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國共產黨對於俘虜的態度向來是寬容的,只要能夠正視錯誤,積極參與教育改造,總有獲得自由的一天。解放戰爭,中國共產黨取得最終勝利,正面戰場擊敗國民黨,自然也俘虜與許多國民黨將領。
這些俘虜只要能夠真誠改造,得到人民的諒解,基本都能獲得比較好的結局。1956年後,比如王耀武、杜聿明等人都被關在功德林戰犯管理所接受再造。積極改造後,王耀武、杜聿明第一批被特赦。
從1959年至1975年,基本上每年都會有戰犯被特赦。但是也有運氣不太好的戰犯,下文就來盤點運氣不太好的五位國軍將領,還未等到特赦機會,就已病逝於功德林戰犯管理所。
張淦痴迷風水,還未特赦便已去世
桂系軍閥中還是有不少能力出色的人物。比如有帥將風範的李宗仁,能夠謀劃全域性,運籌帷幄;有智計出眾的白崇禧,能夠出謀劃策。而如果談到驍勇善戰的將領,那麼張淦就屬於這一類了。
張淦
張淦,1897年生人,出生於廣西桂林,與李宗仁同就讀於廣西陸軍速成學堂。在廣西陸軍模範營中,張淦、白崇禧、黃紹竑同樣擔任排長職位。
但是隨著衝突與局面發展,桂系軍閥分裂,李宗仁、黃紹竑、白崇禧等組織形成了新桂系。而張淦仍跟隨“廣西王”陸榮廷,後才被新桂系收編。
張淦於1928年從陸軍大學畢業,在第八軍擔任參謀長一職;等到了1938年,張淦變為第七軍軍長,獨自統領第七軍。由此可見,李宗仁和白崇禧還是很看好張淦,相信張淦的統領能力和作戰能力。
白崇禧曾說,張淦和胡璉是當時國民黨軍隊中最能打的將領。而在隨棗會戰、武漢會戰等大大小小的戰役中,張淦也展現出了自己的軍事能力。為其贏得李宗仁和白崇禧的認可和支援,也為其成為第三兵團司令奠定了基礎。
但是除了能征善戰這一個特點外,張淦還有一個意想不到的特點,那便是極度迷信。張淦在軍事作戰時必定帶上羅盤,並進行占卜,依賴於卜卦的結果做出決策。白崇禧為贈給張淦一個外號,稱之為“羅盤將軍”。
而對張淦自己來說,他認為自己能夠獲得軍事上的勝利,能夠作戰取勝,並不在於自己排兵佈陣的能力,不在於自己手下精兵強將眾多,不在於武器裝備先進。而是將其歸功於占卜、羅盤、風水等玄學範疇。
在湖南衡寶戰役中,張淦受到我軍強烈的軍事打擊,一敗塗地,損失軍隊將近五萬人。羅盤再也不起作用,張淦在不明不白間只能撤退。張淦計劃順著南流江往北部灣逃去。但是出乎其意料,我軍以雷霆之勢將張淦所在的博白包圍。
我軍以強攻的方式,拿下了其作為據點的圖書館。但是清點人員時,發現怎麼也找不到張淦。而我軍除了知道他是禿頭,且腦袋上有疤外,對其他一無所知。後經我軍戰士仔細搜尋,發現有個敗將藏在床底,正是張淦。
被我軍俘虜後,張淦還恭維道,沒想到我軍神兵天降,以迅雷不及掩耳之勢獲得大勝。更有趣的是,張淦企圖與周恩來攀上交情。他說:“周恩來先生和我相熟,請長官把我送到他那裡去。”
張淦在博白被俘虜,後被送進功德林戰犯改造所接收我軍的教育改造。張淦也不愧於“羅盤將軍”稱呼,進入功德林後還透過羅盤看風水,想找到風水比較好的房間。
可惜,終究沒看到自己的未來,而風水也未給他帶來好運。1959年特赦第一批戰犯時他病逝於功德林戰犯管理所,終年62歲。
頑固不化楊文瑔,生命終於戰犯管理所
如果迷信風水是張淦的標籤,那麼頑固不化就可以用來形容是楊文瑔的性格。楊文瑔在戰犯管理所待了26年,卻仍然拒絕教育改造。堅持自己的理念,可見其性格有多麼頑固。
楊文瑔
尤其,楊文瑔對蔣介石極其死忠。楊文瑔曾經擔任蔣介石的侍從參謀,經常追隨蔣介石左右,自然與蔣介石結下深厚情誼。而蔣介石比較看重黃埔軍校出身將領,楊文瑔自認應更加忠誠。甚至臨終前,仍在高喊“蔣委員長萬歲。”
但是楊文瑔也曾是一位優秀的軍事將領。楊文瑔屬於黃埔軍校第二期學生,同期還有許多優秀的同學。比如邱清泉、鄭介民、聶紺弩等等。在黃埔畢業後曾留校擔任第三、四屆學生隊區隊長。
楊文瑔不僅在黃埔軍校中成績優異,而且並非紙上談兵之輩,在軍事實戰也取得許多勝利。從早期的東征、北伐到後來抗日戰爭,一直可以看到楊文瑔的身影,尤其在1931年淞滬會戰中,楊文瑔所在的第五軍打出了中國人的鬥志。
抗日戰爭全名爆發後,楊文瑔在張治中的手下擔任旅長,浴血奮戰。上海陳家行一戰,戰況激烈,危險重重,其手下有兩名團長都在此次戰鬥中壯烈犧牲。可將當時楊文瑔的戰爭表現,英勇善戰,無畏死亡。
1939年12月,粵北戰役。守軍勢弱,漸漸抵擋不住日軍的進攻,蔣介石急召駐紮在湖南的五十四軍前往增援解圍。楊文瑔時任五十四軍五十師的代師長,收到救援軍令後急急前往。
在楊文瑔的指揮下,全部將士在手臂上佩戴了“還我河山”的臂章,激發了將士們的熱血和鬥志。楊文瑔趁著將士們鬥志昂揚,一鼓作氣,千里南下,一舉擊潰了日軍,解決了軍事危機。贏得了此次粵北大捷,“捷音傳出,舉國歡騰”。
在這場持久戰中,楊文瑔南征北戰,轉戰千里,全國幾乎每個地方都留下了他的足跡。先後參加了淞滬會戰、武漢會戰、隨棗會戰、南昌會戰、粵北戰役、長沙會戰、桂南會戰、湘西會戰、鄂西會戰等等,威名赫赫,戰功累累。
1947年,解放戰爭。楊文瑔在3月份攻佔了山東泰安,但隨後便遭到解放軍的猛烈圍攻,史稱泰蒙戰役。在這場戰役中,楊文瑔努力抵抗解放軍的進攻,但最終命運使然,楊文瑔還是以失敗而告終,最終被解放軍俘虜。
雖然可稱抗日名將,但還是頑固不化。在俘虜營中閉口不言,拒絕改造,堅持對蔣介石的死忠。一些國軍將領在譴責蔣介石的指揮和管理的時候,楊文瑔大多數保持沉默的狀態。
從1947年被俘虜到19973年病逝,新中國時期在功德林戰犯管理所,後又轉至遼寧撫順戰犯管理所,整整26年,拒絕接收改造。從個人角度,楊文瑔可稱得上忠誠;但從歷史發展的角度,這種行為違反世界發展大勢,食古不化。
劉嘉樹三次被俘,拒不悔改亡於獄中
相比起張淦和楊文瑔兩位國軍將領,劉嘉樹無疑與我軍更為有緣。劉嘉樹創造了國民黨高階將領被我軍俘虜的最高次數,此人在戰爭生涯中,一共被我軍擒獲三次。前兩次都得到我軍的寬饒,第三次被俘之後一直被關在戰犯管理所,直至病逝。
劉嘉樹
劉嘉樹出生於湖南益陽,其性格也有與楊文瑔相似之處,那就是頑固,不過劉嘉樹的頑固屬於木訥、一根筋。劉嘉樹出身黃埔一期,畢業後也如同許多黃埔生一樣,先從中央軍的基層鍛鍊。
1938年,劉嘉樹開始在第五軍擔任副軍長職務,在遼瀋、淮海、平津三大戰役前夕,被任命為國民黨第十七兵團中將司令官。雖然和杜聿明、胡宗南等國民黨將領相比,還差一點地位,但也是手握重兵,掌權一方。
但這位國民黨軍高階將領,卻被我軍俘虜三次,是在稱得上戰爭中的一件趣事。1927年,劉嘉樹經過磨練已經升至營級幹部,在南昌起義中被我軍擒獲。這是劉嘉樹和我軍的第一次“親密接觸”。
1931年,反圍剿過程中,劉嘉樹升為國民黨軍隊團級軍官。但是對他來說,命運還是如此巧合。劉嘉樹肯定想要報仇,但沒想到在與我軍作戰中再次指揮不利,被我軍俘虜,可稱得上極具戲劇性。
這兩次被俘,劉嘉樹當時僅僅是營、團級軍官,職位較低,未受到我軍重視。再加上我軍當時勢弱,整體軍事力量弱於國民黨軍隊。出於多種因素的考量,我軍最終將劉嘉樹釋放,並未過多為難。
生性頑固的劉嘉樹,對於我軍的寬宏大量,絲毫沒有感激之情。被我軍兩次俘虜兩次釋放,死不悔改,依然跟隨國民黨軍隊參與對我軍的圍剿。也許正是這種執拗的性格,蔣介石竟然對劉嘉樹屢屢委以重任,而沒有絲毫懷疑。
只不過好運終究會被用完。1949年初,我軍氣勢恢宏,勢如破竹,取得壓制性勝利。而國民黨軍隊則全線潰敗,丟盔棄甲,落荒而逃。劉嘉樹所統領的部隊總兵力約五萬人,包括國民黨101軍和103軍。在大勢之下,也只能潰逃。
至1949年底,劉嘉樹兵力僅剩不到1萬人。但仍舊不死心,企圖儲存兵力以便東山再起。曾逃往越南避難,但最終因缺乏彈糧,不得不回到廣西。最終全部被四野大軍殲滅,劉嘉樹本人第三次成為我軍俘虜。
1956年,劉嘉樹被關進功德林戰犯管理所。其實按照我軍的改造政策,只要接受教育,認真改造,還是有很大機率被赦免。但是劉嘉樹頑固到底,拒不接受改造。從被俘至1972年病逝不承認自己的戰爭罪責。
國軍軍長陳林達,錯失特赦機會
陳林達在青年時期就讀於湘鄉漣濱書院和省立第一師範,1925年曾參加中國共產主義青年團,1926年參加廣州農民運動講習所運動,加入了中國共產黨。在“中山艦”事件發生後加入了國民黨。
陳林達
陳林達畢業於黃埔四期,畢業後到第一軍擔任見習排長職務進行鍛鍊,參加北伐戰爭。1933年,陳林達隨軍駐守在古北口南天門地區,英勇抵抗日軍向熱河進犯,在激烈的戰鬥中不幸負傷。
抗日戰爭中,曾參加臺兒莊戰役。當時,陳林達任二師六團團長,在保定、安陽等地區與日軍作戰,抵抗日軍激烈的進攻。但是敵我差距過大,人員物資損失嚴重,只能前往毫縣修正。
臺兒莊戰役打響後,陳林達率領部下參加臺兒莊會戰,曾在李莊一舉殲滅一機械化分隊,在臺兒莊戰役中一展風采。
1947年,陳林達任新五軍中將軍長。有一支國民黨軍被圍困在四平,陳林達率部前往四平解圍。不想到,1948年,新五軍自己陷入困境。人民解放軍將新五軍圍困於遼寧省新民縣的公主屯地區。三天後,新五軍敗,陳林達也成為解放軍的俘虜。
陳林達眼見兵敗如山倒,再也抵抗不住,便化裝成伙伕模樣,混進普通士兵俘虜之中。企圖瞞天過海,逃過此劫。但是逃不了解放軍的火眼金睛,鍾偉讓這些俘虜賽跑,跑在最後面的肯定是養尊處優的國軍高階將領。
陳林達被我軍審問時,曾破口大罵自己的上級都是草包、窩囊廢,不懂兵法瞎指揮。認為此次戰敗主要原因在於統帥不懂軍事、不知行軍、不諳兵法,只知坐守後方紙上談兵。
相比於張淦、楊文瑔、劉嘉樹等人,陳林達無疑是屬於願意接受教育改造型別的國民黨軍隊高階軍官。陳林達被俘後,被送往解放軍官教導團學習。
1956年,陳林達進入功德林進行改造,在改造期間願意接受教育,努力學習理論知識,研究先進思想。在功德林改造期間一度擔任《新生園地》的編輯,《新生園地》是功德林學習委員會發行的刊物。
1965年陳林達被送往撫順戰犯管理所繼續接受教育改造,因歷史原因,還尚未獲得特赦機會,就因病去世。
軍統特務徐遠舉,於功德林病逝
小說《紅巖》中有一個心狠手辣,令人深惡痛絕的特務頭子,名叫徐鵬飛。而他的原型就是國民黨保密局西南特區區長徐遠舉。作為臭名昭著的國民黨特務機構,徐遠舉迫害了不少革命黨人,與周養浩、沈醉共同被稱為“軍統三劍客”。
徐遠舉出生於1914年,家境優渥,祖業豐厚,從小就接受了良好的教育。私塾先生也稱讚他聰慧靈敏,未來鵬飛萬里。徐遠舉便將“鵬飛”作為自己的另一個名字,以時時提醒自己的遠大目標。
徐遠舉
徐遠舉畢業於黃埔軍校第七期,畢業後加入了國民黨特務處。在特訓期間,徐遠舉刻苦訓練,努力學習特務知識,積極參加實踐活動。最終取得了良好的成績,並引起戴笠的注意特訓後自然也受到戴笠的重用。
在抗戰勝利前,徐遠舉可謂滿懷報國之心,一心精忠報國。但是抗戰勝利後,卻走上了相反的道路。1947年,徐遠舉實施了震驚中國的“六一大逮捕事件”,多名革命英雄被殺害。同年,還對《解放日報》《挺進報》等報界人員進行迫害。
最令人髮指的事件,1949年10月徐遠舉對革命戰士的屠殺,287名仁人志士都亡在徐遠舉的屠刀之下,令世界震驚。屠殺之後,還企圖透過焚燒渣宰洞來毀屍滅跡,逃脫罪名。
天道有輪迴,1949年,國民黨失去對重慶的控制後,徐遠舉便企圖逃跑,但最終被抓獲。曾經被他當囚牢的白公館,現在變成了他的囚牢。1956年,我軍將徐遠舉轉移到功德林戰犯管理所接收改造。
徐遠舉試圖透過努力改造、交代罪行、勸說同黨獲得特赦政策,但發現最終特赦名單沒有他的名字之後,便狂躁起來。有一次為了平復心情,半夜用涼水沖涼,最終導致高血壓急性發作不治而亡。
結語
這些人或是高階將領,或是軍統高官,在他們剛剛步入軍事生涯時,也許還想著平定戰亂、報效國家。但隨著人生軌跡的發展,逐步走入了歧途,變成了禍國殃民的戰爭罪犯,對國家造成無可挽回的損失。
而即使是這樣的人,我軍也實行寬厚優待的俘虜政策。只要接收教育改造,認真反思罪行,學習科學理論,還會有特赦的政策。但這五個國軍將領,或因歷史原因,或因身體狀況,還沒有等到特赦那一天便已病逝在戰犯管理所。
參考文獻:
[1] 金可鏤.《北京功德林》[J].讀書文摘.2015(9):3.
[2] 韓博.《國民黨軍中的“迷信”將領》[J].文史月刊.2010(2):8.
[3] 程濟威.《我所知道的陳林達軼事》[J].鐘山風雨.2011(6):5.