導讀:姐姐考試得了100分,爸爸媽媽給她買了漂亮的裙子,而我只能在旁邊眼睜睜看著,媽媽說:你要多跟姐姐學,不要一天就知道玩。這是我上小學時發生的事情,時至今日,回憶起來都感覺到心裡很難過。因為我感覺在父母眼裡,永遠都趕不上姐姐,無法得到他們全部的愛。
還有一次,弟弟和同學打架,哭著跑了回來。媽媽沒有安慰他,還說:這麼大的男子漢了,哭什麼呢?有本事就打贏了再回來。弟弟當時的心情低落,回到了自己的房間,狠狠地將門反鎖上。他說,自己當時下決心再也不和媽媽訴苦。
孩子受到了家長的冷落都會很難過,內心有重要的歸屬感,想在自己的家庭中感受到父母的溫暖。如果媽媽的言語充滿了對孩子的嘲諷和挖苦,會讓娃產生不正確的信念和價值判斷。誰都想做一位好媽媽,但是老母親在日常生活中,有的時候會控制不住自己的情緒,對著孩子斥責怒吼,喋喋不休的嘮叨。
每一位媽媽在生寶寶之前,都想過要做溫柔的母親,陪伴孩子健康成長。但是真的成為媽媽之後,很多老母親發現自己變得愛嘮叨了,比如說:提醒寶寶洗臉、刷牙、寫作業、收拾房間等。一遍又一遍的重複,總是這樣,會弄得孩子很煩。
其實,誰都不想做喋喋不休的媽媽,這裡面是有原因的。
01、都是因為你
很多年輕的寶媽在孩子出生之後,為了能夠更好的照顧寶寶,就辭去了工作,全職在家帶娃。如果孩子不聽話,媽媽抱怨的話語就會很多:因為生了你,我才把很好的工作辭掉了。一天到晚忙的團團轉,都是圍著你。
這樣反倒變成了找藉口,無論什麼事情,都發洩到了小寶寶的身上,容易喋喋不休。總是這樣抱怨,很難做一位好媽媽。
02、母親過度包辦
從小寶寶一出生,媽媽就全心全意的照顧孩子,覺得孩子所有的事情都要自己親自去做才安心,什麼都不讓寶爸去做。即便是爸爸偶爾帶孩子出去玩一次,媽媽都會特別擔心,這樣迴圈的結果就是,老母親凡事都要去親力親為,自己去做,只會給自己帶來更多的壓力。
老母親慢慢的就無法控制自己的情緒,變得喋喋不休。媽媽應該適度的放手,給寶爸一些照顧孩子的機會,同樣也要讓寶寶學會獨立,在可以自主做事情的年齡段,允許娃做一些力所能及的事情。
喋喋不休的媽媽,看起來像是在時刻提醒孩子,事實上這會影響到娃。
很多家長喜歡拿別人家的孩子和自己家的娃做對比,比如說:看看人家的孩子,為什麼都能夠品學兼優,乖巧懂事,我家的娃怎麼能這樣不聽話呢。看起來只是簡單的話語,實際上會讓孩子形成消極叛逆的心理。喋喋不休的媽媽,會影響到孩子的性格。
張德芬老師曾說,很多人成年後遭遇的種種問題,大多數都來源於孩提時代錯誤的價值判斷和信念。
也就是說,媽媽過多的嘮叨,會讓寶寶形成偏差的行為,如果家長不給與及時正確的引導,就會伴隨孩子的一生,成為最終的命運。媽媽們最好儘快停止自己的喋喋不休,還寶寶一片淨土。
家長要時刻提醒自己,少些嘮叨,這樣才能夠培養出有幸福感的寶寶。
二寶在看繪本的時候說:自己長大以後的理,想要當一名醫生,去救治那些生病的人。並且找來了很多工具,模仿大夫做手術的動作,看起來如同一名真正的白衣天使。其實從醫非常累,不只是沒有規律的作息時間,而且要面對很多患者。
作為家長,不應該喋喋不休去懷疑孩子的思維和理想。我告訴寶寶,有了夢想,就要為之努力堅持,父母應該尊重孩子的夢想,可能有一些幼稚,大人也要想辦法來幫助他們,讓寶寶在自己的目標中努力前進。
每一位家長都希望自己家的娃成績優秀,可能寶寶進入了校園之後,始終分數平平。於是媽媽就會抱怨孩子成績太差。一直這樣,會讓娃感覺到焦慮不安。家長應該接納現實,找到孩子身上的優點,即便是寶寶學習成績一般,但是喜歡唱歌跳舞,性格積極陽光,也是一件美好的事情。
媽媽要多和孩子進行交流,溝通了解寶寶內心的想法。比如說,孩子明明玩的很好,為什麼就突然鬧情緒,家長要引導娃說出原因,然後一起想解決的辦法。這樣才能夠讓孩子慢慢平復下來,如果家長一味的喋喋不休,會讓娃越來越不聽話。
結語:
媽媽不要用吼叫的方式和孩子溝通,做智慧媽媽多一些鼓勵和尊重,寶寶才能身心健康成長。
(本文圖片來源網路,如有侵權,請聯絡刪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