說到北京的歷史和厚重,說到北京的文化和底蘊,自然不能不提起北京的孔廟,北京的國子監。
人們調侃,皇家唯一營造的孔廟,皇帝親自講學的國子監,自然而然是中國最有文化的地方。
七秩首度,溫故知新,有緣首次走近北京的孔廟和國子監,領略古代“左廟右學”的建築規制。
北京孔廟規模宏偉,主建大成殿內,供奉著孔子與四大弟子的牌位,陳設著祭祀的禮樂重器。
殿內掛著黎元洪的“道洽大同”和清代八位皇帝的御筆匾額,殿外高懸康熙“萬世師表”的親題。
從中不難看出,中國古代封建統治者,對“孔子”與儒家學術的尊崇,早已跳出了民族的範疇。
與孔廟一牆之隔的國子監,更是作為古代教育的最高學府,一直履行著元明清三朝的教育使命。
其中心建築——辟雍,建於一圓形水池中央,長廊環繞,與四座石橋互連互通,寓意天圓地方。
乾隆等帝,先後在此講學,水池之外學子俯手恭聽,當年統治者對教育的重視程度,可見一斑。
國子監,作為一條平民進入仕途的通道,平衡著天下文人與天下江山的關係,有著積極的貢獻。
在“左廟右學”的夾道內,乾隆石經聳立的189座碑石組成浩瀚的碑林,才是貨真價實的國寶。
只是由於時間的關係,走過路過,縱然錯過,無緣停留和頓足仔細的瀏覽,留下一大遺憾。
而可喜的是,有緣與數百年的古柏、古藤、古建一見鍾情,定格它們相互輝映的霸氣和風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