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1年11月6日(星期六)上午10點,“墨許飛白——李青松作品展”將於濟南市歷下區經十一路14號山東省文化館一樓西廳開幕。近年來,李青松在書法、大寫意花鳥、戲曲人物以及篆刻方面都取得了豐碩成果,其作品在格調、悟性、才情、功力方面都深受業內專家稱譽。
李青松
1977年生,樂陵人,號寬齋。職業藝術家。一九八六年師從啟功先生學習書法繪畫。後師從王鏞、楊振熙、胡抗美、曾翔先生研究金石書畫。書宗秦漢六朝,參悟宋元明清及近代遺墨,以書入畫,金石同參。
稚拙無飾 天趣自成
文/王 鏞
青松在藝術方面很有見地,而且對藝術充滿理想。尤其是青松的書、畫、印,在當下有著非常典型的意義,稚拙無飾,天趣自成,以書入畫,格調不凡。從青松的作品中能夠看出他在藝術方面非常有天賦、有創造力,再加上他的勤奮和執著,我認為成就藝術是足夠的。青松的起點很高,對傳統的理解很透徹,而且他能夠精準地把握和利用傳統,這非常難得。青松還很年輕,在他的前面是一個非常光明、充滿希望的未來。對青松我抱有非常大的希望,將來他會是一位非常了不起的藝術家。我覺得大家看了青松的作品之後也一定會有這樣的判斷。
反常合道
文/胡抗美
反常合道是蘇東坡的一個詩學觀念。顯然,這個觀念是對司空圖“味外之旨”詩論的拓展。我想用這個詩學觀念,略談李青松的書法篆刻。以詩論論書,其合理性,歷史學家、書法家和書學理論家劉鹹炘做了肯定的論述。他說:“書之多變與詩文同,故其派別風勢,亦可以論詩文者論之。” (《弄翰餘沈》)
反常合道之“反常”意為與“正常”不一樣。青松的書法和篆刻作品的確超越了“正常”。“正常”的書法首先是好看,其次是好識,第三是好讀,橫平豎直,間架結構合理。用這樣的標準衡量,青松的書法篆刻違反了“正常”標準。
日常實用寫字的“常”與書法的“常”有本質區別。這是由各自的功能所決定的。日常實用寫字可以忽略筆法、章法等形式,只要實現資訊交流、溝通、傳遞等功能就可以了,所以其“常”謂之好看、好識與好讀。要實現三好標準,橫平豎直、間架結構合理是保障。書法的功能是表情達意,那麼書法的“常”是什麼?是把漢字塑造成鮮活的藝術形象。這不意味著非要把字寫怪寫欹不可,相反,特別強調平正。孫過庭曾經給書法平正一個經典的標準:“初學分佈,但求平正。既知平正,務追險絕。既能險絕,復歸平正。”“復歸平正”的“平正”,不再是初學分佈的“平正”,而是“務追險絕”後的藝術符號。欲看懂青松的書法篆刻,須得研究書法藝術的“常”。
青松的作品反常嗎?反常!諸如上所述,其反常首先表現在與日常實用書寫的分道揚鑣。其實,青松真正的反常智慧反映在與傳統經典及書法時風的不同上。學習傳統經典是學習書法的基礎,這如衛星的發射架,飛高飛遠的是衛星,而不是發射架。書法創作是書法家的精神創造,而不是照搬照抄傳統經典的樣式。一件優秀的書法作品,其共性美應當來自傳統,其個性美則是傳統式樣中沒有的。青松的精品之作,已經具備了這個條件。
以上論述證明青松的作品反常,即不符合人們視覺的常情、常理和常規。那麼,青松反常是否合道呢?先例舉人之常情,20世紀80年代兩岸關係正常化後,許多臺胞回大陸探親,當他們見到三十多年未見的親人,按常情這是高興的事,應該歡樂,可是,親人們見面後卻抱頭大哭。此哭,反常而合道。何為書法之道?蔡邕說:“書肇於自然,自然既立,陰陽生焉,陰陽既生,形勢出矣。”書法的道是陰陽,是對比及對比後產生的關係。青松書法用筆的輕重快慢,點畫的粗細長短,結體的大小正側,墨色的濃淡枯溼等,都是以陰陽互生、陰陽對立、陰陽轉化原則組合的,故而合道。既然合道,如果看不懂、看不慣,責任就不在青松了。
與古為徒
文/沃興華
青松對書、畫、印的研究很全面,他的作品都有著自己的想法,用筆很恣肆,包括造型也有他獨特的處理。他的這種處理和方法都是建立在傳統基礎之上的,他的每一筆、每一個造型、每一個章法都是有來歷的,這種來歷就是他對古人的取捨,而且非常認真、堅定。能夠看得出青松是真正在向古人學習,他是在學習的過程之中把自己要表達的意思表達出來的,他在傳統的基礎上走出了自己的路,青松的這種方法和追求是很正確的。
書者 如也
文/曾 翔
祝允明在《論書帖》中說:“有功無性,神采不生;有性無功,神采不實。”所以“功性”兼備,才是藝術的最髙境界。青松的書畫印就是“功性”雙修,他在傳統的基礎上,更加註重個人性情和審美情趣的表達,散懷又不失法度,入古又不乏新意,刀筆相融,筆筆見性,古拙大氣。青松以書入畫、入印,他把對書學的研究轉化成繪畫與篆刻語言抒寫性靈,神韻、情趣、厚重並存。劉熙載在《藝概》中曰:“書者,如也,如其學,如其志,如其才,總之曰,如其人而已。”藝如其人,青松即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