懶猴因行動遲緩而得名,因其喜食蜂蜜的習性又名“蜂猴”,分類學屬懶猴科物種。懶猴科共有9個物種,主要分佈在非洲的南撒哈拉地區以及南亞地區的熱帶亞熱帶森林中。
你好!來握個手
懶猴在國內僅分佈於雲南和廣西南部,國內共有2個物種:懶猴(蜂猴)、小懶猴(倭蜂猴)、都是國家一級保護動物。當然有學者認為還存在一種中間型別——中懶猴(間蜂猴),根據是基於兩個80年代之前採集的標本,其牙齒特徵與上述兩種有區別,但由於缺少更有力的證據,目前尚未得到廣泛承認。
咦!看看那是什麼?
懶猴與小懶猴外表與體型都非常相近,全身毛髮較短且密,毛色為淺黃棕色及暗褐色,頭部和四肢趨向於灰白色,四肢粗短,面部兩個大大的眼睛;懶猴的體長一般接近30釐米或更大,而小懶猴通常小於25釐米,幾釐米的差距。所以僅靠外觀很難區分,較好區分的一個特徵便是耳廓:懶猴耳廓通常隱藏在毛叢中,而小懶猴的耳廓較為突出沒有被毛髮覆蓋。
伏下身子看看那裡有沒有果子!
懶猴家族屬樹棲、夜行的習性,一生幾乎都在樹上度過;畏懼強光,白天在樹洞、樹幹上抱頭大睡,動作非常緩慢,走一步似乎要停兩步,只有在受到攻擊時,才有所加快;黃昏後開始活動覓食,食物主要是熱帶鮮嫩的花葉和漿果,也捕食昆蟲,善於在夜間捕食熟睡的小鳥,喜食鳥蛋及蜂蜜。
沒有一隻猴子來找我玩
在靈長類動物當中懶猴家族是唯一有毒的動物,在腋下兩個手肘的位置有一個毒腺。它們會將毒液塗抹在自己的皮毛及牙齒上,可以避免蜱蟲、跳蚤等寄生和麵對危險時防禦,被咬到後傷口會激烈疼痛,必須儘快用抗生素處理,否則,傷口會感染、化膿。那些對毒液過於敏感的人甚至會出現致命的過敏性休克。
我看看有沒有入侵者
在過去因為法律意識以及保護意識的淡薄,民間對蜂猴的捕捉和飼養始終沒有停止,2010-2015年間,網路新聞報道的私人飼養蜂猴“出逃”事件超過30起,地點遍佈大江南北的10幾個省份。
快點放我出去!
但好在隨著大家意識的提高和保護力度的加強,現今雲南南部的綠春與元陽縣,是蜂猴分佈的主要區域之一,境內還分佈有菲氏葉猴、熊猴、獼猴等其它靈長類及豐富的生物多樣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