作為父母,我們真的很擅長找孩子的缺點,每天對孩子都充滿了批評和指令。不信的話,咱們回想下:
“怎麼回事,媽媽說你一百遍了,你怎麼還沒記住?”
“你再鬧,再鬧就把你扔了!”
“聽話,聽話,不聽話的話,你要捱打嗎?”
“怎麼到現在,還在拖拉?啊!啊!你要氣死我嗎?”
…….
在我們心中,孩子有了問題,就得指出,不指出的話,不就是在耽誤孩子嘛。其實,孩子都有自尊心的,上進是他的天性,我們如果想讓孩子愉快地把缺點改掉,養成好多好習慣,這裡有個好辦法:就是記功不記過。也就是隻記孩子的功,不記孩子的過。
我們可以在家裡,或者在我們心裡,裝著一本“記功簿”,記下孩子的功,多欣賞和肯定孩子,我們來看圓圓的媽媽是怎麼做的?
從圓圓四歲起,圓媽媽就給弄了個小本子,專門記她做的事。比如“收好玩具”“扔垃圾”“自己編故事”“學會認鐘錶”等,並且在好事的旁邊,都給她畫了一朵小紅花。
圓媽媽發現每次給圓圓記功時,圓圓都特別高興。隔一段時間,還自己去數自己一共得到多少朵小紅花。只要是本子上記下的好事,她會經常做,而且她還要順便讀下自己的好事,不知不覺中,竟然認識了不少字。
圓媽媽在圓圓整個小學階段都在使用整個記功簿,比如“幫媽媽洗碗,洗得很乾淨”“二胡拉得很好”“學會了切土豆”等,但從來沒記過成績好之類的,她認為小學最重要的是保護孩子對學習興趣。如果記下分數和排名,會削減孩子對學習的興趣,所以不記這類事。
到了初中,記功簿上也都是跟生活有關的,比如“被子疊得很好”“自己洗衣服洗得很乾淨”等。除了記下這些成長外的進步,也記下她內在的成長和進步。
比如有次圓圓和媽媽爭執了,圓媽媽發現圓圓一邊辯論,一邊在思考,當她發現媽媽是對的時,就主動停止了爭辯,圓媽媽就給她記下了:圓圓明白了辯論是為了明辨是非,而不是為了駁倒對方。
隨著青春期的到來,圓圓漸漸成熟起來了,記功簿已是小兒科了,但圓圓的個性、思想和學習都呈現了穩定的良好狀態。圓圓媽媽說,記功簿幫助自己培養了孩子許多好品質。
孩子跟大人一樣,都喜歡受到肯定,受到鼓勵。在肯定和鼓勵的環境下,他們更容易自信,更容易進步。
這時候,有人說了,難道孩子有壞毛病,就不提醒她嗎?當然可以提醒,但要換種方式,把“過”說成“功”,比如孩子不好好練琴,總要人提醒了才去練。我們該怎樣將過變成功?
以前我們看到的是:孩子要提醒才去練。
現在我們看到:嗯,孩子天天練習了。
不錯!記下:能堅持每天練習
接下來,孩子想偷懶,不想練夠一小時。
以前,我們看到的是:熊孩子沒彈夠一小時。
現在我們看到:雖然只練習了四十分鐘,但彈的有進步。
不錯!記下:雖然只練習了四十分鐘,但彈的有進步。
孩子發現她練四十分鐘,我們也能接受,接下來她繼續每天練習四十分鐘。
以前,我們看到的是:這孩子,這是在得寸進尺嘛!
現在我們看到:嗯,雖然四十分鐘,但練的很認真啊,水平在提升。
不錯,記下:練琴很認真,水平在慢慢提高。
也就是,我們從孩子的不足中,總能找到值得表揚的地方,總能給孩子良性的暗示和正面刺激。如此下來,孩子就會找到成就感,她會不再跟我們對抗,而把力用在提升自己身上去。
有句名言說:世界上不缺少美,缺少的是發現美的眼睛。孩子的反思意識和控制能力都還沒形成,他們更容易受到暗示和興趣的支配。
當我們在心中或者在家中給孩子準備個記功簿,並實時記下孩子的功績後,我們給他記錄的功績越多,我們給他的快樂和自信就越多,就會讓孩子越變越好。
今天,當下,我們就試起來吧。
文中的圓媽媽是尹建莉,她是《好媽媽勝過好老師》的作者。在此我也向你推薦這本書,這本書被譽為中國育兒“聖經”。假如你沒空讀,也沒關係,關注我,我來解讀給你聽。
我是一束光,希望你的世界光明燦爛,如果你的世界暫時有點灰暗,希望我能帶給你溫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