換個角度,壞事的背後往往藏著好訊息。比如說,家電市場的經營利潤持續走低,帶來的產業結果則是投機者大大減少,專業投資者們成為“時間的朋友”,從而在未來會收穫更多。
華辛||撰稿
一直以來,很多家電人士總是在拿結果倒推原因尋找癥結,總是喜歡拿現在的業績倒推過去的決策有問題。這就是典型的“馬後炮”。
比如說,這幾年格力的營收規模和利潤出現下滑,外界就開始直指公司董事長兼總裁董明珠“不放權、不懂年輕人、多元化搞得太慢了”。換個角度,沒有一家企業在一個品類上可以保持永遠的上漲走勢,階段性收拳是為了下一階段更好的釋放;同樣,如果格力等頭部品牌們也要打著“年輕化”旗號,去做低端產品搶規模,那讓其它企業怎麼生存,又讓格力那些忠誠的老使用者們怎麼想?
這幾年來,中國家電產業最明顯的變化,就是市場競爭的全面白熱化、企業們整天都在焦慮,大家都很難輕鬆賺到大錢了。即便是一些企業和商家的主動轉型,尋找新賽道、新業務、新增長點,也屬於典型的“遠水救不了近火”。但是,誰又能在十年前預見到今天的局面?誰又會在十年前大好光景時放棄到手的“肥肉”去吃苦轉型?
早在多年前,面對手機行業高達八成的利潤,都被蘋果等少數外資品牌,以及蘋果應用程式商店等牢牢掌握,很多人就擔心,中國眾多的手機企業們應該怎麼辦,怎麼活下去?當時,有手機企業直言:蘋果佔據了手機行業八成的利潤,對於中國手機企業來說,並不是壞事。換個角度,反而成就了當前中國手機在全球的產業鏈製造體系和能力。
如果是中國的手機企業佔據了全球八成以上的利潤,那麼結果一定是中國手機產業如今稱霸世界的製造產業體系和優勢肯定就不會存在,會迅速轉向印度、東南亞等全球其它低勞動力成本國家。屆時,就會有更多國家的企業來搶奪中國手機企業最為擅長的產業鏈優勢。
同樣,對於家電產業來說,賺錢難、難賺錢,以及經營利潤走低這件事情,更是如此。對於長期堅持在家電產業深耕細拓的企業和商家來說,反而是一件好事情。
畢竟,對於家電這種傳統制造產業,一是需要完善的產業鏈以及穩定的供應鏈來支撐和保障;二是需要所有參與者和推動者們以持久的匠心和恆心來維持整個行業的持續發展;三是家電作為滿足中國家庭對於美好生活的標配,必須要承載更多家庭歷經歲月的考驗,而不是一時的花哨和炫技。
所以,很多中國企業在家電產業,雖然賺錢越來越難。但立足自身的產業鏈和供應鏈優勢,在家電製造這塊建立起來的成本優勢和差異化護城河,還是非常明確的。也就是說,很多中國企業其實在家電製造這一塊,每年都在賺著“穩定的錢”、“靠譜的錢”。特別是自去年疫情發生之後,作為全球家電業製造中心的中國釋放出“前所未見”的商業競爭力,其實也讓很多中國企業和中國製造看到了中國的競爭力所在。
儘管利潤少,利潤小,但對於家電產業的中國從業者們,至少可以讓更多的投機者們、資本家們不在家電行業“攪渾水”;也可以讓更多廠商們靜下心來研究使用者、研究產品、研究市場,從而進一步推動品質和效能的“護城河”建設。從這個角度來看,在市場變差、行業變難的同時,家電產業還為一些堅持者和創新者們提供了更多的機會和空間。比如說,推高賣貴,是當前眾多家電企業和商家共同的目標和方向,但如果人人都高端了,家家都貴了,這會在市場上引發新一輪的“絞殺”和“亂戰”。
====
家電圈:覆蓋產業面廣闊、內容專業、觀點鮮明的價值分享平臺。文章未經授權嚴禁轉載、違者必究!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