生活中我們常說:某某家做的菜,火候恰到好處。也會常說:某道菜的火候不夠或者是過大!可以說,調味品控制著菜餚味道的好壞,而火候則控制著食材口感的好壞!很多朋友對於味道的調製都不錯,差別就在於火候的掌控上!
試想一下,一塊怎麼都嚼不爛的豬蹄,一盤瘦肉像木渣一樣的魚香肉絲,一道疲沓脫水失色的青菜等等,這些說的就是火候掌握的不精準。而之所以會這樣,主要就是因為很多朋友對於火候的理解,僅僅停留在大火、小火上,從而造就了火候的不精準!
老於以前對於火候也是一竅不通,但是當我搞懂了“火候”這個烹飪技巧後,我突然發現:自己做的菜好吃了!而且左鄰右舍也都誇我做的飯菜就是比酒店的還好吃!今天就和大家分享一下,在家庭烹飪中如何提高自己的“火候”!
什麼叫做火候?
火候顧名思義,指的是在烹飪過程中,根據菜餚原材料的老嫩硬軟與厚薄大小,傳熱的介質,以及對菜餚的製作要求,所採用的火力大小與時間長短。
所以,想要火候掌控得好,只要抓住3點即可!一是火候與原材料之間的關係;二是火候與傳熱工具之間的關係;三是火候與烹飪製作要求之間的關係。只要搞懂這3點,保準你做菜的火候就是比別人強!
火候與原材料有什麼關係?
很多朋友吃火鍋喜歡涮個毛肚,什麼七上八下,其實這就是火候與原材料之間的關係!眾所周知,不同的食材,自身就帶有一定的特性,有的老、有的嫩、有的硬、有的軟。所以,在烹調的過程中,不可能都按照一個火候做來,要根據食材的特性來確定烹飪時間的長短,火力的大小!
一般來說:軟、嫩、脆的食材,多用旺火速成;而老、硬、韌的食材,則多用小火,透過長時間的烹調來改善食材的口感;整塊大件的食材,受熱面積小,多用小火烹飪;碎小的食材,因為整體的受熱面積大,多用急火烹飪。
其次,我們還可以透過對食材的加工,來改變食材的質地和特點。比如切細、切薄、醃製,甚至焯水等都可以縮短烹製的時間!不僅如此,食材的多少也和火候的大小有關,食材越多,火力相對的就要越大,時間也要延長。
舉個例子:爆炒腰花,就是透過對食材的加工,使得烹製的時間縮短的。如果是炒一整個腰子,半天也炒不熟啊!就是這麼個意思。
火候與傳熱介質有什麼關係?
很多朋友看別人熬粥用小火,自家熬粥也用小火,看別人燉肉用中火,自己燉肉也用中火,同樣的時間,同樣的步驟,同樣的調料,但還是比別人的口感差!其實,出錯的地方就在於使用的傳熱工具上!
在烹調中,火力產生的熱能經過傳導,才會食材產生質變。其次,傳熱的媒介又分無媒介傳熱和有媒介傳熱,而有媒介傳熱一般為:水、油、蒸氣、鹽、砂粒等等形式。比如,同樣都是螃蟹,水煮、清蒸、鹽焗、爆炒等,不同的烹飪方式,所使用的傳熱媒介也是不同的!同樣,在烹調過程中的火候也是不同的!
火候與烹調要求有什麼關係?
眾所周知,日常家庭炒菜做飯,也會用到各種烹調的手法。比如最常見的就是蒸、炒、煮、炸等。其實,不同的烹調手法,對於火候也是有要求的!一般來說,炒、爆、烹、炸等烹調方式多用旺火速成;而燒、燉、煮、燜等烹調方式則多用小火,長時間烹調。所以,又扯出大家最關心的問題,到底什麼是旺火、中火、小火?
如何區分大火、中火、小火、微火?
一般來說,家用的燃氣灶,開到最大的火力就是大火,也就是我們常說的旺火!這種火力適合炒、爆、汆、涮、蒸等烹飪的方式。比如爆炒腰花,用大火可以使食材迅速加熱,纖維急劇收縮,肉腰花含有的水分不易析出,所以,吃起來口感就嫩。如果火力不夠,那麼就會把食材炒老,影響口感!如果是青菜,大火可以保留青菜的營養,還能使青菜的顏色更加的漂亮,口感更加的脆嫩。這就是大火的作用!
中火一般也叫文火,位於燃氣灶五分之三的位置,很多朋友認為中火就是中間的位置,其實是不對的!要略微地靠近大火的位置。
中火適用於炸、煲、貼等烹飪方式。一般來說,家庭中最常用到中火的就是炸制各種食材。因為用大火炸,食物外表容易焦,用小火則麵糊又容易脫落!
散狀小火也叫作小火,位於燃氣灶五分之二,位於中間偏下的的位置,火力非常明顯地少於中火。小火適用於煎、燒、燉、煮、燜等烹飪方法。比如燉排骨,大火開鍋後就要轉入小火,這樣可以讓熱量慢慢地滲進食材,達到肉質軟爛,一吸就脫骨的效果!
微火也就是最小的火,燃氣灶轉到底就是。微火一般適用於煎、燉、煨等烹飪方法。比如熬個粥、煎個藥等就是用的這個火!
以上就是今天和大家分享的內容,如果你有不同的看法,或者更加專業的說法,歡迎您在評論區留言。如果今天的內容對你有幫助,請你轉發一下,讓更多的朋友知道!最後,感謝你的觀看,謝謝!