之前還發生了一件事兒,讓我更加深刻地認識到:某個成長階段,孩子說出來的話是A,但背後的意思卻是B,大人又很大機率會錯過了解孩子真實想法的機會,甚至因為A把孩子朝壞處想,到最後,很有可能就錯怪了孩子。
還是萌萌和糖果之間的事兒,事情是這樣的。
糖果渴了準備喝水,萌萌也想喝,可是萌萌水杯裡的水是偏燙的,不適合及時解渴,等糖果抱著他們家的水壺喝了幾口之後,我們徵求糖果的意見,問可否給萌萌也喝一點兒?糖果抱著水壺,很自然很肯定地搖搖頭。
我和糖果媽媽選擇尊重糖果,這時糖果爸爸說他去幫萌萌兌點冷水,過程中,不知道是我們誰說了什麼話?還是萌萌說了什麼話?話的內容應該也是跟喝水和水壺相關的吧?反正糖果就主動接過話頭表達“不是的,因為這個水壺媽媽喝過,然後我又喝了,本來已經有點髒了,如果萌萌也再喝,那就會更髒了”,直到這裡,我才明白糖果的邏輯,但,如果不是她自己主動表達出來,我也不可能瞭解到她是這樣想的,即便我本來就尊重和接受她的選擇。
於是
我說:你是不想大家都喝到髒髒的水是嗎?
糖果:抱著水壺點點頭
我說:那我們不直接對著瓶嘴喝,我們把水倒出來到萌萌的杯子裡,這樣可以嗎?
糖果:又點了點頭
至此,我才瞭解糖果內心最真實的想法,她不是不願意分享水,她是不想大家都喝到髒髒的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