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剛接手了一個大班,發現這個班的孩子已養成了不錯的整理習慣,無論是生活用品還是玩具材料,孩子都會自主根據標籤的提示將它們整理歸位。這個班正在使用的區域活動材料的整理標籤很特別,是趣味題形式的,題目貼在材料櫃上,答案則貼在材料筐上,孩子只要答對題,就知道該把哪個材料筐放在哪個位置了。這些趣味題都與孩子近期學過的知識有關,比如,學了三原色和三間色的概念,就出現了“紅+黃=□”這樣的題;學了相鄰數,就出現了“1,2,3,□,5”這樣的題。這一做法是從中班延續下來的。
小班時,標籤是被設計成實物照片樣式的,而這類趣味題起初是被設計成紙牌類配對遊戲投放在益智區的。漸漸地,教師發現,孩子們去益智區大多玩漢諾塔、棋類遊戲等,這些自制的紙牌遊戲材料乏人問津。教師覺得,透過這樣的趣味題幫助孩子鞏固知識經驗是有必要的,於是就想,能否把原來採用的實物照片標籤改為趣味題標籤?這樣,孩子在整理材料的同時自然而然就複習了這些知識。
我接了這個班級後也陸續根據孩子學過的知識並結合孩子的興趣,設計了不少趣味題標籤,內容包括拼圖、手影、象形文字、按規律排列圖形、單雙數、數的分合等。
一次區域活動後,苗苗抱著一個材料筐站在櫃子前左看看,右看看,見我走過來,便回頭看著我,說:“我不知道這個筐子要放在哪裡。”我一看,苗苗抱著的材料筐上貼著數字“4”,而櫃子上有一處位置的標籤是一個分合式“6可以分成2和幾”。苗苗如果能答出這道題,就能知道手裡的筐子應該放到這個標籤所對應的位置上。
我沒有直接告訴苗苗這個筐子應該放哪裡,而是引導苗苗自己發現其中的對應關係:“你看看這個標籤上有個‘4’,這是櫃子上哪個題目的答案呢?”苗苗看了一會兒,搖頭說:“我看不懂,我不知道。”
我想起來,苗苗前段時間因為生病請了許多天假,她也許是缺少相關的經驗,不理解分合式的含義;也有可能是苗苗雖然理解分合式的含義,卻不理解這個分合式所隱含的數字“4”與手上材料筐的標籤數字“4”的對應關係。
這時,我看到昕昕正好走過來,昕昕昨天就在這個區域玩,遊戲結束後,他把材料整理得又快又好,我還表揚過他,我想,昕昕一定知道怎麼整理。
於是,我叫住昕昕,請他幫一幫苗苗。昕昕一下就找到了這筐材料的擺放位置。我追問:“你是怎麼知道這筐材料應該放到這個位置上的?”
我原本以為昕昕會說,他知道6可以分成2和4,那麼這個分合式的空格里就應該是“4”,這與苗苗手裡筐子標籤上的數字是一樣的,這樣就可以找到材料筐的“家”了。沒想到昕昕的回應是:“貼了數字4的這個筐子就是放這個位置的。”
昕昕的反應出乎我的意料。也就是說,他只不過是記住了貼有標籤“4”的筐子所對應的擺放位置,而直接忽略了櫃子標籤上的趣味題。
這是少數情況還是一種普遍現象呢?為了觀察孩子在整理時究竟是不是透過解答趣味題找到材料筐的正確擺放位置的,我在益智區做了一個實驗。那天,我在區域活動前先拍照記錄了益智區多個材料筐的正確擺放位置,隨後悄悄調換了櫃子上各個標籤的位置。等區域活動後孩子們整理完,我發現只有一小部分筐子的位置隨著其所對應標籤位置的改變而改變了,其餘大部分筐子依然被放到了老地方。
可見,負責整理的孩子可能根本沒注意到櫃子上的標籤換位置了,他們早已牢記各個筐子的擺放位置,不再依靠標籤提示了。
假如出一些新的趣味題、換一批新標籤,會怎麼樣呢?恰逢班級開展新的主題活動,益智區更新了一批材料,我便又做了一次實驗,將益智區的所有標籤都換成新的,並根據孩子當前的經驗水平提高了趣味題的難度。後續幾天,我觀察到,在益智區玩的孩子發現標籤和材料都換成新的了,已無法根據原來記憶中的位置來整理了,便開始觀察和思考,最後一般都能找到各材料筐正確的擺放位置,只不過花費了比較長的時間,而別的區域因為沒換新標籤,在那裡玩的孩子早已整理完畢了。
標籤是用來幫助孩子自主整理的,從這段時間的觀察來看,我感覺使用趣味題標籤似乎有利有弊。利在於,這些趣味題涉及多領域的學習,給孩子們提供了複習鞏固已有知識經驗的機會,這不正好讓孩子們在生活中學習嗎?弊在於,這些題目有一定難度,孩子們要花費較多時間思考,以至於降低了做事的效率。
在生活中我們整理物品遵循的是方便原則,那麼,像這樣在整理環節給孩子出難題,不就與真實的生活場景不一致了?我們看到,孩子們一旦找到並熟悉了材料筐的擺放位置就會忽略標籤上的趣味題,如果沒有標籤孩子們也會整理,那麼標籤還有必要存在嗎?
由此,我產生了困惑,我們為整理環節設計標籤的初衷是什麼?是否有必要把標籤設計得那麼複雜?從孩子的發展考慮,如何設計標籤更合適?
您遇到過此類問題嗎?如果是您,會如何應對?
(江蘇太倉 吳雨恆 提供)
投稿方式
歡迎您對以上話題發表自己的觀點,作出書面回應,字數以2000字以內為佳。請將稿件以word文件方式透過E-mail傳送至本欄目專用郵箱:由於平臺規則限制,不允許含有聯絡方式,請想要投稿的朋友,微信搜【投稿徵文驛站】,檢視往期歷史9月18日推文獲取。並在稿件中註明您的姓名、單位及聯絡方式。請在郵件主題欄註明“標籤很‘忙’”,以便編輯及時處理。
同時,熱忱歡迎您提供類似鮮活的話題,我們也將擇優刊登在《幼兒教育·教育教學》雜誌上,以引發探討。
截稿時間:2021年10月20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