西藏擁有豐富的民族文化,位於拉薩市墨竹工卡縣的羊日崗村,透過不斷挖掘特有的民族文化資源,讓它們成為助力鄉村振興的新動力,走出了一條文化脫貧的新路子。
在拉薩市墨竹工卡縣的羊日崗村朗瑕傳統針織合作社,村民們正在忙著趕製新一批氆氌服飾訂單。這個木質紡織機織出的毛織品就是氆氌,它是藏族一種古老的羊毛紡織工藝,擁有2000多年曆史,也是這個合作社主打的民族手工藝產品。
拉薩市墨竹工卡縣羊日崗村朗瑕傳統針織合作社負責人 索朗頓珠:這個技藝十分古老,需要把羊毛揉成很細的,用這種機器織成一塊一塊後,要用一種我們這裡特有的草汁把它變得更柔軟,這是我們獨有的技藝,十分複雜。氆氌做成的衣服冬暖夏涼,在我們藏族中,老人孩子都非常喜歡。
索朗頓珠是當地氆氌技藝的第五代傳承人,2013年,他和村裡幾個致富帶頭人一起成立了這個合作社,2015年投入100萬扶貧專項資金、村裡自籌70萬資金,建立了這個1000平米的廠房,如今,氆氌這門古老的技藝不僅是裝點藏族百姓生活的“百搭潮品”,還是當地脫貧致富的好幫手,合作社已經帶動了村裡15個貧困戶在這裡就業脫了貧,每年還額外給村裡分紅資金將近5萬元。村民元旦白姆就在這裡實現了就業。
拉薩市墨竹工卡縣羊日崗村村民 元旦白姆:每個月工資3000塊,還學到了氆氌製作的方法,還參與服飾的設計,很有意思。
元旦白姆告訴記者,現在合作社發展越來越好,他們除了製作氆氌的服飾,還設計出了很多氆氌工藝的衍生產品,並融入了很多時尚現代的元素,如今的氆氌製品也隨著時代發展,散發出新的魅力,不僅圖案更加豐富鮮豔,形、身、面、邊都更加講究。
總檯央視記者 高晨源:我現在身上穿的這身就是採用氆氌工藝製作而成的藏裝,從帽子服飾到靴子,製作週期大概需要1個月時間,工藝十分複雜。其中最有特點的就是我頭上戴的這頂氆氌做成的帽子,當地叫做朗瑕。我們看這個櫃子上,擺放的就是它主要的幾個演變款式,從最簡單的到現在最時髦最流行的款式,製作工藝越發精湛,款式也越發精緻華麗。
拉薩市墨竹工卡縣羊日崗村朗瑕傳統針織合作社負責人 索朗頓珠:我們這的姑娘小夥兒,一看就知道哪款是最流行的朗瑕(帽子),這是個去年款,這個是今年的款。你看,這兩個是犛牛角。朗瑕(帽子)很有我們藏族特色,同時也在與時俱進,看這些做工、花紋越來越精緻了。
如今,羊日崗村的氆氌產品已經銷售到了拉薩、林芝等十幾個地區,每年訂單流水已經超過60萬元。除了氆氌合作社,村裡還成立了藏香、宣舞、藏戲等多個合作社,都是利用當地特有的文化資源精心打造的。
這個藏戲合作社吸引了村裡近30名年輕人參與,每年都被邀請到各地參與演出,2018年,還被西藏自治區文化廳授牌為藏戲傳習點。平措覺旦是村裡藏戲合作社的指導老師,他告訴記者,他們唱的這種藏戲已經有467年的歷史,在羊日崗村一直有傳承,和他一樣的講習老師還有5人,如今,這門古老的藝術不僅豐富了群眾的文化生活,還帶動了村民的增收。
拉薩市墨竹工卡縣羊日崗村藏戲合作社講師 平措覺旦:我們的藏戲很受歡迎,我們經常收到演出邀請,我們去過拉薩、林芝,一場演出平均收入可以有六七千塊錢,大家都很高興。
90後青年郎珠是藏戲合作社的一名成員,在演出的過程中,他深深愛上了這門古老藝術。
拉薩市墨竹工卡縣羊日崗村90後青年 郎珠:因為我爺爺也是跳藏戲的,(藏戲)蘊含著獨特的民族特色。比如說它的服裝有非常悠久的歷史,含有我們藏族元素;比如說藏戲裡面的唱腔和舞姿,老百姓都喜歡。我其實也非常喜歡,越學越感受到裡面深厚的文化,作為一名年輕人,我想讓它發揚光大。
拉薩市墨竹工卡縣羊日崗村第一書記 格桑普赤:我們有著豐富的文化資源,都是根植於本地的,去挖掘這些,也能夠很好地帶動群眾的積極性。我們村從2016年的人均收入是7000元,現在增長到11548元。在未來,我們會繼續利用現在特有的文化資源,讓民族文化得到傳承,讓群眾日子過得越來越好。
來源:央視新聞客戶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