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炎黃子孫】大約四千多年前,軒轅(即黃帝)聯合炎帝戰勝九黎族蚩尤,蚩尤俘虜被稱為“黎民”。之後黃帝打敗炎帝族,成為中原地區的部落聯盟首領。後人將黃帝譽為華夏族的祖先,因為黃帝和炎帝是近親,又融合在一起,所以我們又稱為"炎黃子孫”。
【大禹治水】鯀的兒子禹採取"開、通、疏、鑿、引”方法治水有功,被推為部落聯盟首領。
夏商周時期
【桀驁不馴】夏王朝第16代君王“桀"是歷史上著名的暴君,“桀犬吠堯”“桀驁 不訓”都出於此人。
【伊尹囚帝】“伊尹”是商王朝的開國功臣,也是中國第一位賢臣,歷史上被視為臣道的楷模,後輔佐“外丙、仲壬、太甲”三王執政,親作《伊訓》《肆命》等,有“伊尹囚帝(太甲)”之典故。
【周公吐哺,天下歸心】殷商“讒言進用,忠良遠黜”,比干被挖心、萁子裝瘋、微子出走,周武王興兵伐紂,紂王鹿臺自焚,奸臣惡來、費忠被斬首,周王朝誕生,周武王封姜尚在齊、周公旦(武王的兄弟)在魯,後有周公輔成王,“周公吐哺,天下歸心”的典故。
【烽火戲諸侯】周幽王千金難求妃子笑,烽火連臺戲諸侯,付出了沉重的代價,西周滅亡。
春秋戰國時期
【春秋五霸】東周在歷史上分為“春秋”“戰國” 兩個時期。第一個稱霸的齊國,齊桓公與後來的晉文公(重耳)、宋襄公、秦穆公、楚莊公一起,在歷史上被稱為“春秋五霸”。
【管鮑之交】“管鮑之交”指春秋時期,齊國齊植公的兩位賢臣管仲和鮑子牙之交。
【秦晉之好】“秦晉之好”指秦穆公幫助流亡在秦國的晉國流亡公子重耳回國做了國君,並將自己的女兒文贏嫁給了重耳,成就了“秦晉之好”。
【臥薪嚐膽】越王勾踐臥薪嚐膽,歷經22年,復仇雪恨滅吳國,成為春秋時代最後一個霸主。
【問鼎中原】鼎是古代國家權力的象徵,楚莊公問鼎之輕重,有取代周室之意,“問鼎中原”源於此。
【縱橫捭闔】自秦孝公起,強大的秦國便有了統一天下的雄心,於是“齊、楚、燕、韓、趙、魏”六國便“合縱”抗秦,後有秦謀士張儀“連橫”拆散聯盟,為秦國統一中國奠定了基礎。
【紙上談兵】秦國攻打趙國,老將廉頗據守,秦無策,後秦使離間之計,調離了廉頗,趙國任趙括統兵,此人只識紙上談兵,並無實戰之能,被秦將白起打敗,40萬趙兵,除240名年幼者,全部被坑殺於長平,成為歷史上的一大慘案。
【荊軻刺秦】秦王贏政執政後,滅韓、趙,並攻佔燕國,燕國太子丹派勇士荊軻刺殺秦王,“圖窮匕見”,刺殺未果,丟了性命,可他英勇機智、不畏強暴、視死如歸的精神永垂青史。
秦漢時期
【破釜沉舟】陳勝、吳廣被害後,反秦聲勢以南方會稽郡最大,其首領是楚國大將項燕的兒子項梁和侄子項羽。北上進軍沿途收編了劉邦、英布、呂臣的反秦武裝,並在鉅鹿一戰,破釜沉舟,一舉擊潰了秦軍主力,扭轉了反秦戰局。
【鴻門宴】反秦義軍劉邦攻下秦都咸陽,秦王朝滅亡,西楚霸王項羽從范增之計預設鴻門宴剷除劉邦,劉邦攜張良、樊噲赴宴,席間項莊舞劍,意在沛公,劉邦在項伯、樊噲的養護下得以逃脫。
【老當益壯】東漢大將馬援曾言:“大丈夫立志,窮當益堅,老當益壯。”“男兒要當死於邊野,以馬革裹屍還葬耳。”其以“堆米為山”分析戰局也是戰爭史上的創舉。
【棄筆從戎】班超是中國歷史上第二個大探險家,通軍事,有膽氣。40歲出使西域,71歲回洛陽,歷經31年,招撫了西域鄯善、于闐、龜茲等50餘國再度隸屬於東漢統治。
【司馬昭之心,路人皆知】曹髦,曹丕之孫,公元260年,因司馬昭權勢日重,危及帝位,聲稱司馬昭代魏之心,路人皆知,率殿中衛士、僮僕討伐司馬昭未果被害。曹髦死後,司馬昭立曹奐為帝,即魏元帝,自己獨攬大權。
兩晉時期
【王與馬,共天下】公元308年,匈奴人劉淵稱帝,國號漢,十六國開始,公元316年,漢軍大舉進攻西晉都城長安,晉愍帝赤上身,乘羊車出城請降,西晉滅亡。次年東海王司馬越侄司馬睿( rui)在南方建業正式稱帝,為晉元帝,建立東晉王朝,任王導為宰相,共同執掌朝政,實為“王與馬,共天下”,司馬睿亦因不滿“王馬共天下”的局面,最終抑鬱病死。
隋唐時期
【房謀杜斷】指唐太宗的兩個得力的宰相,房玄齡、杜如晦,房玄齡善於謀略,杜如晦能斷大事,二人默契配合共同輔佐唐太宗,唐太宗視為自己的手臂。
【貞觀之治】公元649年五月,唐太宗病逝,天宗九子李治(唐高宗)即位,唐太宗在位期間"偃(yan )武修文”,使得百姓安居樂業,文化燦爛,國力鼎盛,史稱“貞觀之治”。
【開元盛世】唐玄宗在宰相"姚崇、宋璟”的輔佐下,吏治不紊、綱紀有條,再次出現了“天下大理”的中興局面,史稱"開元盛世"。後來被奸相李林甫、楊國忠(楊玉環的同族哥哥)破壞殆盡。
【安史之亂】唐玄宗執政後期,范陽節度使安祿山以討伐楊國忠為名,在范陽起兵,攻陷洛陽,安祿山自立為帝,號大燕皇帝,之後安祿山被兒子安慶緒所殺,唐軍乘機收復長安洛陽。不久安祿山部下史思明重新攻陷洛陽,也稱大燕皇帝,後又被兒子史朝義所殺,此次叛變持續了8年,史稱”安史之亂”,也是唐朝由盛到衰的轉折點。
【顏筋柳骨】唐代兩位著名的書法家:顏真卿、柳公權,後人並稱“顏筋柳骨”,用以形容書法風格。
宋朝時期
【杯酒釋兵權】為了鞏固自己的統治地位,宋太祖趙匡胤“杯酒釋兵權”,解除了禁軍大將石守信、王審琦的兵權,不久用同樣的方式罷免了個藩鎮的節度使,加強了中央集權。
【靖康之恥】靖康元年(公元1126年)金兵再度南侵,攻陷太原,直逼京都汴京,徽宗、欽宗二帝被金人俘獲,北宋滅亡,史稱”靖康之恥”。公元1127年 ,徽宗九子康王趙構在臨安(南京)即位稱帝,是為宋高宗,南宋開始。
明朝時期
【東林黨人】在現在的無錫有個東林小學,是原來明朝末年東林黨人講學的地方——東林書院,東林學院過去貼著一副著名的對聯:風聲、雨聲、讀書聲,聲聲入耳;家事、事、天下事、事事關心。對聯是東林黨的領袖顧憲成所寫。
清朝時期
【大清文字獄】自清軍入關至清朝滅亡,文字獄與大清相始終,前清尤甚,肇於順治,漸於康熙,烈於雍正、乾隆,清朝文字獄成為阻礙中華文明發展的一大桎梏。
【戊戌變法】公元1898年,光緒帝根據康有為等人的奏章,下詔定國事,施行戊戌變法,百日後慈禧發動政變,新政被徹底推翻,光緒帝被幽禁,譚嗣同、康廣仁、林旭、楊深秀、楊銳、劉光第等維新人士被害,史稱“ 戊戌六君子”,康有為、梁啟超逃往日本,只維持一百日的戊戌變法失敗,史稱“百日維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