演悲歡離合,當代豈無前代事;觀抑揚褒貶,座中常有劇中人。
戲曲是我國的國粹,不同地方戲曲融合了當地的文化、民俗、歷史,一齣戲,就是一場人生。
要在一齣戲中將一個人物演繹得入木三分,將觀眾帶到戲中來,這樣的表演功力是實打實地勤學苦練加上天分才能夠換來的,和如今的電視劇、電影演員不同,戲曲演員要到“紅”的程度歷時更長,即便在紅了之後,他們也需要透過不斷地表演,提升,才能夠讓觀眾保持對他們的熱愛。
可是,我們今天要談的並不是戲曲本身,而是戲曲演員。
一、戲曲名伶轉影視劇演員
雖然在我國,戲曲演員要早於電影電視劇演員,但是在過去的歲月裡,戲曲演員經歷了一個很漫長的等待過程。
戲子、伶人、優伶等等,這些是古代人們對於戲曲演員的稱呼,由此就可以看出,古代對於戲曲演員並不看重,所以當時唱戲的人社會地位很低。一直到新中國成立之後,作為國粹,地方戲曲重新登上舞臺,成為人們很重要的文化娛樂專案,戲曲演員才再一次得到重視。
學戲曲不容易,由於基本功要紮實,戲曲學校都是從小培養起來的,這些學戲曲的孩子基本上在十歲左右就要離開家,住在學校裡,早晚練習基本功,白天要學習文化課,學習之路是非常艱辛的。
原本這些要弘揚國粹,精心培養的戲曲之花,在90年代後卻再一次遭受了時代變革衝擊。當電影進入到中國後,電影演員應運而生,和戲曲演員的表演之路不同,電影演員具有更多的靈活性,沒有戲曲那麼多的基本功要求。
因此,許許多多少男少女投身到了電影事業中,除此之外,還有一個重要原因,由於一段時間戲曲傳播的缺失,新新人類對於戲曲的熱情已經消散,願意坐在臺前認真聽完一場戲的年輕人越來越少,有些人甚至以聽不懂拒絕對戲曲做進一步的瞭解。
在這樣的社會背景下,戲曲演員的前程和收入自然受到巨大影響。慢慢地,就開始由戲曲演員轉行到了電影行業,成為了電影演員。
1.何賽飛
作為越劇小花,何賽飛在越劇上的表演天賦一直是無人能及的,她出演的《五女拜壽》是越劇曲目中的經典。長相甜美,唱作念打俱佳的何賽飛卻在中年選擇了電視劇表演。
其實對於唱了大半輩子戲的人而言,改行並不容易。何賽飛曾經在採訪中說過,由於從小演越劇,吐字發音都帶有很濃重的戲曲腔調,在剛剛開始演電視劇的時候,很難改過來,因此她選擇的第一個電視劇角色是《大宅門》的九紅,戲子出生,這樣對她在發音的要求上就降低了許多。
雖然何賽飛在演員這個事業上的發展也是可圈可點,但放棄了正當紅的越劇,也讓世人覺得可惜。何賽飛在這一點上顯然也是經過深思熟慮,她也是道出了自己作為越劇演員,在行業冷清的現實下,不得不衝入市場經濟的無奈與堅持。
2.李沁
一部新版《紅樓夢》造就了又一個薛寶釵。氣質典雅的李沁一出場就吸引了觀眾的眼球,當大家知道她戲曲演員的身份時,對她所具有的獨特氣質就多了一份瞭然。
李沁還有一個很特別的身份,她是國家崑曲閨門旦的傳承人之一,在接觸《紅樓夢》之前,她已經被秘密培養了9年,但是當徐少紅導演力爭讓李沁出演《紅樓夢》的薛寶釵之後,李沁的人生之路完全改變了。
也許,站在徐少紅導演的角度,李沁可以塑造成薛寶釵,因著她的天生麗質和氣質,所以徐少紅導演屢次上門請求上海戲劇學院放行。但是令徐少紅導演想不到的是,李沁接觸了電視劇之後,卻掙扎著放棄了自己從小學習的戲曲,投身到了電視劇行業中。
如今,李沁在影視劇行業名聲在外,但是作品大部分是不溫不火,不知道和從前對比,李沁對於自己的選擇是不是有過懊悔?
此外,選擇放棄戲曲投身到演員行業的還有許多,當然,這屬於個人行為,他們也是經過深思熟慮,和每個人對於自己人生規劃有著密切關係,但是也有這樣一些人,他們不管熒屏前有多少鮮花和掌聲,堅持守著自己的舞臺,日復一日地堅持自己的戲曲事業。
二、永遠的戲曲演員
80年代一部《西遊記》可以達到萬人空巷,老少咸宜的程度。
當時五毛錢的特效絲毫沒有影響人們對於這部神話劇的追捧,而這樣一部大型電視劇,在選角上也是用盡心思,當時的導演楊潔女士對於每一個主要角色的出演人員都經過千挑萬選,深思熟慮,有些演員由於沒有檔期而拒絕,楊導三顧茅廬,絲毫不放棄,白骨精的演員就是這樣挑選出來的。
1.楊春霞
1955年,年僅12歲的楊春霞考上了上海戲劇學院,主攻旦角。楊春霞家境普通,但從小受父親的薰陶,對於京劇有著天然的熱愛。考上上海戲劇學院之後,楊春霞心無旁騖,潛心學習,她之後出演的《白蛇傳》《楊門女將》,都因為扮相俊美,唱功俱佳,而深受人們的喜愛。
1972年,剛從上海戲劇學院畢業沒多久的楊春霞,突然被調入北京《杜鵑山》劇組,出演柯湘一角。這個訊息對於楊春霞本人而言很突然,對於整個京劇行業人而言也很突然。
因為是在北京的劇組,很多行內優秀演員都表示不解:在北京,優秀的演員多的是,為什麼要從上海調一個初出茅廬的新秀來演如此重要的角色呢?
被質疑的楊春霞很快放下了那一點不自信,全身心投入到柯湘這個角色的練習中,從早到晚,每一個字的唱腔反覆練習,每一個動作不斷完善,曾經有同事形容當時的楊春霞,已經到了“走火入魔”的地步。
楊春霞這樣的刻苦鑽研練習,在一年後的演出中得到了回報。《杜鵑山》第一場演出非常成功,楊春霞也因此榮幸地得到了和周恩來總理握手的機會。
就此,年輕的楊春霞得到了數也數不清的鮮花和掌聲,但是楊春霞是一個性格非常執拗的女孩,在“紅”了之後,對於京劇的熱愛絲毫不減,她反而覺得,因為自己有名氣了,就要付出更多的努力來學習研究京劇,才不會讓人“看笑話”。
對於開始緊俏的電視劇電影行業,楊春霞沒有一點興趣,她認為這是兩個不同的行業,沒有可比性。可是命運就是如此巧合,她不知道有個女導演,已經開始打她的主意了。
2.艱辛的選角
在選擇白骨精的時候,楊潔導演看過許多候選人,都不是很滿意。煩躁的時候,無意中她看到了電視中正在轉播楊春霞的京劇節目。鏡頭下的楊春霞長相俊美,兩眼炯炯有神,一舉一動間煥發著獨有的女王氣息。
楊潔導演靈光一現,對,這就是白骨精。白骨精作為妖界精英,就應該要有這樣一份女王的霸氣,如果楊春霞來演繹,這個白骨精肯定是絕無僅有的。
楊潔導演一旦看準了人,就勢必要邀請到,於是,她動身前去邀請楊春霞。楊潔導演想到了楊春霞會拒絕,所以一開始,她並沒有放在心上,有空的時候就去找楊春霞聊天。
後面的幾次見面,楊潔導演才明白,楊春霞是真的無意出演電視劇,哪怕楊導將這部劇介紹得事無鉅細,將白骨精這個人物講解得徹頭徹尾,楊春霞依然不為所動。
其實,楊春霞心理上接受不了的最大原因,還是因為她覺得白骨精是個反面人物,她不願意自己出演這樣一個人人喊打的“妖精”。可是最後,楊潔導演的執著讓楊春霞讓步了,她答應出演白骨精這個角色,但同時還要求之後出演女兒國國王這個角色。
無奈之下,楊潔導演答應了。但是,之後女兒國國王是朱琳,這個結果讓楊春霞非常惱怒,從此再沒有和楊潔導演聯絡,也沒有再出演過任何電視劇角色。
對此,楊潔導演也有自己的觀點,她認為白骨精和女兒國國王肯定不能是同一個演員,這樣不符合原著,也容易讓觀眾齣戲;還有一點,女兒國國王應該是溫婉可人的,雖然是國王,但是女兒國國王要多一份嬌俏,而不是霸氣。
不管怎樣,最後這兩個有名的女人卻終生沒有說過話。
三、小結
楊春霞在成功演繹了白骨精之後,依然回到了戲曲舞臺,塑造了更多經典人物,弘揚戲曲文化,成為第五代非物質文化遺產繼承人。
如果楊春霞繼續選擇電視劇或電影,依照她堅韌的性格,也會在這個行業中發光發亮,但是她能夠在收穫掌聲後依然回到自己熱愛的戲曲行業中,堅持自己的戲曲事業,也是令世人敬佩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