來源:人民網
1943年2月2日夜,日軍分頭從天津、滄州、德州、沾化、無棣、濟南等地出發,糾集了2萬餘兵力,有騎兵和裝甲部隊,配有輕重機槍120餘挺,各種炮50多門,汽車和裝甲車200多輛,採用遠距離奔襲、分兵合擊的拉網梳篦戰術,對鐵營一帶實行了“鐵壁合圍”,將鐵營大窪圍了個水洩不通。冀魯邊三分割槽幹部戰士近400人與敵展開迂迴作戰。
2月3日(農曆臘月二十九),黎明大霧,敵槍聲從四面八方響起。我部隊和群眾,從各個不同的方向試圖突圍,都被日、偽軍阻截。面對幾十倍於己的敵人,幹部戰士臨危不懼,從容應戰,與敵人以死相拼。戰士們從拂曉打到天黑,沒有吃一口乾糧,沒有喝一口水。許多傷員堅持戰鬥,直到流盡最後一滴血。
戰鬥持續了十四、五個小時,這次敵人的殘酷大“掃蕩”,除陽信縣大隊教導員王志誠率十幾人突出重圍外,三軍分割槽副司令員李永安、陽信縣民主政府縣長武大風、三軍分割槽直屬五小隊隊長李清壽及部隊、機關人員約300多人全部壯烈犧牲。敵人也遭到重創,僅日軍官兵的屍體就裝了數汽車。鐵營窪戰鬥牽制敵軍2萬餘人,殲滅敵軍數百人,有力打擊了敵人的有生力量,對粉碎敵人對邊區的殘酷“掃蕩”和堅持抗日根據地起到了重要作用。
櫥窗裡鏽跡斑斑的彈頭、彈片,就是在鐵營窪戰鬥犧牲烈士的遺骸中發現的。2015年6月25日,我們將散葬在鐵營鎮東營村的6名無名烈士遺骸遷葬到烈士陵園。在整理遺骸時發現,每個烈士身上都有許多彈頭彈片,最多的一位烈士身上竟有34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