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文 觀察者網 周弋博
美國司法部在2018年為打壓中國而搞出來的所謂“中國行動計劃”(China Initiative),不僅被美國學者批評為“搬起石頭砸自己的腳”,也迎來了華裔科學家的反擊。
當地時間10月28日,美籍華裔科學家釋出了一份詳細的研究報告,旨在駁斥美國國家安全調查中涉嫌種族歧視的內容,並試圖推翻美國司法部的“中國行動計劃”。
該研究由美國華人組織“百人會”和亞利桑那大學共同發起,研究結論顯示,在美國工作的1949名頂級華人和非華人科學家中,超過四成的華人科學家(包括美籍華裔)認為自己受到了美國政府的種族歧視,而在非華人科學家中這個數字只有8.6%。此外,近四成華人科學家表示,種族歧視問題導致自己難以獲得科研資助,這一比例是非華人科學家的約2.7倍。
據香港《南華早報》報道,來自美國頂級實驗室和大學的華人科學家指出,“中國行動計劃”已經產生“寒蟬效應”,導致他們減少中國同行的接觸並關閉聯合專案,從而防止自己被聯邦調查局“盯上”。
該研究報告作者之一、美國亞利桑那大學教授珍妮弗·李則表示,“中國行動計劃”在很大程度上依託於“美國需要同中國競爭”的理念,但這實際上破壞了美國的競爭力,反而加大了與中國競爭的難度。
2018年11月,美國司法部正式啟動“中國行動計劃”,要求94個地區司法部門每年至少提出一至兩起針對中國的訴訟,美國聯邦調查局(FBI)因此開始在美國高校四處搜尋所謂的“中國學術間諜”。
雖然這項行動已經讓美國司法部門陸續提起了數千起訴訟,但美國知名律師彼得·蔡登博格撰文指出,其中大多數訴訟僅僅是基於華裔科學家在文書工作中的錯誤,而這些科學家其實並沒有接受過關於複雜的撥款申請程式的培訓,“因此在申請撥款過程中出錯在所難免”。
而且,即便是被指控為“中國間諜”的學者,也不知道有多少是被誣告陷害的。今年6月13日,美國田納西州媒體《諾克斯維爾新聞哨兵報》披露的一份庭審資訊就顯示,一名FBI探員承認誣告華裔教授胡安明(Anming Hu,音譯)是“中國間諜”,導致後者被列入聯邦禁飛名單,並和其子被監控長達兩年。
今年9月17日,177名斯坦福大學教職員工聯名致函美國司法部長梅里克·加蘭德,指責“中國行動計劃”引發“寒蟬效應”,損害美國的研究和技術競爭力,因此要求終止該計劃。
即便如此,美國司法部仍未放棄這項計劃。
當地時間10月28日,美國華人組織“百人會”(Committee of 100)和亞利桑那大學聯合釋出了一份長達30頁的詳細研究報告,旨在揭露“中國行動計劃”背後所存在的嚴重種族歧視問題,並試圖藉此推翻“中國行動計劃”。
這項研究名為《華裔科學家的種族特徵分析以及對美國科學界的影響》,隨機調查了在美國工作的1949名頂級科學家,其中約三分之一為華人,四分之一拒絕透露種族或民族背景,剩餘均為非華人。
結果顯示,受訪者中96.8%的華人科學家和93.6%的非華人科學家認為,華人科學家對美國的研究和教學作出了重要貢獻。
92.2%的華人科學家和82.3%的非華人科學家認為,美國應該在科學領域加強與中國的合作。
85.8%的華人科學家和76.1%的非華人科學家認為,與華人科學家進行合作對他們的學術研究非常重要。
與此同時,42.2%的華人科學家認為自己受到了美國政府的種族歧視,而非華人科學家中這個數字只有8.6%,兩者相差約4.9倍。
38.4%的華人科學家由於其種族/族裔/原籍國的原因,在美國獲得研究專案的資金時遇到更多困難,而非華人科學家只有14.2%,兩者相差約2.7倍。
50.7%的華人科學家對自己被美國政府監視感到相當恐懼和焦慮,而非華人科學家中只有11.7%。
華人科學家在調查中表示,他們故意不為專案爭取聯邦資金,因為他們擔心會受到更嚴格的審查,這可能會導致專案規模縮小,以及工作資源減少。華人科學家也開始考慮在美國以外不那麼敵對的環境中工作,這可能會影響人才的去留。目前,美國國內來自中國的國際研究生人數已經在下降。
據香港《南華早報》報道,來自美國頂級實驗室和大學的華人科學家指出,“中國行動計劃”已經產生“寒蟬效應”,導致他們減少中國同行的接觸並關閉聯合專案,從而防止自己被聯邦調查局“盯上”。
該研究報告作者之一、美國亞利桑那大學教授珍妮弗·李則表示,“中國行動計劃”在很大程度上依託於“美國需要同中國競爭”的理念,但由於該計劃恰恰給那些對美國創新至關重要的有才能的華裔研究人員造成中傷,“有趣的是,這在多大程度上破壞了美國的競爭能力。”實際上加大了與中國競爭的難度。
美國反亞裔歧視組織“亞太裔美國人的正義”(APA Justice)創始人傑裡米·吳表示,司法部有責任告知公眾,他們口中的所謂“中國行動計劃”案件到底是什麼?他們究竟抓到了多少“間諜”?可到目前為止,他們只找到一些填表填錯了的科學家,“這就是一個陷阱(a gotcha situation)”。
傑里米·吳估計,FBI正在進行大約3000項“中國行動計劃”調查,因為該機構表示,每10到12小時就會啟動一個新案件。
事實上,除了華裔科學家,許多亞裔美國人也在控訴“中國行動計劃”,因為這項計劃已經從華裔科學家波及到了亞裔群體。
美國得州休斯頓的格林伯格·特勞裡格律師事務所律師近期開展的一項研究顯示,根據美國《經濟間諜法》被起訴的亞裔相對於非亞裔受到的懲罰更嚴厲,而且他們也可能更容易遭到錯誤指控。
“亞裔美國人和移民社群需要團結起來,從‘中國行動計劃’開始,呼籲終止對我們社群的種族歧視。”美國民間團體“亞裔美國人正義促進中心”總裁兼執行董事約翰·楊表示,“對亞裔美國人的種族定性是一個影響所有美國人的問題。”
不過,也有多個美國亞裔團體表示,反對“中國行動計劃”將是一場艱難的鬥爭,涉及遊說美國國會和白宮、持續增加的法庭訴訟,以及影響公眾輿論。
不少活動人士表示,官僚主義的頑固態度、美中關係的不斷惡化、華盛頓兩黨強烈的反華情緒以及許多直接和間接參與的機構,也使亞裔團體結束FBI調查和司法部起訴的努力越來越複雜化。
針對美國這項損人不利己的“中國行動計劃”,我國也早已多次明確回應。
據中國外交部網站9月14日訊息,外交部發言人趙立堅在當天的例行記者會上表示,媒體已經曝光,所謂的“中國行動計劃”先設辦案指標、再查案,如此罔顧司法正義的做法只會造成冤假錯案。越來越多美國國內人士都認識到,這個所謂的“中國行動計劃”實質上就是美反華勢力濫用國家安全概念、對華進行遏制打壓的工具。
來源|觀察者網
觀察者網深度財經
講述財經資料背後的有趣故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