來源:皖西日報-六安新聞網
紅十一軍第三十二師成立舊址——朱氏祠
“斑竹滿園,制來數杆長槍,維持共產;紅花遍地,訓練三軍大隊,保障民權。”這是鐫刻在紅十一軍第三十二師成立舊址、六安市金寨縣斑竹園鎮朱氏祠大門兩側的一副楹聯。1929年,漫山遍野的映山紅輝映了立夏節起義的火種。
“金寨縣被譽為紅軍第一縣,境內共誕生了12支紅軍隊伍,紅三十二師是在金寨境內組建的第一支紅軍隊伍,後來成為紅四方面軍的重要力量,為打擊敵人、消滅反動勢力,英勇作戰,作出了巨大犧牲,為中國革命的勝利作出了巨大貢獻。”斑竹園鎮黨委宣傳委員吳芳兵告訴記者,斑竹園地處金寨縣西南邊陲,位於鄂、皖兩省交界處的歷史名關——長嶺關腳下,這是一塊紅色的革命土地,它在中國革命的歷史上寫下了濃墨重彩的一筆。
1929年5月6日(農曆立夏節),在中共商羅麻特別區委的領導下,安徽金寨(當時屬河南省商城縣管轄)爆發了聲勢浩大的立夏節起義(也稱商南起義),在新民主主義革命史上留下了重要一筆。5月6日晚,周維炯首先發動丁家埠民團起義,接著牛食畈老鹽店、斑竹園文昌宮、南溪李家集、沙堰徐王廟、果子園簡家坳等商南地區一夜之間武裝暴動全部成功。起義後,整個南溪、斑竹園、吳家店地區基本上為黨組織領導的革命武裝所控制,農民群眾歡欣鼓舞,紛紛集會,慶祝起義的勝利。在當地黨組織的領導下,各地分別成立臨時革命政權性質的農民委員會,建立農民赤衛軍、游擊隊,打擊地主豪紳,開倉分糧,擴大起義的勝利成果。
1929年立夏節起義成功後,5月9日,各路起義武裝會師斑竹園,在朱氏祠前河灘召開群眾大會,宣佈成立中國工農紅軍十一軍第三十二師,周維炯任師長,師部設於朱氏祠。紅三十二師由精幹起義士兵和部分農民自衛軍200餘人組成,組編九十七團、九十八團,每團轄兩個中隊,另有特務營和炸彈隊,各種武器200餘件。師長周維炯,黨代表徐子清,副師長漆德瑋,師黨委書記兼參謀長徐其虛,政治部主任李梯雲,初轄第九十七團、九十八團和特務營、炸彈隊,全師共200餘人。隨後又組建學兵隊、軍需處、紅軍醫院、兵工廠等機關。5月10日,中共商羅麻特別區委和紅三十二師領導人在斑竹園文昌宮召開會議,決定迅速擴大紅軍,發展赤衛隊,實行武裝割據;健全農民協會,建立蘇維埃臨時辦事處;廣泛發動群眾,收繳地主槍支,安定社會秩序,打土豪分田地。會後,赤區臨時辦事處在南溪黃鶴灣成立,徐其虛兼主任,詹谷堂任副主任,領導地方工作。
朱氏祠建於清朝雍正年間,坐北朝南,原為朱氏宗祠,有三進大殿加兩邊廂房,共29間,青磚小瓦結構。新中國成立後,為紀念紅三十二師成立,朱氏祠被收為公房。現有建築佔地面積1350平方米,保護範圍面積3000平方米。1981年9月,朱氏祠被安徽省定為省級重點文物保護單位。2006年5月被批准為第六批全國重點文物保護單位,為縣級愛國主義教育基地。
紅三十二師是豫皖邊區誕生的第一支紅軍部隊,成為紅一軍、紅四軍和紅四方面軍的重要源頭之一。三十二師下轄九十七、九十八兩個團和1個特務營,後與紅三十一師和在流波礦的紅三十三師合併,編入紅一軍。紅三十二師成立後,立即開展武裝鬥爭,打擊當地反動統治勢力。在赤衛隊和廣大群眾的支援下,紅三十二師先後粉碎了國民黨羅李“會剿”、豫皖“會剿”、徐夏“會剿”,到8月間發展到300多人。10月初在南溪成立商城縣工農革命委員會,商南各區、鄉、村蘇維埃政權普遍建立。至此,以吳家店、斑竹園、南溪為中心,縱橫近百里的豫東南蘇區開始形成。第三十二師官兵大部分英勇犧牲,個別沒有犧牲的,也是九死一生,如洪學智、徐立清、方升甫、漆遠渥等,他們以鮮血和生命為中華民族的獨立和解放,為新中國的建立作出了巨大貢獻。
作為紅十一軍第三十二師的誕生地,斑竹園鎮在中國革命的歷史上寫下了濃墨重彩的一筆。在這裡,家家有紅軍,戶戶有烈士,山山埋忠魂,嶺嶺皆豐碑。紅色經典歌曲《八月桂花遍地開》詞作者羅銀青出生於此,徐立清、漆遠渥、肖選進、林彬、方升甫、王遠芬、戚先初等7位開國將軍誕生於此。周維炯、漆德瑋等2000多名革命烈士載入史冊,現有紅色遺址30多處,經國家、省市縣列為文保單位的有23處。
歷經歲月變遷,紅色基因始終流淌在這個紅色小鎮的血脈之中。近日,記者走近紅十一軍第三十二師成立舊址朱氏祠,大門兩側的楹聯還儲存著舊時的字跡,進入朱氏祠內部,前殿3間闢為“斑竹園革命鬥爭史陳列館”,室內陳列著紅三十二師師長周維炯,黨代表徐其虛等160位革命烈士的肖像及事蹟文物等。近年來在彰顯紅色基因,傳承革命精神,教育培育後代過程中發揮著十分重要的作用。為了讓紅色基因綻放時代光芒,打造紅色小鎮,斑竹園鎮黨委政府最近正計劃對紅十一軍第三十二師成立舊址朱氏祠進行重新布展。(皖西日報融媒體記者 張靜 楊秀玲 文/圖)
本文來自【皖西日報-六安新聞網】,僅代表作者觀點。全國黨媒資訊公共平臺提供資訊釋出傳播服務。
ID:jrtt