慢即是快:只有父母慢下來,孩子才能跑得快
(此處已新增圈子卡片,請到今日頭條客戶端檢視)
索尼的創始人盛田昭夫說:“所有我們完成的美好事物,沒有一件是可以迅速做成的。”
教育孩子、經營婚姻、提升自我,都是美好而複雜的事物,都需要我們慢下來,用心感受、用愛經營。
在教育孩子中,父母懂得慢下來的智慧,尤為重要。
01
昨天下午五點鐘,我又接到兒子晚託班老師的電話。
她很著急:“我接到你家孩子的時候,他就看起來不太高興,放學一出校門,他就自己跑回家了,我追到小區門口沒追到他。”
聽到這兒,我心裡咯噔了一下。
我想起一年多以前,經常發生的那個情景。
那時候兒子也是上午託和晚託班,因為不太適應,有將近三個月的時間,中午或者晚上一放學,他就偷偷溜回家,不去託班。
那時,我非常不理解也不接納他。
但我的不接納,不僅讓兒子狀況越來越糟糕,也把自己弄得很慘——耳朵的鼓膜咽鼓管異常開放,出現嚴重的耳鳴,長期的情緒緊張、焦慮導致身體開始出現不良狀況。
在我的認知模式裡,只要孩子不去上託班,就是天大的事。
我會冒出很多擔心和焦慮——小孩是不是發生什麼事了?家裡沒大人在,會不會不安全?
一年之後,再次接到“孩子不去託班,直接偷溜回家”的反饋,我告訴自己:先穩定自己!
接著,我思考了5到10分鐘左右:怎麼處理這個事情?
晚託班老師很著急,第二個電話又打來:“你聯絡到孩子沒有啊?我是在樓下等他,還是先回去?”
我和託班老師商量:“你先回,我來跟小孩溝通一下。”
接下來,我準備給兒子打電話。
02
在撥電話之前,我是沒有信心的。
一年多以前,發生“不去託班溜回家”這種事情,我一打電話給他,他就掐掉電話。
甚至,他會躲在房間的床底下,跟我玩躲貓貓——你來找我吧!
我跟你玩,但我就不接你的電話!
雖然心有餘悸,但我是孩子媽,該面對的還是要面對。
跟一年前不同的是,打電話前我不再焦慮,而是非常篤定:你相信什麼,什麼就會發生。
我相信,經過這一年多的成長,我和孩子之間的關係已經有很大改善,他不再需要用躲避的方式來面對我了。
電話撥通,兒子果然接了電話。
接了電話之後,他一聲不吭。
我說:“媽媽知道,你在學校一定是發生什麼事了,你能不能告訴媽媽呢?”
他依然沒有吭聲。
但是,我能感受到電話那頭,他一定有很多委屈。
我接著說:“如果你覺得很委屈,你可以哭出聲來,媽媽就在電話裡聽著你哭。
如果你覺得哭夠了,心情好了,可以跟我講一下事情經過,媽媽隨時聽你講。”
就這樣,我在電話裡聽著他小聲抽泣,讓他的情緒流動著,情緒是移動的能量,伴隨中國移動的話費流動著。哈哈!
我感覺他不舒適的情緒釋放的差不多了,就繼續說:“現在可以跟媽媽講了嗎?”
他還是不吭聲。
我接著說:“今天,你能接媽媽電話,媽媽很感動,證明你是一個願意開啟心門溝通的孩子!媽媽的擔憂也少了很多!
如果你現在不願意說,媽媽希望你把自己照顧好,自己喝水,不要給陌生人開門,洗點水果自己吃。
同時,媽媽還有工作上的事情需要處理完了才能回家,大概一個半小時後能趕到家,等我回家了抱抱你,聽你當面講好嗎?
媽媽相信你一個人在家也可以把自己照顧得很好!”
此時,我內心還有一些焦慮,我擔心這件事的不良情緒,會影響他的作業完成進度。
不過,我還是沒有提寫作業的事。
我知道在這種情況下,除了安撫他的情緒、接納他以外,其他的一切都是枉然。
03
一個多小時後,我到家了。
在半路上,各種預設的想象在我腦海裡徘徊著。
我想到最糟糕的情況——他什麼作業也沒寫,在那裡生氣,有破壞性行為出現,踢沙發,打壞家裡的植物等等。
糟糕的回憶,多麼可怕,因為這都是一年多以前出現的情況!
開門的那一刻,我思考了一兩分鐘時間,定了定情緒後,自己開門。
開啟門以後,客廳沒人,客廳的東西,擺放正常。
看來,這娃並沒有做出破壞性的行為來。
我故意大聲呼喚兒子的小名,你在哪兒呢?
走進書房,我發現他情緒很平靜,已經在寫數學作業了。
這一瞬間,我不禁感慨:其實,只要你看到孩子,並且相信孩子,他都可以做得很好。
看到了一個好的開始,我就淡定地去洗水果,順便兩個人一塊兒吃飯。
吃飯的過程中,我們做了一個簡單的交流。
剛開始,他還是不願意表達內心的想法。
他今晚的語文作業有個成語“精誠所至,金石為開”,我心想:你這塊石頭,媽媽什麼時候能把你捂熱呢?我們啥時候能溝通順暢呢?
過了一會兒,我們先聊到開心的事情——他下午的足球課。
等兒子心門開啟後,內容就漸漸過渡到不開心的事情。
我開始引導他,把那些讓他感覺委屈和不舒適的事情說出來。
原來,同學朝他頭上灑了兩次水,灑完就跑了。
在我們大人看來,這都是無關痛癢的小事而已,但在敏感細膩的孩子看來,這就是大事。
孩子把真實的想法表達出來了,此刻我要做什麼呢?
如果是一年多以前,我肯定自以為是地安慰他:“你下次跟同學說清楚,不喜歡他那麼做就行了嘛!沒必要生這麼大的氣,還偷偷溜回家,讓媽媽和老師這麼擔心!”
現在,我很清楚,我需要做的是——幫孩子化解不舒適情緒,陪著他面對挑戰,並把問題轉化成資源。
04
我:“你當時的情緒是什麼樣的?”
他:“當時情緒很糟糕,很不舒服。”
我:“那現在的情緒呢?”
他:“回來以後,情緒稍微好一點點。”
我:“你能平靜地跟媽媽講事情的經過,媽媽也覺得你的情緒平靜了很多,並且你很自覺,已經開始寫作業了。”
這個溝透過程中,我想起海英老師經常說的——先處理情緒,再解決問題。
以前,我只會把焦點放在事情上——我和爸爸都在上班,你為什麼不能好好地去託班待著?為什麼要偷偷跑回家?
現在,我知道,只有情緒疏通完了,事情才會順利解決。
情緒疏通完了,孩子以後人生路上,還會遇到很多不如意的事情,怎麼面對這些事情呢?
341肯定法用起來!
我表達了對孩子的肯定:“今天,媽媽看到你安靜地在那裡寫作業,很自覺,而且家裡面的東西也沒被破壞,你現在已經可以很好地管理情緒了,爸爸媽媽要向你學習。”
他聽到我這樣肯定他以後,他自己也來了個自我肯定。
他說:“媽媽,你今天晚上給我打電話很及時,我到家十分鐘左右,你就給我打電話了。
我覺得自己這一次也比前一次做得好,我沒有在家發脾氣,沒有說髒話,也沒有在家踢東西。而且,我還自己開燈寫作業了。”
一年多以前,每次發生類似的事情,我都不接納他。
結果兩敗俱傷:我著急心塞,他在家裡亂髮脾氣、鬧翻天。
這次我先接納他的情緒,又肯定了他的進步,最後,我們一起探討:今天這件事情,我們怎麼做可以更好、更合適?
他自己總結了很多需要改進的地方:同學的行為可能比較幼稚,他想找我玩,我可以明天帶個卡片送給他,跟他交朋友。
我也順勢給孩子提出了我覺得更好的做法,他都欣然接受。
晚上臨睡前,我們來了一個慶祝,我表達了對他的感謝:“媽媽感謝有這樣一件事,讓媽媽成長了,同時,媽媽也看見了你的成長!”
05
我梳理了一下,在跟兒子溝透過程中,我大概運用了以下幾個方法。
NO.1接納
接納孩子的真實狀況,看到他已經做到的部分,放下心中好孩子的標準。
孩子已經偷偷跑回家的事實,不接納也無法改變,事件已經發生,學會接納是王道。
NO.2 先處理情緒,再解決問題
在電話中,我首先讓他充分地釋放委屈和不快,回家後再針對事件進行具體溝通。
同時,我也把對孩子寫作業的期望放下,回家後反而收到驚喜——孩子自覺寫作業了。
NO.3 341肯定法
肯定情緒,肯定動機,肯定做得好的地方,共同探討需要改進的地方。
肯定的溝通方法,讓我和孩子都保持著正向的感覺。
NO.4你好,我好,世界好
這次溝通到最後,我和他探討:這次你直接跑回家去,晚託班老師很著急,下次是不是可以在媽媽不在場的情況下,和託班老師直接溝通呢?
透過這種“你好,我好,世界好”的信念引導,我想幫助孩子建立為他人著想的價值觀。
NO.5和對方孩子家長溝通
為了孩子們今後相處更愉快,我主動跟那個孩子的家長溝通,表達了我們的共同目標:我們家長多正向引導孩子,孩子就能在校園跟其他人和諧相處。
NO.6相信並且看見孩子
看見孩子行為背後的情緒和動機,我選擇相信他!
我越來越相信,每一個生命都具備自發向上成長的潛能。
NO.7接納娃爸
下班半路我跟老公電話,他說和同事聚餐,我當時冒出來的慣性思維是:兒子又不打招呼跑回家了,我焦慮擔憂,你咋還有心情出去吃飯聚餐?
幾乎同時,我腦海裡冒出了接納兩個字,願意接納,指責和抱怨就容易打住。
因為接納,我才能聽進去娃爸的建議,讓孩子講出來事實經過。
我也把爸爸的建議轉達給兒子:“爸爸媽媽都想聽你說,和你一起分擔。”
NO.8用資源的眼光看世界
在最後的梳理中,孩子也從中看到自己擁有的資源:自己第一次被水壺噴水到頭上,有一位同學幫他,替他打抱不平。
聽他講出這個細節後,我立馬肯定他:“看來你的同學關係還不錯,有同學主持公道,證明你們同學很有正義感,你在學校有好同學!”
一年時間,同樣的事件,不同的結局。
倘若我依然用一年前的方式,劈頭蓋臉給孩子一頓指責批評,後果可想而知——雞犬不寧肯定又要上演啦!
以前,聽海英老師課程中說過:慢即是快,慢下來讓我們和孩子都擁有更多力量。
這一次,我親身嘗試和體驗之後,才體會到這句話的力量。
相較於以前簡單粗暴的指責,昨天我花了更多時間思考和覺察,也花了更多時間疏導和肯定孩子。
正因為我懂得帶著覺察慢下來,懂得用心去感受孩子,才有了後面順暢的溝通。
慢即是快,只有父母慢下來,孩子才能跑得快。
父母智慧從容的接納和支援,帶給孩子滿滿的自信和勇氣,孩子自然就能在人生長跑中脫穎而出。
這份體會,也是我不斷學習和成長這幾年,最大的收穫!
(此處已新增圈子卡片,請到今日頭條客戶端檢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