推薦理由:中國共產黨領導中國人民走過了漫長曲折的發展道路,也取得了舉世矚目的輝煌成就。這其中,黨的創始人和早期領導人功不可沒,是他們星火燎原,領導全黨、全國人民努力奮鬥,不惜拋頭顱灑熱血,才創造了推翻封建統治、戰勝外來侵略、建成社會主義強國的人間奇蹟。那麼,是什麼樣的信念讓中國共產黨從無到有、從小到大、從弱到強呢?又是什麼樣的機緣讓一批民族的仁人志士、偉大人物走上革命道路、加入中國共產黨呢?《入黨》一書以講述歷史故事的筆法展開,講述40位中國優秀青年為理想信念加入中國共產黨的故事,介紹他們為什麼走上革命道路、如何與中國共產黨結緣、怎樣加入中國共產黨的過程,在講述過程中歌頌老一輩無產階級革命家的豐功偉績,激勵後來人繼承這種優秀品格。
精彩節選:1927年是中國歷史上極為重要的一年,國共兩黨第一次合作破裂,轟轟烈烈的國民大革命宣告失敗。而對於宋氏家族來說也是極為沉重的一年,親人之間的政治分立橫亙在家族內部,儘管血濃於水,儘管後來抗戰時期曾出現過短暫的春天,但最終仍然無法彌合迴然不同的政治立場所造成的溝痕。這一切的一切,都源於宋慶齡與她的家人走上了不同的路。
4月12日,蔣介石發動反革命政變,宋慶齡與毛澤東、董必武、林伯渠等40餘人在漢口聯合發表討蔣通電。7月14日,即汪精衛決定叛變之日,為抗議國民黨右派違背孫中山的革命原則,宋慶齡發表“七一四宣告”(《為抗議違反孫中山革命原則和政策的宣告》)。她說:“我對於革命並沒有灰心,我們不能出賣群眾,他們正對我們寄以極大的信心。”並明確宣佈:“在國民黨不改變現行政策以前,拒絕參加他們的任何活動。”此宣告表明了其維護國共合作既定方針,因此她被公認為孫中山革命事業的繼承者和堅決捍衛者。反革命政變的發生宣告了國共第一次合作的破產以及大革命的失敗,中國共產黨面臨自成立以來的第一次危機,此時宋慶齡在武漢向共產黨明確表示:“我相信共產黨,我還要看一看。”
8月1日,中共在南昌舉行武裝起義,宋慶齡與周恩來、朱德等25人選為革命委員會委員,並與毛澤東、董必武、吳玉章、惲代英、鄧穎超等22人,以國民黨中央委員名義發表《中央委員宣言》,隨後發表文章高度評價這次起義。9月,宣告退出國民黨中央執行委員會的宋慶齡為了完成孫中山的遺願,在武漢國民黨外交部部長陳友仁的陪同下前往莫斯科,向為中國革命提供過幫助的蘇聯人民表達謝意。出發前,宋慶齡曾發表《赴莫斯科前的宣告》,詳細闡述三大政策,公開表示:“中國共產黨無疑地是中國內部革命力量中最大的動力。”而在目睹了列寧、斯大林領導下的蘇維埃社會主義共和國後,她說:“那裡消滅了剝削,人民生活提高了,使我更為相信中國共產黨,也使我對中國革命事業充滿了必勝的信心。
讀後感:
中國共產黨人的最大優勢就是保持了崇高信仰,所以才能生生不息。“信仰”對於黨員來說是頭號考題,但是選擇信仰不難,難的是對信仰的堅守。也許今天的我們很難想象當時的愛國人士,對這份信仰有著怎樣的執著堅守又或許,有人會說,年代不同,如果我處在那個年代,也會這樣做。
——第一檢察部 陳婧
我們作為新時代的接班人,站在“兩個一百年”奮鬥目標歷史交匯點上,更應當深入學習中國共產黨以堅如磐石的信念和一往無前的勇氣帶領人民走向輝煌的奮鬥歷程,感悟中國共產黨人在艱苦環境中展現出的徹底革命的精神和開天闢地的決心,從“火種”中汲取強大精神力量,傳承紅色基因,用歷史之光照耀前進之路。
——第三檢察部 潘濛濛
讀完這本書,我覺得書中“一本沒有字的教科書”這幾個字,是對他們事蹟的最好註解。於窮困時發奮圖強,於國家局勢動盪時毅然挺身,做從來都比說難,但他們都做到了,也做出了光輝典範。每位人物與中國共產黨,有各自獨特的故事,而我們與黨之間也會擦出別樣火花,關於處事、關於為人、關於成長、關於奉獻,讓我們一同進步。
——政治部 張冰
作為新時代的青年人,要肩負起新時代給予的歷史重任,就要把愛國之情鐫刻在心間,流淌於血液,轉化為實際行動。把滿腔的愛國熱情轉化為平凡工作崗位上的履職盡責、擔當作為,立時代潮頭,爭做時代先,敢於探索嘗試,以真才實學、創新創造奉獻青春。
——辦公室 蔡澤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