當初秋已至時候,長城邊外黃綠相間的草原上一小隊蒙古女真聯合輕騎兵正在小心翼翼地策馬前行,他們有時登上高高的土丘向著長城方向眺望,有時在地上做下奇怪的標記。
而在他們後方百里之外,十萬大軍分成數十個縱隊正在緊張有序地快速向前行軍,宛如數十條巨龍向著長城游去。這正是後金大汗皇太極帶領的十萬滿蒙聯軍。他們的目標正是被重重長城包裹著的明朝京師-北京城。
暮色悄悄降臨,在距離最近的長城五十里的時候。皇太極對兵力進行了分配。十萬大軍被分為了數路,每路負責攻克一處長城關口,然後在長城內會合。
此時我們的視角投向長城關隘之一大安堡,明朝後期北方邊塞很多地方武備廢弛,軍紀鬆懈,而大安堡作為長城上一個小小的關隘正是這樣一個地方,這裡守軍不足二百,有計程車兵軍刀上面佈滿鏽跡,有計程車兵槍桿已經開裂,有計程車兵弓弦已經被老鼠咬斷而不加修理。他們對即將到來的危險一無所知。
凌晨時分,數條長龍在崇山峻嶺之間穿梭,幽謐的夜色和連綿不絕的山峰很好地隱藏了他們的蹤跡。不一會他們就到了長城邊上,最前面的女真蒙古士兵距離長城不足一里。他們正在焦急地等待著一個訊號。
而這時大安堡的數名奸細內應從城內一處防守鬆懈的地方摸到了城牆上,另外數名奸細潛伏在城門附近。突然,勁弩齊發,大刀揮砍,數十名明軍來不及反應就已經倒下了。奸細們有規律地在城上舞動著火把,外面潛伏的女真蒙古士兵一躍而出前去搶城。
剩餘的明軍正在同奸細們混戰,此時他們聽到城外呼聲徹天,火光照亮了整個塞外,知道大事不妙。有些膽小的明軍看到已經有敵軍攀過城牆衝進城內,慌忙丟棄兵械逃命,但是還有百餘名明軍奮勇殺敵,不到片刻,戰事結束。大安堡明軍除數十名逃跑外,其餘全部陣亡。好在數名明軍已經點燃了報警的烽火。
隨著報警的烽火由點成線,越傳越遠的時候,數萬女真蒙古精兵正穿過大安堡向著明朝腹地進軍。而此前逃跑的明軍在敵軍輕騎兵追殺下,全部覆滅。
很快明朝京師上上下下已經知道了東北邊敵軍入侵。崇禎皇帝急忙召見文武百官,調集援軍。
其他幾路清軍都很順利地越過長城,幾路大軍會合為一處,皇太極率領眾軍並未快速行軍,而是暫時駐紮在距離長城數十里的地方,觀望著明朝的動靜以作出進一步行動。
此時,共有四鎮明軍精銳前來京師勤王。他們分別是大同鎮總兵滿桂,宣府鎮總兵侯世祿,昌平鎮尤世威,薊遼總督袁崇煥。
袁崇煥得到急報後,大驚失色,急忙召集手下三大幹將,趙率教,祖大壽,何可綱。由山海關總兵趙率教率領四千騎兵爭分奪秒前去重鎮遵化駐防阻截皇太極,袁崇煥自己帶著精兵隨後前去支援。
趙率教率領四千精騎馬不解鞍,兵不卸甲,狂奔數百里到了遵化城外,眼看就能進城休整。突然,一隊騎兵衝出,殺向趙率教軍。此刻的明軍已經精疲力竭,口渴難耐,腹飢難忍,戰鬥力銳減至不足十分之三,面對著來犯敵軍力不從心,四周敵軍越來越多,明軍大片大片倒下。趙率教眼見突圍無望,於是帶領殘兵同敵軍拼死搏殺。
時間不知道什麼時候靜止了,當最後一滴明軍的鮮血拋灑出來的時候,當最後一匹嘶吼的明軍戰馬倒下的時候,當最後一隻女真步兵的刀停止揮動的時候,戰鬥結束了。不到半天時間,四千數經百戰的精銳明軍騎兵全軍覆沒。噴射的鮮血染紅了一片又一片的已經有些枯黃的秋草,遠處的殘陽薄暮靜靜地見證了這場戰鬥。
皇太極取得大勝,信心倍增,全軍士兵大振。於是不再觀望,挾戰勝之威攻破遵化。
袁崇煥得知前線明軍大敗,要塞失陷的訊息,急忙率領軍中精銳騎兵,兼程先行趕往北京駐防。
在遵化休整後的皇太極率兵衝破了前方數個關隘,兵臨北京城下。皇太極親率一路大軍進攻城西北德勝門。此時駐防在德勝門外的是滿桂的勤王大軍,明軍背城列陣佈防。
只見城外高處,皇太極汗旗一揮,緊接著軍前和軍中數百面令旗相繼揮動起來,數百面蒙皮大鼓同時敲打起來,徹底連天的女真蒙古士兵吶喊著一波又一波地衝向前方明軍。
一時間火器突發,短兵相接,勁騎馳突,刀劍齊鳴,槍聲大作。廝殺聲,刀槍迸擊聲,戰馬悲鳴聲,箭矢破空聲,火炮轟擊聲,號角聲交織著衝破九霄深空,撼動四野八方,甚至北京城內太液池都因此而泛起陣陣漣漪。
另一處戰場,城東南廣渠門外,袁崇煥率領所部騎兵剛剛駐防不久,多爾袞,多鐸等大軍逼近,兩軍相接,天翻地覆,方圓十里震盪,硝煙瀰漫到百里之外。
雙方大戰數天,互有勝負。漸漸地,各地明朝勤王援兵四集,皇太極大軍物資消耗巨快,不得不放棄北京撤圍而去。
這就是就是崇禎二年,公元1629年秋,在蒙古軍隊的引領下,皇太極率領十萬繞道蒙古部落領地成功攻破長城圍攻明朝北京的己巳之變。
己巳之變的背景是,從外部來看,一是皇太極在公元1627年派大軍攻破朝鮮,消除了朝鮮的威脅。二是公元1628年率領大軍征服林丹汗西遷時留在故地鎮守的幾個察哈爾部落,打通了從蒙古人地盤進攻明朝的通道。三是明朝在遼東外海以及朝鮮一側頻繁襲擾女真的東江鎮建立者平遼總兵官毛文龍在這年夏天被袁崇煥斬殺,東江鎮一時軍心不穩,群龍無首。毛文龍死後沒人能夠有足夠的威望統領東江鎮幾十萬軍民,東江鎮牽制作用銳減,沒過幾年就淪陷了。這三大外部形勢變化使得皇太極取得對明朝的戰略優勢。
從內部來看,在之前皇太極剛剛取得汗位後發動了寧遠錦州之戰,可是皇太極大軍死傷慘重卻未能佔得明朝便宜,於是急於取得一場大勝來找回顏面和鞏固自己的汗位。就這樣在外部形勢一片大好情況下,皇太極決心地前去攻打北京。
己巳之變的影響是,對皇太極來說,一個是驗證了蒙古歸附部落的忠心。二是對明朝的實力進行了摸底,掌握了明朝虛實,甚至可能在內地收買了或者留下了一大批人作為秘密情報人員。三是大破明軍內地數座軍事重鎮,沉重打擊了明軍,搶奪了京城一帶的財貨,京城外十里繁華付之一炬,百年累積之財富蕩然無存。又將軍隊安全帶回瀋陽,鞏固了自己的汗位。四是改變了以往攻打遼西堅城的做法,而是不斷從邊塞進入明朝腹地進行掠奪和消耗明朝國力。
對明朝來說,一是崇禎新政中斷。己巳之變中崇禎對袁崇煥的疑心,使得崇禎再次重用起宦官壓制武將,使得明末武將不能很好地領兵打仗。二是明朝和蒙古聯盟徹底的不再成為可能。蒙古逐漸全部倒向皇太極,明朝的外部形勢日益惡化。三是明朝工作重心轉移到了邊塞武備上,為此國內賦稅日益沉重,再加上國內天災,走投無路的百姓紛紛揭竿而起,明朝的內外軍事壓力越來越大,終於不可收拾。
崇禎年間,內部安靜的時候,外部戰起;外部安靜的時候,內部戰起,戰火一年都沒有停息過。己巳之變使得明朝這艘大船偏離了正確的航向,駛向了萬劫不復的深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