步驟圖中所用鳥的各部稱謂:
黑背鶲
鶲科。全長14.5釐米,頭部白沾褐,背部黑褐色,腰及尾上羽白色,尾羽白色但中心及尾梢邊緣為黑色。頰、喉黑色,胸以下均為白色,翼翅黑色,喜在空中飛翔時捕食昆蟲為食,活動於荒地、岩石及多石塊的山麓土丘斜坡處。
步驟一:用幹而淡的墨鬆鬆勾出頭頂、胸、腹、腿、背、尾全部有白色羽毛的位置。
步驟二:用少量赭石調墨絲點翼及上背。深墨勾眼、喙,絲點頰、喉及翼翅、尾中心與尾梢黑羽,勾雙足。
步驟三:用淡赭石略染頭頂及通體白羽。
作品欣賞
黑頭紫沉香
文鳥科,全長約10.5釐米,頭部黑褐色,從頸至上胸部止黑紫色,其餘全身慄褐色,若是亞種,則腹部白色,喙與足青灰色。活動於開寬地域的荒地、湖岸、河邊雜草及灌木中,小群棲息,食用穀類及其他植物種子。
步驟一:以鮮亮的赭石略調墨,先點垛左翼,蘸鮮亮的赭石絲點背部,再蘸少量墨點垛左翼。
步驟二:赭石調墨,點出翼翅及尾羽,深墨畫喙、眼、耳及頭頂、喉部。
步驟三:以幹而淡的墨色彩腿及尾裡,花青略調墨勾足,點染喙。
作品欣賞
藍歌鴝
鶲科,全長14釐米,又稱“小蹓璃”“青長腳”,頭、背、腰以至尾上包括兩翼內側羽毛概鉛草勾,其餘翅羽及尾羽均黑褐色,眼先和頰黑色,頰的後部向後沿頸側伸至胸側,有一黑紋。頸側深草勾,下體自頦至尾裡純白色。常於溝欲灌木叢之間地面上活動,以昆蟲為主食,也食一些植物碎屑。
步驟一:用淡中墨絲點翼及背,蘸深墨勾點翼翅及尾。
步驟二:用深墨點眼勾喙,並勾點眼先、頰延伸至胸側的黑羽。淡中墨絲點耳、頭,並鬆鬆勾出喉、胸、腿、尾裡白羽。
步驟三:用深墨勾足。花青調石青,先後絲點罩染背、翼、頭青藍色羽毛。淡赭勾襯白色羽毛,硃紅勾舌。
作品欣賞
銀喉長尾山雀
山雀科,全長約14釐米,頭與體圓而胖,尾羽較長,喙烏黑而短小。額頭及胸腹部白色,頭枕後兩側延伸至背中心為帶狀黑以,翅與背連線處淡棕色,翅翼、長尾及爪為黑色。棲於山地針葉林或低山地帶針闊混交林中,秋冬季節結小群活動,主食昆蟲,有時也食樹液或少量植物碎片。
步驟一:以深墨勾點短小的喙及豆狀的眼,用枯而淡的墨色,根據結構鬆鬆地勾出頭、耳、喉及胸、腹、尾。
步驟二:略有深淡變化地絲點枕、背翅翅翼黑色的短羽。
步驟三:深墨勾翅膀和尾部堅挺的翼羽,並勾雙足。以赭石點染翅、背部棕色羽毛,並鬆鬆襯托整體白羽。
作品欣賞
蒿雀
雀科,鵐屬,俗稱青頭麻雀、灰頭鵐,全長約16釐米,比麻雀稍大。喉至腹為黃色,背灰褐色,上有縱形斑紋至脅部。頭至頸背為青灰色,額頭及眼先為黑色。頭頂羽毛時常會聳立,尾羽亦時常開閉,成對的小群活動於灌木林及明亮的落葉松新林地帶。
步驟一:用深墨勾點眼、喙、喉部黑羽,淡墨點出頭頂並鬆鬆勾出頸部。
步驟二:赭石略調墨絲點翼、背部。
步驟三:赭石蘸墨勾點翼翅、尾及背、脅部縱形斑紋。淡墨勾出體及雙腿,深墨勾雙足。少量白粉調藤黃點染喉、胸羽色。淡汁綠渲染頭頂成“青頭”。
作品欣賞
黑枕黃鸝
黃鸝科,在我國常見的為黑枕黃鸝,亦稱金衣公子、黃鶯、黃鳥,全長約25釐米。羽色金黃而有光澤,頭部有透過眼周直達枕部的黑紋,翼和尾的中央為黑色。雌鳥羽色黃中帶綠,幼鳥頭部無黑紋,腹部有黑色條紋,直至第三年才消失。營巢於高樹枝端,活動於林園、闊葉或雜木林及其周圍的針葉林,主食林中有害昆蟲。
步驟一:用深墨勾眼、喙、耳及頭枕部黑紋;淡而枯的墨,鬆鬆勾出身體各主要部位。
步驟二:深墨勾點雙翅及尾部。
步驟三:以藤黃為主,根據身體各部結構,時而略加白粉,時而略加赭石點染。花青調墨勾雙足,曙紅加白粉點染喙部,朱磦勾舌及眼。
作品欣賞
白眉山雀
雀科,鵐屬,因從正面看去頗像猴臉,故俗稱“猴兒臉”,全長約15釐米。背部羽毛與麻雀相似,但更鮮亮,頭頂冠羽較長,與眼周圍及枕部同為黑色,眼眉、下頜、喉、腹部均為白色,喉部以下到上胸部具赤褐色羽毛,脅部有縱斑。常見於灌木叢或果園中尋找食物。
步驟一:用深墨勾點喙、眼及頭部黑羽,注意留出“白眉”。
步驟二:以赭石略調曙紅,絲點肩、枕部及上胸部羽毛,赭石蘸墨勾點翼翅及尾,並略點背部縱形斑紋。
步驟三:用乾枯淡墨、鬆鬆勾出喉及胸、腹、尾裡。濃墨勾雙足。
作品欣賞
素材摘錄自上海書店出版社《從自然到創作 中國花鳥畫技法》,張淵編著,節選網路共享內容僅供參考,如需深入學習,請從正規渠道購買正版圖書。
來源:聖手書法大課堂
宣告:本文已註明轉載出處,如有侵權請聯絡我們刪除!聯絡郵箱:[email protecte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