作者:史倌
哈爾西的特混部隊繼續向西行駛,距離日本越來越近,遇到危險的可能越來越大。在艦隊的指揮台上,緊張氣氛顯而易見。現在已到了敵人後院,從現在起,任何事情都可能發生。艦隊一面前進,一面開動所有的探測手段,瞭望、雷達、企業號上的偵察機都開動起來,探測著這茫茫大海背後可能暗藏的殺機。這時天氣驟變。狂風暴雨掀起的洶湧浪濤猛烈地衝擊著艦隻,能見度很低。在某種意義上,這種惡劣天氣提供的是有利時機,因為它能為艦隊提供掩護。
然而“企業”號派出進行空中偵察的飛機架次也因此而減少,已不可能進行晝夜連續偵察。只要條件允許,偵察機便起飛,對艦隊前方200海里的海域進行搜尋。雖然到現在偵察機沒有發現任何目標,但即使是巡航的偵察機也可能因雲層遮蓋而不能發現敵船。全體人員的心不約而同地集中在同一件事上。他們可以在多大程度上儘可能接近日本而不被發現?他們的運氣還能夠維持多久?
對於在波濤翻滾的海上伴著暴風從航空母艦上起飛,突襲隊員們憂心日重。有個突襲隊員鑽進轟炸機的座艙,看到航空母艦的艦首在海浪中上下起伏時飛機的高度表顯出200英尺的高度差,頓時大吃一驚。
4月17日,特混部隊到達北緯36度、東經160度附近,日本以東1000海里的水域。哈爾西命令兩艘油船為航母和巡洋艦補充油料,為最後的衝刺做準備。天氣愈加惡劣,翻騰的巨浪張開的大口似乎要把整個油船吞噬下去。剛剛加完油,輸油管幾乎還沒有斷開,突然間狂風大作,風速高達38節。
哈爾西命令巡洋艦和航空母艦開始高速向日本挺進,把速度較慢的2艘油船和8艘驅逐艦拋到了後面。他的艦隊隨著海浪的變化保持著20至25節的航速。他們如果能在24小時內保持這種速度,那麼在4月18日下午中段時間就能到達東經150度,距日本海岸大約500海里的飛機起飛地點。由於計劃時沒有考慮國際日期變更線因素,所以艦隊將比計劃提前一天時間到達。杜立特可以提前一天,在日落前3個小時起飛進行攻擊。
杜立特告訴隊員進行最後的準備工作,把裝備器材裝好,對飛機做最後一次檢查,解決飛機槍塔不能順暢轉動,液壓管滲漏,火花塞汙穢,油箱滴油問題。懷特醫生對以前躲過打針的人,做了最後一次疫苗接種。
給轟炸機加油和裝備武器彈藥的時候到了。格里寧上尉指揮陸軍和海軍人員進行飛機加油和裝載彈藥,這項工作要求嚴格又很辛苦。甲板水兵把所有轟炸機都按起飛次序安置,飛機儘可能往後移,以勻出最大的甲板空間以供起飛。杜立特的B-25站在排頭,停在距甲板前端142米遠的地方。比爾•法羅的16號機位於未尾,他的飛機機尾伸到了艦尾後面。在甲板上畫出了兩條白色的平行標線,一條是B-25的前輪基準線,另一條是後輪的標線。如果突襲隊員準確無誤地沿著標線滑跑,那麼右翼尖將從距“大黃蜂”號上層建築旁邊1.8米處滑過。起飛沒有側風,因為“大黃蜂”號會頂風行駛使飛機起飛。
機組人員都開始收拾個人物品,檢查身份識別牌。每位機組人員都配備了—套求生裝備,人人都有海軍的防毒面具,一把11毫米手槍,幾個彈夾,一把獵刀,一具指北針,一隻手電筒,緊急口糧、急救包、水壺,還有一件救生背心,每一架飛機上都有一具5人用的橡皮求生筏。有些隊員除了衣服外,還要了些額外的糖棒、口香糖、香菸和刀片。3號機副機長雅各布•曼奇中尉,計劃帶著他的唱機;10號機領航員霍姆斯•克勞奇中尉,聽懷特醫生說中國的衛生條件很差,便把手提袋塞滿了一卷卷的衛生紙。懷特醫生還送來了38升的威士忌酒,這是他在離開基地前用盡心思向海軍以“醫療用”的申請得來的。
17日黃昏時分,轟炸機已經準備就緒。當天晚上,杜立特在軍官起居室召開出徵人員會議,做最後的部署。他告訴他們,看來是在第二天而不是19日起飛。他將在日暮前3小時左右首先起飛。其他人員在日落時相繼起飛,以他投擲的炸彈引起的火光為嚮導進行轟炸。杜立特將在當地時間凌晨到達衢州機場,他在這裡等待後繼的機組到達加油後,立即起飛飛往重慶。
現在沒有證據證明杜立特和他的美國同事在制訂轟炸計劃前是否研究和借鑑過徐煥升飛襲日本本土的行動。但仔細對比,會發現杜立特的這個轟炸計劃和徐煥升的行動有很多相同之處。都是在夜間發動襲擊,乘夜黑越過日方空軍控制的區域,早晨降落到機場加油後,馬上起飛轉場到後方機場。還有對前進機場的選擇也在相近的區域。
接著杜立特強調,所有能和“大黃蜂”號、他們在美國的部隊以及受訓各地牽連在一起的任何東西全都不要攜帶。包括底片、識別證、命令、信件、日記甚至火柴紙夾等。他們留下來的任何東西,海軍都會郵寄回國。杜立特提醒每一架飛機的機槍手,把20升汽油桶加完油以後,要鑿幾個洞再丟擲機外,以免留下了蹤跡使敵人追蹤到“大黃蜂”號。
他提出兩項特殊警告:第一,無論在任何情況下都不要去符拉迪沃斯託克;第二,不允許轟炸非軍事目標,包括皇宮。
杜立特給每個人留出申請退出的最後一次機會,但沒人作聲。有些擔任後備的機員,向已經指定的機員勸說相互交換一下,可是卻沒有人答應。在整個訓練準備過程中,轟炸機隊僅僅更換了一名機組成員。埃德•霍頓上士是一位優異的軍械高手,轟炸機隊需要他的專精技術,以解決槍塔與機槍上所遭遇的問題。在最後時刻,他頂替10號機的另一位機械員參加行動。
作為最後的表態,杜立特向弟兄們承諾,“我們到了重慶,我要為你們舉行一次絕對忘不了的盛大聚會”。杜立特事後回憶:“我從不輕易承諾,不管要花費多少錢與方不方便,一向說得到做得到,不過這一回許的願,要過了好長一段時間才做到。”
此後,他們要做的事情就是等待,任務成功與否現在就在於航母在以後的幾個小時內是否會被發現,以及中國東部機場能否做好準備迎接他們降落。
作者簡介:史倌,高校歷史老師,歷史研究員。長期耕耘於黨史、軍史、戰爭史。歡迎廣大歷史愛好者交流批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