益母草非常出名的一點就是治氣滯血瘀引起的痛經,常與元胡、當歸、白芍、香附、川牛膝等補血養血行氣止痛藥同用,且方中益母草的量要大一些。如益母草與香附的配伍,益母草主入血分,行瘀血而不傷新血,養新血而瘀血不滯;香附主入氣分,又可入血分,能解鬱調經,使氣順血行,在行氣之中,兼行氣中血滯,故為血中氣藥,婦科多用。二藥配合,活血化瘀之力甚強,為婦科常用之藥對,無論胎前產後,皆可隨證應用。益母草這味藥聽起來彷彿是為女性而設的,但也不要望文生義,雖然益母草的確對女性的益處極大,但並不是說男性就不能用了。只要對症,男女老少都可以使用這味藥。
《本草綱目》記載:“益母草之根、莖、花、葉、實,並皆入藥,可同用。若治手、足厥陰血分風熱,明目益精,調女人經脈,則單用茺蔚子為良。”《本草求真》記載:“益母草(專入心包肝),一名茺蔚,辛微苦寒,功能入肝心包絡,消水行血,去瘀生新,調經解毒。”
益母草具有活血調經的效果,也常用治腎痛水腫、面目虛浮、小便不利或尿血者,與白茅根、茯苓、車前子、金銀花等藥配伍可提高畫質熱利尿消腫的功效。
【來源】為唇形科植物益母草的新鮮或乾燥地上部分。鮮品春季幼苗期至初夏花前期採割;幹品夏季莖葉茂盛、花未開或初開時採割,曬乾,或切段曬乾。
【異名】益母蒿、紅花艾、坤草。
【性味】味苦、辛,性微寒。
【歸經】歸肝、心包、膀胱經。
【功能與主治】活血調經,利尿消腫,清熱解毒。用於月經不調、痛經經閉、惡露不盡、水腫尿少、瘡瘍腫毒。
【注意事項】孕婦慎用。
【用法用量】9~30g;鮮品12~40g。
【食膳與實際應用】益母草以枝葉肥壯、色灰綠、帶有紫紅色花者為佳。
【益母草驗方】
益術草代茶飲:溼熱下注
益母草30g,蒼朮30g,車前草20g,水煎代茶飲。
益母草的味道稍苦,性稍寒,有利尿消腫、清熱解毒的作用。蒼朮具有燥溼健脾、祛風勝溼的作用,可直接用於黃白帶下。車前草味甘性稍寒,具有利尿清熱、明目祛痰的作用。所以,這三味藥放在一起主要就是用於溼熱下注所致的帶下等症狀。
(本文內容摘自中國中醫藥出版社《一起發現中醫之效:祁營洲家庭小妙招講記》,祁營洲 著)
責任編輯:王雨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