讀史知今,廣西各地歷史解說,少為人知的地方誌歷史,歡迎關注!
網上看到一張圖,是上林和賓陽交界處的崑崙關,據說此處崑崙關關門是九十年代初,為了拍電影所建,按這說法,這處關址歷史不過二三十年的時間。
而真正的古崑崙關,在賓陽和邕寧兩縣交界地,按照一般的地理認知,根據配圖,潯州府O鑫森淼焱垚寫了個“賓陽崑崙關”,結果沒料到,這個崑崙關的縣籍歸屬,上到官家,下到坊間,竟然是個地方話題——所謂的“崑崙關遺址歸屬”之爭。
從地圖上看,崑崙關,崑崙關景區離賓陽近,按規劃,崑崙關景區的大部份在賓陽一側,並且1939年崑崙關戰役的我方守軍主要活動於賓陽一側,記載的賓陽字眼較多,以在賓陽縣打響“崑崙關戰役”槍聲為記載。
所以,賓陽崑崙關的名頭就出名很多了,最後很多人都認為,雖說崑崙關是兩縣交界,但屬賓陽縣管轄的地方,叫賓陽崑崙關是沒有問題的。
但是,作為一個古代設定關口,關隘,簡單的這麼劃分其建制歸屬,就有點草率了,古代定義的“關”,很大程度,是作為一個分界的“門”來設定的,從行政制度來說,關內是一個地方行政建制,而出了關則進入到另一個地方行政建制,是兩個地方交界的地方,共有的。
但賓陽縣,邕寧縣(現在叫邕寧區,本文以“縣”來說明)對崑崙關的歷史人文傳承各有說法,據說官方也曾經有有新聞報導說了這個事,賓陽,邕寧都把崑崙關作為各自的文保單位來設定。
戲劇的是,最後兩縣被上級各打五十大板,崑崙關作為省級直屬文保單位開發。省級認為,什麼古籍記載,如地方的《邕寧縣誌》《南寧府志》《賓州志》《賓陽縣誌》之類,只能作為參考,不能作為評判標準,並“對邕寧縣與賓陽縣崑崙關地段行政區域界線作了具體劃定,崑崙關戰役遺址,在邕寧縣九塘鄉、賓陽縣思隴鄉交界的崑崙山上。”
最終,表面上算是結束這個爭議,但話題這東西,不是靠一紙檔案,兩個紅章,就能中止的,在坊間,地方上,都有意無意的把崑崙關的人文歷史作為己方資料對外宣傳,話題經久不息。
那不被作為決定性依據,僅作為參考的古地方誌是如何記載崑崙關的歸屬的呢?
崑崙關具體建置於何時,這個歷史,學界還沒有定論,但都認為,早在秦漢時,此處就已經是關口了。
那麼問題就來了,各個時期,都以這裡為關口,關隘,相對來說,那哪裡是關內,哪裡是關外呢?那就是不同歷史時期,地方區域的局勢決定了。
一,秦置關隘。
如果是秦兵統一嶺南時所設的關隘,那這裡應該是兩種文明的交界地。按當時的軍事環境,按秦軍進攻路線,賓陽方向即是關內,邕寧方向則是關外。
當然,這種秦置關隘沒有多少傳言和文字記載,畢竟秦代紀年在廣西很短。沒幾年嶺南就進入了南越國時代了,那會不會是南越國趙佗時期的設的關隘呢?
這也是有可能的,秦末天下大亂,楚漢之爭,趙佗避於嶺南,一統三郡,成為南越王。但他的政治中心在南海,越往西控制力越弱,在崑崙山這裡設關,也是一種防範,是一處區域性意義上的邊關。因為過了崑崙關,是當是原始住民活躍的地方。
所以,賓陽方向是關內,邕寧方向是關外。
二,漢置關隘。
崑崙關正式置關是在漢代,這個比較多史書記載,因為不得不說到一個傳奇人物,伏波將軍——馬援。
東漢馬援,是繼南越趙佗後,第二個以武力震嶺南的人物,廣西很多地方的地方誌裡,都有一座伏波廟的記載,裡面供奉的就是這位馬援將軍,可以說在一個歷史時期,伏波廟是地方最重要的廟宇之一,“出崑崙關平交趾”這是重要的馬援記憶!
當時行政建制是在賓陽方向,最近的是領方縣,而現在邕寧一帶,雖說也有個臨浦縣的設定,但崑崙關主要還是由領方縣防守為主,所以,賓陽方向算是關內,邕寧方向算是關外。
至於當時這個關叫什麼名字,有沒有建築,史籍中也十分籠統,都沒有相關的說明。但按後來的記載來回看,這個時期,此處雖為關,但並沒有真正的“關”的建築,最多是個營地,以人為主的關隘,也就更談不上有什麼關名了。
三,唐置關隘。
有說唐代的時候,在唐元和十一年(公元816年),西原州黃峒壯族首領黃少卿起兵反唐,他佔領了當時邕州都督府治下的十八個州,基本就是自西往東沿現在鬱江一線。那大唐自然要平他的,元和十四年,桂管經略使裴行立奉命進剿黃少卿等部,
裴行立的眼光就獨特了,一眼相中賓州這個關口地形,“繕兵補卒,增壘閉途”,切斷了賓州與邕管經略使的通道,崑崙關這個位置第一次壘石為關,使這裡真正成為“關”,有固定的建築的開始。
不過,此時關口雖然有了建設,卻依然沒有留下名字。
這個位置即堵住了賓州往邕州的通道,反過來也可以由此進兵賓州,這個時候,防守方向就轉過來了,邕寧方向是關內,賓州方向是關外。
四,宋置關隘。
宋景祐二年(1035年),廣南西路轉運使在武緣(宣化)縣上東鄉崑崙山隘建崑崙關城垣,這就是“崑崙關”三字第一次被記載於史籍中了。
建成的崑崙關,實際上是兩地分界,作為一個區域關口而已,沒有太明顯的軍事方向。
才過了十幾年,仁宗皇祐四年(1052年)五月,各種原因之下,儂智高起兵,攻下邕州,自立為大南國,號仁惠皇帝。他也試過開疆擴土,一度打到現在的廣州城,最強時,嶺南偏南的區域都在他的兵鋒威脅之下。
不過因為攻不下廣州城,他退回邕州了,以邕州為大本營了,為防宋朝進攻,他把兵力重點放到了崑崙關,由此,邕寧方向是關內,崑崙關成為儂智高拒宋的第一道邊關防線了。
大宋派出“面涅將軍”狄青南下,就在皇祐五年(1053年)正月過年的時候,狄青施計,故意擺席連整十天的春節大餐,結果儂智高就以為狄青只顧過年,只顧吃了,就放鬆了戒備,沒料狄青在正月十五的半夜出兵,走進山裡繞道,繞過了崑崙關,直達歸仁鋪(現在的三塘),這實際上也是儂智高在邕州的主要駐兵之地,最後兩軍在此硬剛,儂智高敗走,被狄青直追,退出廣西,邕州城重回大宋管治。
地方的亂局平息了,崑崙關也就恢復了普通的縣界關口地位,無論是那個方向,這也只是一個關卡,節點了,談不上誰防誰。
五,明置關隘。
明代在這裡設定關隘,沿用宋名:崑崙關。
到明中期,廣西地界不平靜,大藤峽瑤民起義不斷,府江,八寨的壯族先民也不閒著,很是讓大明朝廷頭痛,為了平息廣西這界上的亂局,朝廷派出了善於平亂的明代傳奇人物——王守仁。
王守仁雖是個文官,但卻是大明朝三個有軍功的文官之一,南贛、兩廣盜亂及朱宸濠之亂,廣西大藤峽,府江,八寨之亂(指的是位於忻城、上林、遷江三縣交界地區的八個寨堡),都有他的功勞。
他平八寨時,坐陣邕州,屯兵崑崙關,因此,給崑崙關作了一次大的修整與建設。並以此為基點,出兵經賓州,上林進軍八寨。
因此,邕寧方向為關內,賓陽方向為關外。
還是明代,不過也算是明代末路,清代興起了。
大明王室餘脈的桂王朱由榔,承接了大明正統,坐殿為帝,史稱南明朝。朱由榔的帝王之路並不好過,一直在逃亡路上。
明永曆二年(1648,清順治五年),一朝之君朱由榔被郝永忠欺負得南下南寧,暫得一時安寧。
為保一線生機,他駐南寧府衙,命副總兵朱桓、趙康轔屯兵崑崙關,重建關城,以防南下的清軍。無疑,邕寧方向就是南明的關內,賓陽就是關外了。
兩位總兵給崑崙關留下的最重要的記憶,就是“崑崙關”這三個字的匾額了,現在被嵌砌於崑崙關的新建的關城北門上首處,他可是見證了南明最後時刻的那份倔犟。
六,清置關隘。
清代的崑崙關,更多的記載,是南寧府崑崙關,一般都是由府城宣化縣管理的。因為天下太平,沒有什麼戰事,無所謂關內關外了,這崑崙關也只作為兩個行政區之間的一般關隘了。
據說到清道光年時,宣化縣知縣巡視崑崙關的時候,看到這樣的一個歷史名關,被數代文人騷客所感嘆的崑崙關,年久殘破,於是撥款修關。使得崑崙關又顯赫一時,據說1982年重修的崑崙關關樓,就是參照這個時期的樣子重建的。
這裡不再是兵家必爭之地,成為了人們懷古詠史之處。當時在關樓上,供奉著三位宋代徵南主將狄青、餘靖、孫沔的神像,他們都是徵平儂智高的重要人物,對邕州這個地方有著很深的人文故事,《南寧府志》裡有著三人的生平故事。據說宋代的時候,邕州的望仙坡(現在的南寧人民公園)曾建有一個三公祠,供奉的就是這三位。
但到光緒年間時,當時不流行奉祀宋三將了,關樓上改奉關帝,關平,周倉三神像。
七,民國置關隘。
到了民國,如果說歷史無波瀾,崑崙關也就是兩縣之間的關口,並不會有很多的話題,雖說民國初期,崑崙關也經歷了幾次幹仗,但是,都是當時環境下,區域武裝間的爭權奪地盤之戰,規模並不大,影響也不大。
在崑崙關處,最重要的一次幹仗,則是抗日戰爭爆發後,1939年底的崑崙關戰役,這是一次正面戰場抵抗日本侵略者的重大戰役。
日本侵略軍由欽州一帶登陸,攻下南寧後,取道崑崙關,進而意欲北犯。由此,一場被載入史冊的戰役就此發生了。
以杜聿明的第五軍為主守力量的中方軍隊,從崑崙關的賓陽方向阻擊日軍,最後付出了數萬人的代價,成功逼使日軍退出崑崙關戰場,贏得了崑崙關戰役的勝利。
這個意義上說,賓陽方向再次成為了關內,而邕寧方向又回到了關外。現在的崑崙關景區的主題,主要介紹的就是這一段歷史。
所以,討論崑崙關的歸屬,都是相對而言的,有個發展過程,採納不採納是一回事,歷史記載可信不可信,又是一回事。無論現在是賓陽地界,還是邕寧地界,其實更重要的是討論在這裡曾經發生過的歷史,
像以前的環境,交通的困難,崑崙雄關處,都是必經之道,不說遠,就說九十年代初,基本上每次從桂平上省城,必定經過崑崙關下公路。而如今交通的四通八達,出行方式的改變,崑崙山,崑崙關口倒是成為不輕易到達的地方了,不專門去還不能到達了。
賓陽崑崙關如何?邕寧崑崙關又如何?不確定也好,爭議多也才能讓更多人認識,知道崑崙關處發生過的歷史。
我在桂平,我是潯州府O鑫森淼焱垚。如果你喜歡,可以關注我!給你講述這片土地更多的過往!
謝謝閱讀關注!
廣西抗戰史料:各縣市抗戰時期資料系列文章(文末附各縣抗日陣亡官兵名單)
廣西曆史:差點一分為二的廣西壯族自治區
新解歷史謎題:大明“最後的長城”薊遼督師——袁崇煥出生地之爭
廣西名字最複雜,最難認,最難寫的城市——玉林:這不是我的本名
廣西人文:“廣西省尾”,地於極西——尋訪西林縣的歷史脈絡
廣西人文:雁過留聲,人過留名,蘇軾蘇轍兩兄弟在廣西的故事傳說
廣西人文:地方誌裡宋,元,明中的三位皇帝在廣西的故事傳說
廣西人文:古代在廣西當知縣,上班一年能拿什麼樣的工資
廣西人文:詩仙李白從九江貶夜郎,是從廣西蒼梧,藤州繞道去的嗎
廣西人文:你家上幾代是不是柳州人?來,讀一讀再說!
廣西人文:宜州本地史書中記載的劉三姐的故事,出乎你的意料
廣西人文:八月初二話社日,春社祈,秋社報,簡說桂平的食社文化
廣西人文:從恭城文廟說起,孔子萬世師表的地位是如何確立的
廣西人文:八桂中心,來人做賓,史說來賓縣的千年沿革
廣西人文:祭祖三大節之小議七月十四話風俗,你知道多少
廣西人文:歷史上的“布山懸案”——廣西第一古縣到底是哪裡
廣西人文:歷史上的“布山懸案”——布山是秦置,漢置還是南越置
廣西人文:再說三融故事——一拆為二話融縣之融安縣長安鎮
廣西人文:從桂籍科舉狀元淺聊科舉制度
廣西人文:粵桂通衢古銅州——《北流縣誌》話北流
廣西人文:魚生之城,茉莉之鄉,一根烏木定橫州·南寧橫州沿革
廣西人文:科舉進士哪家強,藤縣才子佳話多
廣西人文:明代科舉廣西沒有出過狀元,但有一位狀元出生在廣西
廣西人文:廣西最注重歷史文化記載研究傳承的地方——欽北防
廣西人文:民國時期同名縣改名,你知道廣西有幾個被改有幾個得留
廣西人文:淺聊地方姓氏文化之田西縣(現田林境)幾大姓氏的歷史
廣西人文:大成國記憶七——鼎盛時期的軍事建設人物譜,王侯將相
廣西人文:名噪一時的太平天國王侯是哪裡人?看看各縣誌如何記載
廣西人文:太平天國在桂平之七——天國初期各人物官職
廣西人文:太平天國在桂平之六——金田起義博物館的一處錯誤展示
廣西人文:太平天國在桂平之五——天國盛衰轉折關鍵之北王韋昌輝
廣西曆史人文記錄與閱讀:廣西的山水,探索的歷史,精彩的地方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