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是遇見小媛,一名熱愛文字與讀書的情感創作者,希望能帶給你溫暖,也歡迎你把自己的故事說給我聽!
錯過上篇文章的讀者,可以點選藍色標題男人心裡珍藏著一個女人,才會有這些表現,別不信繼續閱讀。
在日常生活中,我們習慣了用重複的方式去學習和工作,並自認為“熟能生巧”,實際上,並非如此。
“熟能生巧”的原理是經驗主義,驅使我們去產生行動的並不是思考,而是長期積累的經驗。
因為一件事情,重複的次數越多,在我們的生理上,能夠做出的即時反應也就越快。
這就說明了“為什麼數學要搞題海戰術,才能鞏固知識點”的原理。
在前些天,因為自己要考試,因此,遇到複習瓶頸,便在偶然的機會中,有幸讀到《認知覺醒》這本書,讓自己的複習變得更有效率,也讓自己走出了認知的“誤區”。
原來,真正的成長並不是生理和心理上的“成人化”,而是認知上的理智和成熟。
1、內觀自己,擺脫焦慮
就拿“焦慮”這種情緒來說,這是我們每個人都會有的情緒。有的人能很快走出來,而有的人,卻只能永遠活在自己設定的不安處境中。
之前,自己備考複習,參考書看來一遍又一遍,真題也是每天都堅持做。
可是,自己一做到分析題,就會忍不住去看書中的理論。因為,自己沒有理解,自然記憶的效率就不高。
對此,自己十分焦慮,備考剩下的時間也不長,只能整夜整夜睡不著覺。
而後,翻開《認知覺醒》這本書,靜下心來去讀的時候,才明白焦慮的原因:想同時做很多事,又想立即看到效果。
這的確是我當時的狀態。因為,自己是一邊寫作一邊備考教資,同時,自己也在著手為考研做準備。
每天的時間平均在每一件事上,自然花在複習教資的時間就很少。
另一方面,書中提到,要想擺脫焦慮,就得直面焦慮,並且內觀自己。
這就體現了自省的重要性。我們必須做到以下幾點:
(1)剋制慾望,不要讓自己同時做很多事;
(2)面對現實,看清自己真實的能力水平;
(3)要事優先,想辦法只做最重要的事情;
(4)接受環境,在侷限中做力所能及的事;
(5)直面核心,狠狠逼自己一把去突破它。
做到以上五點,我們的焦慮症狀會明顯減輕,這能幫你解決很多煩惱,也希望你在靜心讀書的同時,儘可能地去改變自己。
2、成長慢,是因為你不會“飛”
在大眾的認知中,一直覺得:當一個還沒學會走的時候,就去跑。是一件吃力不討好的事情。
但是,結果不如預期的前提是:你不能認識到自己的優勢,而低估了“元認知”的能力。
當你細心觀察那些人們眼中的“天才”時,便會發現:他們很多人的優秀是與生俱來的。
就像愛迪生的一句名言所說:“天才是百分之一的靈感,再加上百分之九十九的汗水,但那百分之一的靈感尤為重要。”
對這句話深表贊同,儘管會有一部分人對此持批判態度,認為這是對努力之人的偏見。
但是,真相便是如此。
你無法擁有愛因斯坦般的智慧,你也無法複製比爾蓋茨的商業頭腦,建立起一個“微軟帝國”,你難以取代巴菲特的“股神”之名……
這便是“元認知”的力量,在你還在蹣跚學步時,這些人已經在“飛”了。
在《認知覺醒》這本書中,解釋了不同人之間的認知差異,這也是我們與優秀者存在差距的原因。
書中提到,元認知被分為兩類,一類是被動元認知,一類是主動元認知。
普通人一般只有在遇到問題時,才會被動啟動這個能力,比如遇到懲罰,才會反思自己的錯誤,而在相安無事的狀態,依然會按照自己的“本心”生活。
而優秀者通常會在沒有外界威脅時,也會豐滿自己的羽翼,讓自己不斷更新已有能力,做好未雨綢繆的準備。
從被動到主動,需要一段改變的過程。當我們開始反思自己的思維和行為是,就意味著我們的認知開始覺醒,並逐漸會擁有“飛”的能力。
3、頂級的成長是“憑感覺”
不知道你在生活中有沒有遇到過這樣的情況:
自己在考試中,第一直覺選擇的答案,往往會比經過深思熟慮塗改之後的答案,正確率要高很多。
實際上,這就是“潛意識”的先入為主。當別人問起你看一眼就選定答案的秘訣時,你會說“憑感覺選的”。
實際上,這也是一種能力。而這種能力是在你自己不知道的情況下,你的大腦提取了記憶的片段,為你主動選擇的結果。
你可以否認自己的無知,但是,不得不相信,“憑感覺”做事真的能讓你避開不少錯誤。
這是為什麼呢?
在《認知覺醒》這本書中給出了答案:“憑感覺”是察覺潛意識發出的資訊。
而這種資訊,對於我們來說至關重要。
比如,我們可以“憑感覺”尋找人生目標。那麼,我們該如何去確定自己的目標呢?可以先思考以下三個問題。
(1)設想你即將離開世界,回首一生會為什麼事情而後悔?
(2)想一想你最喜歡的人物是誰?
(3)你年輕的時候是怎麼度過閒暇時光的?
只要你能弄清楚以上三個問題,那麼,你很快就能確定自己的人生目標。而回答這三個問題的關鍵在於動用感知力,而不是思考力。這就是我們“憑感覺”做事的本質。
小媛寄語:在現實生活中,也許我們會認為理性思維比感性思維更高階。
實則不然,因為我們的感性認知的速度會更快,當你能在極短的時間內,能做出對自己有益的選擇時,那麼,說明你的認知已經覺醒。
而認知覺醒後,你也就無懼焦慮和迷茫。
因此,當你想變好,又缺乏耐心;想勤奮,卻總是心生惰性;想努力,卻總是比拼毅力;想精進,卻總是彎路不斷……
請記得閱讀《認知覺醒》這本書,或許當中就有你想要的答案。至此,也希望你能在閱讀此書後,豁然開朗,內化出真正的認知驅動力。
共勉!
話題:你會閱讀《認知覺醒》這本書嗎?
歡迎在下方評論區留言討論。如果喜歡這篇文章,記得點贊和轉發。關注@遇見小媛,每天帶給你不一樣的精彩內容!
本文為作者原創,未經授權,不得轉載。圖片來源於網路,侵權請聯絡告刪。