北京石油化工學院是一所工程實踐特色鮮明的應用型高校。學校著力培養思想純良有品質、科學素養有內涵、技藝精湛有特色、攻堅進取有膽識的新時代首善之區工程師,全力打造新時代首善之區工程師搖籃。
《工程圖學》課程就是該校大部分學生入校後職業素質培養的第一門課,對培養學生工程師素養起著非常重要的作用。“我們團隊的老師們一直在思考一個問題,就是如何讓同學們從入校起就能有一個對自己未來的職業角色和責任的清晰認知,因為這是工程師素質能力培養的基礎。所以,我們下了很大功夫去‘磨課’,努力幫助學生邁好成為新時代工程師的第一步。我們緊跟時代需求,遵循新工科人才培養理念,實現資源建設與模式改革同行,能力與素質培養並重。經過不斷探索,受到了學生們的高度歡迎認可,在全國同行業領域內產生較大的影響,老師們很有成就感。”該課程負責人丁喬教授很自豪的介紹。據悉,該課程任課教師近幾年來指導學生參加全國和北京市大學生大賽獲獎約150人次,獲獎數量和級別逐年提升。課程教師指導本科生髮表文章11篇,已獲得授權專利12項,並指導學生創業團隊入選“全國高校優秀創業專案”百強。同時,教學團隊中也產生了“北京市教學名師”“北京市中青年骨幹教師”“北京市青年教師基本功大賽一等獎獲得者”、教育部高等學校課程教學指導委員會委員、中國圖學學會團體標準化技術專家委員會委員等優秀教師和專家。
為何一門普通的工科基礎課迸發了這麼大的能量?“學校裡的課是為學生開的,讓學生學好、愛學,這是關鍵。我們一直堅持以學生為中心、以成果為導向,思政貫通,持續改進,透過促學、助學、督學,摸清了學生的‘脈’,抓住了學生的‘魂’。”丁喬如是說。該課程按照因材施教和聚焦產出的策略,構建了雲班課+“黃金分割”課堂教學模式。“黃金分割”就是對課堂時間進行黃金比例分割,約三分之一時間藉助雲班課平臺開展同伴互教、展示討論、分組探究、做中學等,開展“翻轉課堂”。另有約三分之二時間教師以問題驅動、案例分析法、傳統的木模與三維造型和3D列印等現代技術相結合、引入工程案例等方法,激發學生求知慾和提高空間想象能力及應用能力。課後提供難度不同的實踐專案,將真實工程案例以專案的形式由學生線上下進行主動探究實踐。課程以知識應用和工程意識培養為目標,開展課內與課外貫通的實踐教學。按照學生的認知能力和個性化需求將實踐教學劃分為基礎實踐模組和能力提升模組。指導建立“製圖手工工作坊”、“繪圖會友”社團,搭建學科競賽平臺、吸收學生進入教師科研團隊等,不斷提升學生工程實踐應用和綜合解決工程問題的能力。不少學生反映,“接觸了工程圖學課程後,能坐得住了,做事更有條理和耐心,更追求精益求精。”
“這門課的設計還有一個突出的特點,就是從開課之初就深挖文化元素,放到課程裡,讓學生們去體驗,去感受。”丁喬說。課程教學團隊基於工程師的基本素質和能力培養,將唯物辯證法的科學思維及工程師精神的培養融入其中。指導學生自主拼接100多種“拆分式組合體和軸類零件實訓教學模型”及“榫卯”等構件,將工程實踐和傳統文化引入課程教學活動之中。如指導學生拆畫魯班鎖,設計“識榫卯”教學活動,增強文化自信,感受大國工匠精神,初步培養了學生設計興趣、設計思維、設計能力。(通訊員:北京石油化工學院仵亞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