最近日媒報道,新垣結衣與星野源結婚5個月就分居了,紛紛臆測兩個人的婚姻是不是出了問題。
但訊息登上國內熱搜後,評論區卻是另一番景象:姐姐的婚姻簡直是人間理想!我就很欣賞這種,親密又自由,還能減少住在一起的矛盾。這就是我夢寐以求的相處方式啊!終於有了安靜睡覺的權利。
總之,大家的關注點完全不在女神的八卦上,而是集體羨慕起“分居婚”的生活方式。嚴格意義上說,新垣結衣與星野源並不是婚後分居,而是壓根就沒同居過,兩人從2018年起就住在一棟公寓樓裡,婚後依舊如此。
平時各自忙碌,休息時也能擁有獨立空間,絕對不會天天黏在一起。
其實這種相處模式在國外並不新奇,還有個專門的稱呼叫LAT——伴侶之間保持著親密關係,但不住一起。
有調查顯示,加拿大25-64歲的成年人中有150萬LAT,美國有31%的夫妻分開睡覺,日本每4對夫妻就有一對是分開住的。分房睡有很多肉眼可見的好處:保持自由的作息,專注於自己的工作與興趣;不需要適應對方不同的生活習慣,保持自己的生活狀態;保持戀愛的新鮮感與距離感,當彼此的“愛人”而不只是家人。
跟丈夫分房5年的主持人李艾,說起“分居婚”的好處也滔滔不絕。比如:不用忍受對方打呼磨牙,睡眠質量直線上升;裝修不吵架,誰的地盤誰做主;還有最重要的自由空間,每天擁有幾個小時的獨處時間,是越來越多現代女性生活的必需品。
好處這麼多,但我還是要給對“分居婚”充滿嚮往的女孩潑個冷水,這玩意實現起來,真挺難的。
現實一點說,分居婚的前提是需要兩套房子,最不濟也得有兩個房間吧?你看《王冠》裡,伊麗莎白女王與菲利普親王睡覺就是各睡各的,兩個人的房間還隔著好遠。
電視劇是有現實依據的,生活中夫妻倆的確是分居狀態。王室傳記作家莎莉·貝德爾·史密斯在採訪王室人員時,就得到過這樣的回答,“夫妻分床睡,是上流社會的傳統。”實際上,英國的上層階級普遍都有各自的臥室,“當另一半打呼嚕或甩腿時,就不用擔心被打擾”,“然後當感到舒適的時候,可以分享自己的房間,能做出雙向選擇非常好。”
分床睡是需要經濟基礎的,所有分居的好處都建立在物質條件不愁的情況下。貧困潦倒時的分居還能享受到快樂嗎?大機率是情感破裂,一方被迫拖著箱子尋找住處吧。我們聽說過的“分居婚”,大多數都是經濟能力不錯的。李艾是演員和主持人,丈夫張徐寧是她的經紀人,所以兩人有條件“一個住二樓,一個住三樓”;
黃聖依和楊子的財力更不必說,兩個人生物鐘相反,睡前習慣不同,在大house裡也是分樓層睡覺的;
“臺灣娛樂教父”、大小S的恩師王偉忠,在兩個女兒長大搬離後,和太太重新改造了300㎡的房子。把原本女兒房的空間改掉,主臥變大,兩個人各睡一張床,中間有個拉門隔開,分床不分房。門關閉有各自獨立的空間。
▲門開啟又變成了共處一(大)室。
這該是多少老夫老妻的理想生活啊,你再髒亂差也不關我的事,反正眼不見為淨,咱倆各做各的事,誰也別礙著誰。網友@沉檀 以老爸老媽為例:“我媽跟我爸一人一個被子,因為我爸會搶被子。我上了大學之後倆人徹底分房睡了,我爸因為工作原因經常晝夜顛倒,分房睡之後完全不會打擾彼此,感覺他倆現在每天睡眠、生活都很幸福。”
但年輕夫妻的狀況往往是,家裡總共只有兩個房間,一間給孩子,一間夫妻倆住,來個老人都沒法安排,更別提什麼獨立空間了。也有不少大城市的小情侶,戀愛同居分攤房租,很現實。理想越豐滿,現實就被襯托出越骨感。
財力的要求以外,對雙方感情濃度和永續性的考驗,也是實現“分居婚”的一道坎。對於很多情侶或夫妻來說,分房睡代表著分居,身體的距離暗示了心理距離。所以很多女性寧願犧牲一部分睡眠質量,也要和鼾聲如雷的另一半睡在一起,這是很重要的安全感來源。
2016年,美國卡內基梅隆大學的雅庫比亞克教授以成年戀人為物件,做了一個身體接觸效果的實驗。結果很有意思:參加實驗的戀人們在肌膚接觸之時,腦海中就會浮現相愛的人,並讓對方感受到保護和關愛。與沒有肌膚接觸的人群相比,他們之間存在更多的信任和穩定。
不僅如此,那些與戀人經常有肌膚接觸的人,後來和戀人的愛情也更加持久。就像行為科學家Wendy Troxel,在《夫妻之間該同床睡還是分床睡好?》演講中說的,“對於很多女性來說,睡覺不僅僅只是休息,更重要的是一種社交行為。”
李艾在節目裡說起和張徐寧分房睡,應採兒和麥迪娜都吃驚地瞪大眼睛。麥迪娜說,婆婆交代就算夫妻吵架也不能分床睡,而且“床不能太大,越小越好”。
這確實是長輩們的經驗之談,相似的道理還有“夫妻哪有隔夜仇”“床頭吵架床尾和”等等。睡在一起也是化解矛盾的一種方式,親密關係需要維護,身體接觸相當於加速器。
幾年前,大家眼裡好婚姻的標準還是:在同一張床上睡覺,在同一口鍋裡吃飯,知道彼此有多少錢。這才幾年,第一條就變了。老實說,我覺得“分居婚”對各方的人品、雙方對婚姻的經營能力,都提出了更高的要求。首先,因為被發現的機率降低,出軌的可能性會增加,這更考驗自制力和對婚姻的忠誠度。那些在妻子孕期因為不能同房,以此為藉口偷腥的男人,真能扛住這樣的機會和誘惑嗎?
其次,“分居婚”意味著相處的時間縮短,如果兩個人感情淡了,分開的阻力更小,於是挽回更加困難。所以兩個人需要更坦誠、更懂得表達愛、更願意體諒對方。星野源在回答婚姻生活讓他感動的地方時說,“夜裡一點,我們喝著茶,特別真誠地和對方商量一件事:‘你覺得這樣做可以嗎?’這讓我覺得很感動。”
選擇分居婚的伴侶,大機率都是敏感體質,所以在彼此需要的時候出現,在細微處顯現出默契,讓對方感受到關愛,顯得更加重要。張徐寧會在每晚睡前親親李艾,道一聲晚安,孕期還會給妻子做好按摩再離開。分房而睡的兩個人,利用睡前時間,彌補了不能相擁而睡的“身體接觸空白”。
“分居婚”難歸難,但如果兩個人沒有現實條件束縛,彼此都認同這樣的相處模式,最重要的是,都對對方有滿滿的愛,且具備愛人的能力——這的確可以稱為“人間理想”了。
#新垣結衣星野源分居婚#評論區的羨慕和嚮往,在某種程度上,與結婚率越來越低的現狀相互呼應。傳統婚姻充滿了程式化:夫妻一定要睡在一個房間一張床上,女方婚後要以家庭為主,男方要扛起經濟責任……但根據幸福拐點規律,當物質生活條件達到一個拐點時,它的增加對幸福體驗的影響就較為有限,幸福感的提升將更多來源於自我的存在意義。換句話說,我們更愛自己了。
所以,如果婚姻必須是自我犧牲式的,那我們就選擇不入這座圍城;在婚內,就努力實現“會呼吸的婚姻”,你我相愛而獨立,親密且自由。你說床頭吵架床尾和,我卻覺得倘若心有隔閡,相擁而眠也不過是同床異夢。在這個時代,婚姻模式早已變得多種多樣,頭疼的婆媳關係可以轉變成“Papi醬式相處”——結婚5年,兩家親戚從沒見過面。
因為對老胡的父母來說,兒子是最重要的。對於papi醬的父母來說,女兒是最重要的。所以“我們各自先去陪各自的父母比較好”。不同的生活習慣和對獨立空間的需求,當然也可以透過“分居婚”實現。一個例子是劉若英,她在《我敢在你懷裡孤獨》裡寫: “有時候拍戲,我們經常半個月不見面,沒必要天天黏在一起。相處就像是把兩個獨處的人放在一起,在一起的時候像黏土,可以塑造成兩個人以外的第三種相貌。分開的時候像磁鐵,彼此相吸卻又各自獨立。”
劉若英鍾小江在各自的臥室和書房享受獨處,在共用的廚房和餐廳裡感受愛與生活。“最好的夫妻關係,就是在枝繁葉茂的同時也能保有完整的自我。”
TED演講者Wendy Troxel說,睡眠不足會暫時性改變人們的大腦代謝、認知、情緒和行為,她勸說廣大同胞特別是女性,要好好把睡眠優先重視起來。
如果兩個人睡眠模式匹配,喜歡相擁而眠的幸福,那當然好。比起犧牲睡眠維繫婚姻,越來越多的女孩可能更希望養精蓄銳,然後去升級打怪。她們相信,沒有更好的自己,就不會存在更好的我們。她們爭取的,不是一張床,一個房間,而是在婚姻裡保有自我的能力。
把紀伯倫的一首詩送給你:彼此相愛,但不要讓愛成為束縛,站在一起,但別捱得太近,因為廊柱分立,才能撐起廟宇。
來聊聊你願意和另一半分房睡還是一起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