喜馬拉雅斑羚(學名:Naemorhedus goral):是哺乳綱、斑羚屬的動物。赤斑羚的一種(學名:Naemorhedus baileyi)。
又叫紅斑羚、紅山羊、紅青羊,1961年確定學名,因此也是世界上定名較遲的獸類之一。體形較小,平均體長1000毫米左右,肩高約510毫米。
頜下無須。具足腺,無鼠蹊腺。雌雄兩性均具角,角長128-150毫米,橫切面呈圓形,二角由頭部向後上方斜向伸展,角尖略微下彎。
體型大,被毛麻灰到灰褐色具有厚的底絨,其上覆蓋著粗的黑色針毛,雄性具有半直立的鬃。在冬季體毛更為蓬鬆,四肢淺褐色或黃褐色,前肢甚至白色,深色背紋微弱或缺如。
喉通常為多變化的白色,腹面灰白。尾的下半段黑色不具叢毛。為典型的林棲獸類,棲息在陡峭的山區,多棲息於遠郊區縣較高的山地森林,尤其喜歡棲息在其他動物與人類難以攀登的石砬子上,也在一面為緩坡另一面為懸崖峭壁的山頂棲息。
常在密林間的陡峭崖坡出沒,並在崖石旁、巖洞或叢竹間的小道上隱蔽。
一般數只或10多隻一起活動,其活動範圍多不超過林線上限。是食草動物,食物包括草葉、芽、根、樹枝、地衣、真菌、樹葉、水果和堅果。
分佈於不丹、中國、印度、尼泊爾和巴基斯坦。列入《世界自然保護聯盟瀕危物種紅色名錄》(IUCN) 2008年 ver 3.1——近危(NT)。
喜馬拉雅斑羚西部亞種列入《華盛頓公約》CITES 附錄Ⅰ級保護動物。
喜馬拉雅斑羚指名亞種列入《華盛頓公約》CITES 附錄Ⅱ級保護動物。
列入《中國國家重點保護野生動物名錄》一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