過去3場各項賽事比賽,阿森納透過角球取得破門4次,一度引來好奇者的疑問:本賽季前34個角球都一無所獲,突然開竅的槍手到底找到了什麼新秘訣?就此有人分析,除了最佳化搶點層次以及跑位佈置之外,還有很重要的一點就是增加了由右腳將史密斯·羅在左側主罰的內旋角球,而聯賽盃對利茲,英超對維拉,阿森納都曾以此套路斬獲進球。
聯賽盃第4輪阿森納和利茲聯的比賽第55分鐘,史密斯·羅主罰的內旋角球幫助槍手取得進球。
那麼,是不是可以說內旋的角球主罰方式比外旋更好呢?這是個頗有意思的話題。從過往的統計數字來看,內旋角球確實有“更容易導致進球”的可能性,但與此同時,外旋角球似乎又能帶來更多的進攻機會。
有一點是可以肯定的,那就是內旋角球確實受到不少人的推崇。4年之前,英國《泰晤士報》甚至曾經撰文一篇,專門解讀“為什麼傳向近點的內旋球是完美角球”。而根據資料分析公司StatsBomb的統計,自2019-20賽季以來,在歐洲五大聯賽之中,內旋角球所帶來的射門要比外旋角球引發的射門更有威脅,前者有10.8%導致了破門,而後者的資料只有6.5%。
至於內旋角球為什麼“更厲害”,前北愛爾蘭邊鋒、主罰弧線定位球的高手克里斯·布倫特表示:“如果你有一群大個子,並想把皮球頂進去,那麼肯定是讓他們距離球門越近越好。而如果是外旋的腳法,那皮球就會距離門線越來越遠。”對此前布萊克本中場彼得森也表示贊同,這位前挪威國腳在主罰角球方面同樣頗有心得。他解釋道:“內旋角球的話,弧線是飛往球門的,如果沒有人能夠碰到球,它也照樣有可能飛進球網。當然直接瞄準球門有點風險大利潤小的意思,但球更接近門線了,只要有人碰到它,那機會就不容易錯過,又或者會造成某人的失誤。”
依照兩位前英超球員的說法,進攻選手通常都是更喜歡更靠近球門的射門機會,所以內旋角球很受歡迎。那麼防守一方呢?作為競技網的門將分析員,前美國門將皮茲德洛夫斯基則表示自己更痛恨內旋角球,“因為不僅皮球會迎面而來,你還得面對一大群人同樣向你撲來。在這種情況下,狹小的區域裡什麼事都有可能發生。”
既然主罰者和門將都認為內旋角球更有威脅,這種主罰方式似乎也應該得到更廣泛的應用。眼前已經有了阿森納的案例,而在英超也確實有一些對內旋角球情有獨鍾的隊伍,比如伯恩利。根據競技網的統計,該隊本賽季43次角球就有42次是內旋,剩下1次是沒有弧線的“直線角球”。他們的套路主要是讓中場麥克尼爾以及韋斯特伍德“逆足”將球送入禁區,接著便由塔爾科夫斯基和本·米兩個頭球高手去直接攻擊對手。
除伯恩利之外,切爾西、布倫特福德、利茲聯、維拉、曼城和諾維奇等隊也都是內旋角球明顯居多,然而從球隊數量上來說,英超的“內旋派”卻並不比以外旋角球為主的隊伍多太多,優勢可以說相當微弱。而且很有意思的是,本賽季英超透過角球進攻破門次數最多的球隊利物浦(5球),他們可是絕對以外旋為主,右側交給右後衛亞歷山大-阿諾德,左側角球則有左後衛羅伯遜和齊米卡斯。
英超球隊內旋(紅色),外旋(黃色)和直線角球(白色)比例。
這資料有點奇妙對不對?事實上上週末英超第9輪由角球引發的6次破門,其中有4個都是來自外旋的主罰方式,比內旋顯得更有威力。而同樣是依據StatsBomb對歐洲五大聯賽的統計,外旋角球其實遠比內旋角球更容易“抵達目的地”:前者有42%找到了主罰者的隊友,而後者的資料只有30%。然後相應的,外旋角球所帶來的射門也要比內旋多一些,前者有20.9%的機率,而後者為18.6%。
如此看來,外旋角球可謂是“廣種”,所以就算“薄收”一點,也未必比內旋的差。而關於外旋角球的優勢,布倫特認為它更有利於破解區域防守,“你可以把傳球目標定在一個距離門線較遠的位置,同時它距離試圖出擊的門將也更遠。相應的,你的進攻球員就有足夠的時間擺脫防守並以足夠的速度與皮球相遇。”
從利物浦的角球破門情況來看,擁有範戴克、馬蒂普兩大高點的紅軍其實也沒有走直接近距離高空轟炸的套路。他們的進球很多都來自二點進攻,最典型的例子就是對水晶宮的三次角球破門,分別是補射、頭球擺渡後點搶射以及門將擊球不遠後遠射破網。另外需要說明的是,利物浦也是本賽季至今英超獲得角球次數最多的球隊,總計78次。從這個角度來說,紅軍角球進球多也是應該的。
其實球隊罰角球究竟是選內旋還是外旋,關鍵還是要看球員配置以及主帥的戰術安排,並不是某一種就一定更好,能更多地利用到自身的強項才是合理。再舉個例子,前場球員普遍身材不高,進攻方式也完全以地面配合為主的曼城,就更鐘愛短角球不一定直接送球進禁區。他們有36%的角球都是先小範圍倒一下腳,主罰者是內旋還是外旋恐怕並沒有什麼實質差別。
文|閆羽
編輯|胡辣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