千萬卡車司機將下崗?
2021年9月17日,百度戰略投資的卡車造車新勢力DeepWay在北京釋出新品,第一代智慧新能源重卡——星途1代,這也標誌著造車新勢力正式補齊了汽車行業的最後一塊拼圖,商用車板塊。
正向開發的新能源重卡到底有多亮眼?
我們先來簡單看一下這款車到底長什麼樣,從釋出會現場的照片就可看出,超現實風格的外觀彰顯出這款重卡造車新勢力的基因,跟目前卡車行業主流企業的產品確實存在很大不同。
流線型外觀帶給該車超低的風阻水平,據釋出會現場介紹,星途採取了類似於子彈頭造型的外部設計,模擬測試中風阻係數為0.35。這個資料位元斯拉之前推出的風阻係數0.36的semi還要低。
DeepWay CEO萬鈞表示,國內卡車市場以燃油為主,當前出現的純電動都是油改電而來,基於之前的設計慣性及製造平臺,在車身設計上很難做到頂級的流線型以滿足電動車更低風阻的優勢,DeepWay恰恰可以最大化新能源車輛正向開發的優勢。
除了超低的風阻係數,基於新能源基礎開發的星途還具有更大貨廂空間,更高能源轉化效率,更具智慧駕駛升級空間等諸多優勢。尤其在智慧駕駛方面,其基於百度自動駕駛技術研發的HIS(Highway Intelligence System)算⼒可擴充套件至超過500TOPS,擁有足夠的算力支援高速上L4級別自動駕駛,獲取的資料和最佳化迭代版本也將透過OTA方式升級到每一輛星途。
與商用車行業油改電在EE架構上存在的技術難度所不同,星途更容易實現智慧駕駛域控制,將各個模組的ECU及控制單元進行獨立監測和控制,解決單元控制的難度、資訊保安的風險,從而實現透過OTA進行智慧駕駛的持續迭代和成熟。
幹線物流無人駕駛場景如何解決?
在具備先天設計優勢基礎上,DeepWay也提出了高速幹線智慧物流的全新模式——H2H(HUB-to-HUB)模式。在HUB中心,星途與人工駕駛卡車完成貨廂交接,隨後進入高速,實現自適應巡航、根據地理資訊節能駕駛、避障、變道、超車、編隊行駛、轉換閘道、自動過ETC等能力,直至到達目的地最近的HUB中心,再次與人工駕駛卡車完成貨廂交接,最終由人工駕駛卡車將貨物運輸至目的地。
可以看出這樣的操作有點類似於目前幹線物流中的甩掛業務,無人駕駛重卡僅承擔幹線物流的任務,之後的支線和轉運依然由人工駕駛進行。目前DeepWay可以實現300公里的蓄電方案,而未來解決長途幹線的能源要求,可提供6分鐘自動換電的服務,這樣也正好符合了當前行業每駕駛4小時必須停車休息的法規要求。
涉及到客戶最為敏感的新能源重卡價格問題,DeepWay由於提供換電服務,所以客戶並不需要購買電池,基本上跟目前柴油重卡價格齊平,而從車輛運營費用上看得話,從燒油到用電的成本節約,再到電動車極低的保養費用,都使得新能源重卡一年可以省出20萬以上的成本。一年多賺20萬,試問哪個物流老闆不心動?
讓千萬幹線物流卡車司機失業?
DeepWay CEO萬鈞透露,目前在幹線上的重卡保有量大概為500萬輛,每輛車每年的營收大概為100萬元,其中司機的成本佔到25萬元,主司機15萬元,副司機10萬元。核算下來著,這將包含近千萬的卡車司機就業,就單單是卡車司機的人員成本已到萬億元的級別。這塊蛋糕誰不眼饞?
這樣看來,百度智慧駕駛技術和充足資本加持下的DeepWay是不是真的可以取代卡車司機,徹底將幹線物流這塊蛋糕切為己有,打造幹線物流的新行業形態?
現在來做判斷為時尚早,一方面DeepWay已釋出的第一代智慧新能源重卡星途1代計劃2023年才能量產,另一方面,一開始量產並投入運營的也只是L3級的智慧駕駛,按照計劃至少到2025年才能透過OTA的方式逐步迭代,將能力提升至L4級。顯然,幹線物流無人駕駛的實現也是需要一個過程的。
從目前行業情況看,在政策和企業的雙重刺激下,重卡市場被提前透支,超出市場需求的重卡保有量早已打破原有的行業平衡,一邊是貨執行業運價持續走低、新進者不斷萎縮,另一邊卻是隨著老一輩卡車人的流失和老去,重卡司機青黃不接。
未來到底該往哪裡走,這需要一代人的嘗試。
如此看來,就算有一天干線物流不再需要中國卡車司機,也應該是中國卡車司機不想幹這一行,有更好的出路,主動離開罷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