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葉文稿
圖/來源網路
-
讀《圓覺經》時,裡面有這麼一則對話:
文殊菩薩問佛:“人該如何認清自己呢?”
佛說:“一切諸如來,從於本因地,皆以智慧覺。”
人最好的自覺性,就是反省自己。
每個人都可以有一種修養,叫凡事從自己身上找原因。
不斷地反省自己,從自我身上找原因,然後找到人生的出口。
也只有找到了人生的出口,才能擁有更值得過的一生。
1:反省自己
《左傳》中說:
“人誰無過,過而能改,善莫大焉。”
古人如此,今天的我們更應該做到這般。
懂得自我反省的人,才能掌控好人生之舵,擺渡好人生。
不去反省,也厭離找自我不足地方的人,就沒有了改變自我的基礎。
哪兒都覺得沒錯的人,人生的方向就開始錯了。
這樣的人,等哪天真正意識到自己的錯了,那就是大難臨頭了。
有一則故事:
春秋時代,名醫扁鵲拜見蔡恆公,見了他之後,便直言不諱:“君有疾在腠理,不治將恐深。”
奈何恆公回答說自己沒病,身體好得很。過了十天,扁鵲再見蔡恆公:“君之病在肌膚,不治將益深。”
蔡恆公又不理他,扁鵲識趣地走了。
於是,又過了十天,扁鵲看到蔡恆公,便忍不住說道:“君之病在腸胃,不治將益深。”
結果還是被拒絕,再過十天,這次扁鵲一見到蔡恆公,拔腿就跑。
蔡恆公好奇不已,便吩咐人去趕上問個原因,扁鵲回答說:“病在表皮,熱敷就好;病在肌肉,扎針即可;
病在腸胃,用藥可治。可如今病入骨髓,神仙也無法醫治了。”
果不其然,說完這些話之後的第五天,蔡恆公久病不治,便病發身亡了。
這則故事告訴我們,要相信專業人士說的話、做的事。
此外,一個人如果連最起碼的反思的能力都不具備,往往只會固守己見,然後釀造災禍。
人最可悲的,就是明明可以及時止損,或是避免遭受禍害,卻常常諱病忌醫。
當你後悔已然來不及的時候,試問:早知如此,何必當初呢?
很多時候,一旦問題病入膏肓,你再撕心裂肺地後悔,也沒有後悔藥,更來不及了。
人生裡最痛苦的事情,不就是如此嗎?
遇到問題,哪怕於你而言不值得一聽,但也應該反思一下其中的道理。
清代學者申居鄖在《西巖贅語》裡寫道:
“人生至愚是惡聞己過,人生至惡是善談人過。”
拒絕反思自己,拒絕接受自己的過失的人,不是聰明,是最大的愚蠢。
喜歡挑刺別人,習慣挑剔別人的錯誤,更是屬於惡念,既無益於他人,更無益於對方。
反省一下,不是在浪費你的時間,而是免得讓自己的人生掉進坑裡。
真正聰明的人,都有刮骨療傷的勇氣,更有包容萬物的魄力。
如此心胸,才能從萬事萬物之中汲取能量,吸收智慧,為自己的人生鋪好路。
2:成全自己
一個人若是想要成全自己,成就的不是外部的財富和地位,而是成全內心的豐盈。
因為,每一個人的幸福感,從來不是來自所擁有的物質的多寡,更多的是來自於內心裡的感受。
這也是為什麼,司各特會說:
“一個人可以把馬牽到水邊,但二十個人也沒法強迫它飲水。”
一個人的幸福,終究還是得由自己來成全,正如哪怕活在窮鄉僻壤裡的孩子,也能夠因為在小溪裡抓住一隻小蝦米而開心得忘乎所以。
假如你想用身上的500塊,去換取他手中的小蝦米,也極有可能會遭受到拒絕。
因為這手中的500塊,未必就能夠給他帶去同等的快樂感。
小孩子之所以輕易就能夠收穫快樂,是因為他們始終單純,更有簡單的幸福觀。
單純地認為,簡簡單單的事物也可以成全自己的幸福。
那麼,一個成年人,又該如何成全自己呢?
其實說到底,要想成全自己,就得先反省自己。
李世民曾言:
“以銅為鏡,可正衣冠。以人為鏡,可照得失。”
空有經歷,卻從無經驗的人,自然只是在白白地耗費時間。
而只有做到遇到問題多反思,遇到小人多反省,才能從中得智慧、得謀略。
唯有如此,你才能在反省之中找到屬於自己的人生方向,知道如何走接下來的路。
正如越王勾踐那般,一個亡國君,卻始終懂得隱忍負重,不曾自暴自棄。
誠然,在人生至暗時刻,他肯定是做了一些痛定思痛,嚴苛自我反省的。
在意識到了自身在治國路程裡的弊端,反思自己的錯誤,才能及時修正,也才能臥薪嚐膽,悍然復興。
要想成全自己,必須先付出自己。
懂得付出自己,才會心甘情願地反省、反思自己。
也只有從源頭找到原因,找到根本,才能真正找到你奮鬥下去的執行力和意志力。
哲學家蘇格拉底曾說:“未經審視的人生,不值得一過。”
所以,及時地擦拭心靈上的灰塵,保持一份孑然自立的清醒,守住初衷,反思當下,才能行穩致遠。
3:成就人生
人生說到底終究是一段過程,只不過有些人早已將它過成了一個模樣,從生到老,自老到死,始終碌碌無為,糊里糊塗。
他們早已將自己的生命,當成了河流裡的浮萍一樣,水往哪流,自己就往哪走。
一如牆上的小草一般,風吹哪裡,便倒向哪裡。
魂兒沒了,也對當下的生活抱著得過且過的心態,甚至如同行屍走肉一樣,只會怨天尤人,自暴自棄。
試問,以這樣的姿態去面對生活,還能成就人生嗎?
答案是否定的。
當你覺得改變不了的時候,那就真的什麼也改變不了。
可倘若你認定可以改變,那就立刻可以改變。
就如《古蘭經》裡講的那樣:
“山不過來,我就過去。”
這是何等的心胸,又是何等的氣魄?
我想要的世界,既然在當下看不到,那麼我就拼盡全力去改變自己,去成全自己的夢想。
迴歸自我,找到自我,反省自我,找到你的潛能所在,激發你的潛能,並且釋放你的能量。
假以時日,甚至不用多久,你就能夠看到改變的希望。
楊絳先生曾說:
“人生一世,需有三個自覺,無非是認識自己,洗練自己,自覺自願地改造自己。”
說到底,越是優秀的人,越是懂得時時刻刻往自己身上找原因,找出路。
當你內心強大了,成熟了,才能嚮往旺盛地生長,也才能扛得住這個世界的浮躁、功利和危險。
與其坐以待斃,或是奢望天降好運,不如向內求己,抬升格局。
在反思裡,找到問題源頭,找到事物本質,找到失敗根由。
於是,在成全自己的路上,找到了奮鬥的方向,找到了拼搏的動力,也找到了堅持到底的曙光。
如此,甚好。人生,亦美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