膩,味薄而不澥。它是由宋代的民間食品 "煮肝"、"炒肺 "發展而來的北京小吃,以豬肝、大腸為主料,以大蒜為輔料,用澱粉勾芡而成,具有很高的營養價值。
7.滷煮
滷煮是北京著名的傳統地方小吃,它是由火烤、燉煮的豬腸和肺部一起煮成的。滷煮起源於北京南部的南衡街。據說在光緒年間,由於用五花肉煮的蘇式肉很貴,人們用豬頭肉和豬內臟代替。隨著時間的推移,隨著民間廚師的傳播,滷肉就產生了。
8.炸醬麵
炸醬麵,最初是源自於老北京思銘吳衚衕一家專門以麵條為主的老字號麵館,在傳走大江南北之後便被譽為"中國十大面條"之一。麵條煮熟後,撈出,澆上炸醬,拌以菜碼,即成炸醬麵。也有面條撈出後用涼水浸洗再加炸醬、菜碼的,稱 "過水麵"。
9.焦圈
蘇東坡言,“纖手搓成玉數尋,碧油煎出嫩黃深,夜來春睡無輕重,壓褊佳人纏臂金。”焦圈是一種老北京傳統特色小吃,其色澤深黃,形如手鐲,焦香酥脆,風味獨特。在老北京,男女老少都愛吃焦圈。焦圈可貯存十天半月,質不變,脆如初,酥脆不皮,是千百年來人們喜愛的食品。
10.裕褳火燒
褡褳火燒是一種油煎食品,色澤金黃,焦香四溢,鮮美可口。作為一種北京常見食品,用面片裝入餡,兩面折上,另兩面不封口,放入油鍋煎熟。因其長型,有時對摺,類似古代背在肩上的褡褳,故名為裕褳火燒。