今天我們來講《古文觀止》的第一百六十七篇文章《五代史伶官傳序》,這篇文章是宋代著名文學家、政治家、歷史學家歐陽修寫的一篇歷史評論,要是作為一個故事來講,我把它命名為“三箭報父仇,一朝失江山”。
歐陽修既是一位文學家,也是一位歷史學家。他曾經與宋祁等人合作編寫了《新唐書》,還獨立創作了《新五代史》一書。他在史籍中不僅記錄歷史事件,描述歷史人物,還對一些歷史事件、歷史人物做出了非常精闢的概括和總結。《五代史伶官傳序》這篇文章就是歐陽修對後唐開國皇帝李存勖(xù)的評介。
在唐朝滅亡之後,中原地區先後出現了五個朝代,即後梁、後唐、後晉、後漢和後周。李存勖就是其中後唐的開國皇帝。李存勖勇猛善戰,文武雙全,長於謀略,唐朝末年,隨父征戰四方,屢立奇功,堪稱一代梟雄。他最後建立了後唐政權,做了開國皇帝。他在位的後期沉湎於聲色,重用戲曲演員為官,猜忌殺戮功臣。另外,他還犯了許多其他致命的錯誤,最後眾叛親離,死於部下譁變之中。歐陽修對他大起大落的人生遭遇充滿了同情,並藉此總結出了一些歷史教訓。
李存勖在歷史舞臺上最為耀眼的經歷是從他為父報仇開始的。李存勖的父親李克用也是一位久經沙場、頗有功勳的大將,他在患病臨死前,把兒子李存勖叫到床邊,拿出了三支箭,對李存勖說:兒子,你爹我死不瞑目啊,因為有三個仇敵沒有消滅,難解我心頭之恨哪。這三個仇敵就是後梁的朱溫、燕王劉仁恭、還有契丹國那夥人。朱溫固然是我的死對頭,燕王和契丹這兩方更可恨,他們原來都是我的朋友,後來背叛了我,與朱溫聯合起來對付我,你一定要替我報仇啊。說完,李克用就嚥氣了。李存勖含著眼淚從父親李克用手中接過了象徵著三個仇敵的這三支箭。緊咬牙關,臉色鐵青。他命人把這三支箭放到家廟中,插在父親李克用的牌位前面。以後,每當出征打仗時,就專門指令一名士兵從家廟中取出這三支箭,放到錦囊中背在身上,隨軍出征。有這三支箭在,李存勖就感覺父親臨終的目光隨時都像鞭子一樣抽到自己身上,復仇之火讓他渾身是膽、勇往直前,揮師殺敵,所向披靡。每次打完勝仗凱旋,他就命令把這三支箭放回家廟原處,以告慰父親的魂靈。就這樣,天祐十年(公元913年)十一月,李存勖親率大軍,出征燕國,攻破幽州,俘獲燕王劉仁恭、劉守光父子。並把他們五花大綁押到父親李克用靈前殺掉,完成了復仇第一箭的使命。天祐十四年(公元917年),李存勖命令手下符存審、李嗣源、閻寶統領大軍在幽州城外,大勝契丹軍,斬殺契丹將士數以萬計,繳獲牛羊、輜重無數,完成了復仇第二箭的使命。同光元年(公元923年)十月,李存勖指揮大軍攻破汴州城,後梁末代皇帝朱友貞(朱溫已死)被迫自殺,後梁正式被李存勖滅掉了。李存勖把後梁君臣的首級裝在盒子裡送到了李克用靈前用來祭奠父親,完成了復仇第三箭的使命。
此時此刻,李存勖大仇已報,江山已定,獨攬天下,傲視天地,顧盼自雄,可謂風頭正勁。誰知,自從李存勖坐穩江山以後,他就刀槍入庫,馬放南山,開始過起太平盛世的享樂生活。李存勖平素酷愛戲曲,還極為寵信宮中的戲曲演員(又稱伶人),並破格加以重用,有一次,他竟然任命伶人陳俊、儲德源為刺史(市長),而當時,許多身經百戰、功勳卓著的將領都沒得到刺史的職位,他們對此憤憤不平。在李存勖的縱容下,宮中這群平常地位極低的戲曲演員(伶人)搖身一變,身價百倍,飛揚跋扈,隨便出入宮禁,肆意欺凌大臣,群臣敢怒而不敢言,有些大臣甚至反過來巴結伶人,以保富貴平安。下面的藩鎮節度使也爭相用重金對伶人行賄。在這些伶人中,有一個名字叫做景進的,李存勖把景進視為親信,命他去刺探群臣的言行,景進藉此屢進讒言,干預朝政。文武百官對景進都是又怕又恨。久而久之,君臣離心離德,已成定勢。而李存勖本人還矇在鼓裡,渾然不知。後來,李存勖部下的一名無賴軍卒皇甫暉,因為在軍營中賭博輸了錢,於是聚集一群軍卒開始發動叛亂,叛亂愈演愈烈,變得不可收拾,李存勖大怒,連忙派兵前去鎮壓叛亂。誰知,派去鎮壓的軍隊也在半路上譁變了,並和叛軍聯合在一起造反了。曾經叱吒風雲、勢不可擋的李存勖最後變得眾叛親離,他含淚割發並立下誓言要重整旗鼓,東山再起。可惜,這次命運沒有再一次眷顧他,最後,他死於“興教門之變”。李存勖親手提拔的一名伶人郭從謙(藝名“郭門高”)率眾趁亂造反,打進皇宮,燒燬了興教門,此時李存勖身邊只剩下了十幾名近臣,一代英豪竟然死在亂箭之中。
關於李克用留下三支箭的典故,有些歷史著作和歷史學者也曾經提出過不同見解,篇幅關係,這裡就不做深入探討了。關鍵是歐陽修這篇文章寫得十分精彩,短小精悍、意味深長、警策動人。這篇文章是這樣寫的:
唉!人事的興衰,雖說是取決於天命,但有時也有人為的因素在裡面,研究一下後唐開國皇帝李存勖的經歷,我們就可以明白這一點。
據說,李存勖的父親李克用臨死前,把三支箭送給了李存勖,並告訴他說:“梁王朱溫是我的仇敵,燕王是我幫忙樹立起來的,契丹曾經與我結為兄弟,可是後來燕王和契丹都背叛我去投靠了梁王。這三家都是我的仇敵,交給你三支箭,你不要忘記替你爹報仇啊。”李存勖把三支箭收藏在家廟裡。以後每次出兵打仗,李存勖便派手下的官員,用豬羊去祭祀父親,從家廟裡恭恭敬敬地取出箭來,用錦囊裝著,揹著它走在隊伍的最前面,等到得勝歸來時再把箭放回家廟。
當李存勖用繩子捆綁著燕王父子押送回來時,用木盒裝著梁國君臣的首級走進家廟時,把箭歸還到父親李克用的靈位前時,他告慰父親大仇已報,當時,李存勖的氣勢是多麼雄壯啊。可是,當父仇已報,天下已定的時候,竟然因為一個無賴小子在夜裡狂呼亂叫,就四下大亂,李存勖慌張派兵東進平叛,半道上平叛大軍竟然一鬨而散,李存勖與大臣面面相覷,不知所措。甚至到了揮刀斷髮,對天發誓,淚灑衣襟的可憐境地。多麼衰敗啊!難道說千辛萬苦打下的江山,這麼容易就丟掉了嗎?其實,從頭到尾都是人為的因素造成的。《尚書》上說了:“驕傲自滿會招來損害,謙虛謹慎才能得到益處。”憂慮辛勞才能使國家興盛,吃喝玩樂必定會葬送自身,這是千真萬確的道理呀。
因此,一個人氣勢興盛的時候,全天下的英雄豪傑誰也打不過他;等到他氣勢衰敗的時候,幾十個戲子演員就能把他圍困在中間,最後身死國滅。所以說,災禍總是在你不注意的地方積累起來的,智慧總是在你迷戀某種事物時就被矇蔽了。不僅僅是戲子誤國誤人,迷戀其他事物時也要警惕啊!
主講人——
劉鶴巖:中國社會科學院文學博士,遼寧省古代文學學會副會長,遼寧省“百千萬人才工程”百人層次人才,渤海大學中外文化研究所所長、文學院教授、碩士生導師。
來源: 錦州晚報