小犀 整理
寶藍、淺藍、月白、水紅、魚紅、水綠、秋香……中國古代色譜你認得多少?光藍色就多達十餘種,清宮服飾是如何染織的?
澎湃新聞獲悉,研究型展覽“乾隆色譜2.0——清代宮廷絲織品的色彩重建”展今天在中國絲綢博物館舉辦。展覽展示了以乾隆時期宮廷服飾為代表的清代絲織品,以及採用多重證據法科學化推演重建的色譜,系統地闡釋17世紀晚期至19世紀早期中國高水平染織產品中染料——色彩——工藝之間的關係。
展覽在2014年“乾隆色譜——從歷史檔案復原清代色彩”展的基礎上,釋出了近年來的新發現和新成果。
北京藝術博物館收藏的秋香色緙絲五彩雲蝠金龍吉服袍料是本次展覽的亮點之一。科研人員透過對該件乾隆時期服飾的染料和顏色進行分析,結合歷史檔案和傳統工藝調研,採用紅花、蘇木、靛青、槐米、薑黃等天然染料科學重建了25種顏色。與京內織染局染作銷算檔案比較,發現文物上使用的染料品種與文獻檔案記載的相關內容存在差異,從而部分揭示了清中期宮廷絲綢色彩的真實染料來源,並可以推測這件袍料的生產地區可能在江南。
秋香色緙絲五彩雲蝠金龍吉服袍料(北京藝術博物館)
京內織染局染作銷算檔案(仿製品)
秋香色緙絲五彩雲蝠金龍吉服袍料上25種顏色的重建
藍色在清代服飾及搭配體系中有著重要地位,如褂顏色一律用石青,龍袍也規定“領袖俱石青”,皇帝龍袍也經常使用藍色。無論是歷史檔案中的記載,還是文物實物中的顏色,不同明度的藍色達十餘種。在古代,用作染藍色的唯一植物染料是靛青,其可能的植物來源包括菘藍、木藍、蓼藍和馬藍。清代使用最廣泛的含靛植物是馬藍,出產於浙江、福建及貴州等地區。
石青橫羅麒麟補服
黃色和紅色是兩種正色。其中黃色是清代宮廷特有的、應用於正式場合的禮吉服用色。染作檔案中記載的黃色系色彩有明黃、金黃、杏黃、柿黃、葵黃等。除葵黃色是使用黃檗、明礬染得高明度黃色之外,其他四種黃色都是由槐子、黃櫨以不同比例染得黃至橙色。
明黃緞繡靈芝天竹寶相花迎手區域性(北京藝術博物館)
紅色在五色中代表南方太陽、火焰,皇帝在祭日時即穿大紅朝袍。染作檔案中記載的紅色系顏色有水紅、桃紅、魚紅、大紅四種。除魚紅為紅花和黃檗套染外,其他三種紅色都是由紅花直接染得。在實物樣品的染料檢測中發現,除紅花外還使用蘇木染各種紅色。
紅地蟒紋妝金緞
清代宮廷服飾中的各種紫色、綠色和棕色由染制正色的紅花、槐米、靛青、五倍子等染料透過套染而獲得。值得關注的是一件醬色雲蝠紋妝花龍袍,其上發現香色紗線由槐米和胭脂蟲套染。根據文獻記載,胭脂蟲在康熙年間經過馬六甲海峽從歐洲進口至中國廣東,在中國紡織品上有少量的使用。這種昆蟲染料出現在清代絲織品上有助於探索該件織物的生產工藝和產地。
綠地妝花蟒緞(區域性)
19世紀中期,世界上第一個合成染料苯胺紫發明後,天然染料開始逐漸退出歷史舞臺。作為以天然染料為主要紡織染料的最後時期,清代的染色工藝技術及色彩名稱可謂歷朝縮影。對清代宮廷染料、染色技術及色彩的研究,不僅可以探究歷史上相關染色技藝、傳統色名及對應的顏色表現,也可以為現代的文物保護工作和生態染整提供技術參考。
醬色雲蝠紋妝花龍袍(區域性)
本次展覽呈現近十年來對清代宮廷絲織品染料、色彩及染色工藝研究的階段性成果。從進一步的研究中發現,清代京內織染局檔案中記載的染料種類及其染色方法與文物樣品的檢測結果存在一定差異。京內織染局檔案中記載的染色方法更具有系統性,而從文物樣品的檢測結果分析,其應用的染料種類及套色方法則更加多元化,色譜也更加豐富多樣。
本次展覽由浙江省文化和旅遊廳、浙江省文物局主辦,中國絲綢博物館承辦,北京藝術博物館協辦,展期持續至12月5日。
(本文圖文內容由中國絲綢博物館提供)
責任編輯:陳若茜
校對:張亮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