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塞爾維亞人民永遠不會忘記,中方為塞抗擊疫情雪中送炭。”就在幾天前,當地時間10月27日,塞爾維亞總理布林納比奇在會見中國國務委員兼外長王毅時深情地說。
時間回到2020年3月21日。新冠疫情在全球快速蔓延,在國家部署下,廣東組派的中國赴塞爾維亞援助抗疫醫療專家組逆行出征,協助該國應對疫情。
近年來,中國積極參與國際公共衛生合作,派出專家參與全球瘧疾、埃博拉、新冠肺炎等重大傳染病的一線防控,展現了負責任大國的形象。在這些中國“白衣衛士”中,就活躍著廣東專家的身影。
中國援塞爾維亞抗疫醫療專家組組長彭志強,幫助即將進入塞爾維亞隔離病房實地檢視的中國專家戴防護用品。
直面埃博拉:
一場比賽讓迦納同意修改防護方案
2014年,西非埃博拉疫情告急,世界衛生組織將其列為國際關注的突發公共衛生事件,並向全球釋出了危機預警。
疫情迅速蔓延,危急之時,中國第一時間向西非伸出援手。獅子山是埃博拉疫情的重災區,醫療體系脆弱,公共衛生人才緊缺。
來自廣東省疾病預防控制中心的公共衛生專家羅煥金應召,隨中國第二批援助獅子山公共衛生培訓隊出發了。他們的目標是培訓4000名公共衛生人員。
培訓受到了普遍歡迎,不少當地社群領袖主動前來參加培訓,很多學員甚至駕駛三四個小時的摩托車、從100多公里外的家中趕來聽課。
羅煥金還記得,那時在獅子山的大街上,當地民眾遇到中國培訓隊的車輛都會友好地打招呼,並豎起大拇指熱情高呼“中國!棒!”
在援助獅子山的2個月裡,中國醫療隊的重點培訓專案覆蓋了近萬個家庭、約6萬人口。
得益於專案建立的監測系統,當地首次成功及早發現了1例埃博拉出血熱確診病例,並及時採取措施,防止疫情擴散。
時任獅子山總統科羅馬認為,中國的公共衛生培訓意義重大,不僅對於抗擊埃博拉,而且對於後埃博拉時代改善獅子山公共衛生基礎設施水平、提升公共衛生服務能力將發揮持續性的重要作用。
2015年1月3日,一支來自廣東的公共衛生專家隊伍赴迦納進行埃博拉防控培訓。
同樣是在西非,2015年1月3日,一支來自廣東的公共衛生專家隊伍抵達迦納。由於交通便利,又是防疫物資的集散地,迦納埃博拉疫情輸入風險高。
雖然並未出現埃博拉感染病例,但廣東專家將目光瞄準社群防控,幫助當地築牢疫情防線,與埃博拉病毒“搶時間”。
在迦納,廣東專家發現穿脫防護服不規範是造成意外暴露一大風險點。然而,迦納本國已有一套防護服穿脫順序,當地官員對中方的建議不以為然。到底哪一種穿脫順序更好?中國專家提議舉行一次比賽。
中加雙方各派出一名代表,同時按照各自的順序穿脫防護服。防護服塗上了熒光示蹤粉,在熒光燈的照射下,迦納醫務人員的領口、袖口都有不同程度的汙染,而中方隊員做到了零汙染。
“學員剛上課時很吵鬧,但比賽完看到效果,就會聚精會神地聽。”廣東省疾病預防控制中心公共衛生專家劉雋發現,每到一個新片區培訓,用這樣一個比賽開場,屢試不爽。迦納衛生官員在培訓後表示,要根據中方的穿脫流程修改迦納的全國培訓方案。
一個月間,劉雋和隊員們累計培訓迦納一線防疫人員569人。劉雋認為,在埃博拉剛萌芽的時候,我國就派出隊伍去幫助當地建立防疫屏障,做到了關口前移。至今,迦納未曾出現1例埃博拉感染病例。
中國疾病預防控制中心專家指出,中國首次成建制地派遣公共衛生隊伍援非抗擊埃博拉疫情,是我國真正意義上參與全球公共衛生行動的一大步。
專家認為,此次行動為國內新冠肺炎疫情的防控積累了可以借鑑的實戰經驗,為今後國內應對突發傳染病疫情儲備了兼具國際視野和專業水平的公共衛生人才。
在塞爾維亞,中國專家們馬不停蹄地走訪,足跡遍佈該國各大臨床醫院、公共衛生研究所、病毒檢測實驗室。
抗擊新冠:
危難之際,中國的“逆行英雄”來了
令人意想不到的是,在西非直面埃博拉不久之後,一場影響範圍更廣的公共衛生危機竟以迅雷不及掩耳之勢席捲全球。
2020年初,新冠肺炎疫情在全球蔓延。當地時間2020年3月15日,塞爾維亞總統武契奇發表電視講話,宣佈塞爾維亞當即進入緊急狀態。他表示,困難來臨之時,唯一會向塞爾維亞伸出援助之手的只有中國。
面對塞爾維亞的請求,中國迅速響應,不但送去大批援助物資,還選派富有經驗的醫療專家援塞。
這一光榮而又艱鉅的任務,交給了有著豐富“抗非”經驗、快速遏制了新冠肺炎疫情的廣東來承擔。2020年3月21日,塞爾維亞迎來了來自中國的“逆行英雄”。
他們是由廣東省疾病預防控制中心、廣東省人民醫院、中山大學附屬第一醫院、中山大學附屬第三醫院的專家組成的醫療組,飛機上還滿載著口罩、呼吸機等防疫物資。這是中國首次向其他國家派出抗擊新冠肺炎疫情的醫療專家組。
在塞爾維亞,專家們馬不停蹄地走訪,足跡遍佈該國各大臨床醫院、公共衛生研究所、病毒檢測實驗室。
經過“摸底”瞭解,結合中國經驗、廣東做法,專家組無私地向塞方提出了多項防控建議。
中國專家的專業意見得了高度重視,塞爾維亞總統、總理、衛生部長等高層領導多次聽取並採納專家組建議,及時調整國家疫情防控的總體策略,包括提升實驗室檢測能力、增加核酸篩查點、建設方艙醫院、建立心理疏導機制等。
中山大學附屬第一醫院護理部主任成守珍,是援塞專家中唯一的護理人員。她帶去了馳援武漢抗擊疫情的一線防控和救治經驗,還把中國抗疫經驗和廣東做法整理存入隨身碟,送給當地醫務人員,成為了當時最受歡迎的“禮物”。
2021年,成守珍獲得了第48屆“南丁格爾獎章”。
援外抗疫步伐沒有停下。在東南亞,應馬來西亞政府邀請,廣東派出了中國抗疫醫療專家組前去支援。援馬的16天裡,8名中國醫療專家開了33場疫情工作影片會,開展了15次培訓,分享了中醫藥治療新冠肺炎的經驗。
在南美洲,由南方醫科大學南方醫院選派的公共衛生和臨床專家團隊應當地政府邀請遠赴秘魯,協助當地抗擊疫情。期間,專家組指導當地建立起十家方艙醫院,承擔了大量輕症患者的救助,大大減少了大醫院資源的擠兌。
在全球化時代,任何一個國家都無法獨立應對所有公共衛生威脅。在新冠肺炎疫情中,廣東專家積極參與全球抗疫行動,成為中國負責任大國形象中的一個生動側影。
廣州中醫藥大學青蒿素抗瘧研究團隊在非洲推行“滅源除瘧法”。
智鬥瘧疾:
“滅源除瘧法”裡藏著中國智慧
其實,在應對新冠肺炎、埃博拉等全球疫情之前,在傳染病防控的國際公共衛生舞臺上,就一直有著廣東專家的身影。
目前,有一種和艾滋病、結核並稱為人類三大傳染病殺手的傳染病——瘧疾仍在大範圍威脅人類健康。據統計,每年全球瘧疾感染人數超過2億,死亡超過40萬,還有約34億人受到瘧疾威脅。
從中藥材青蒿中提取的青蒿素,被世界衛生組織認為是“世界上唯一有效的瘧疾治療藥物”。
自2008年起,中國為非洲國家設立了 30個瘧疾防治中心,並提供價值1.9億元的青蒿素類抗瘧藥品。2018年,中國在獅子山援建了首個熱帶傳染病防控中心。
在中國的抗瘧經驗基礎上,廣州中醫藥大學青蒿素抗瘧研究團隊提出了“滅源除瘧法”——把目標從防蚊滅蚊轉向消滅人群體內的瘧原蟲。
防治瘧疾的傳統方案是廣泛噴灑藥劑、用殺蟲劑浸泡蚊帳等。但在部分發展中國家,有的當地人家中甚至連牆和床都沒有,更別提掛蚊帳了。
“滅源除瘧法”是一次創新嘗試。廣州中醫藥大學青蒿研究中心主任宋健平介紹,蚊子壽命約為一個月,如果全民連續服用青蒿素複方2個療程,就可以保證60天內體內沒有瘧原蟲。這意味著,等到攜帶瘧原蟲的蚊子死去,新一批蚊子即使叮咬了人也不再攜帶瘧原蟲。
推動全民服藥並不容易。2007年,在非洲葛摩莫埃利島的“全民治療”啟動儀式上,葛摩總統、衛生部長以及宗教長老等有聲望的人都帶頭服藥。
2012年和2013年,葛摩昂儒昂島和大科島先後實施“滅源除瘧法”,超過220萬人次參加全民服藥。
“滅源除瘧法”見效很快。到2014年,葛摩實現了瘧疾零死亡,發病人數下降了98%,其中,兩個島已經沒有原發病例了,達到基本消除瘧疾的目標。
以複方青蒿素群防群治、全民服藥為主的快速清除瘧疾的“中國方案”在葛摩取得成功。
與傳統醫療援外派遣醫療隊進行個體治療相比,中國抗瘧團隊在葛摩的實踐首次形成了以公共衛生專家為主體,與受援國人員共同制定疾病防控措施、在現場共同工作的“公衛援外”模式。
目前,宋健平和團隊已經將這一方案帶到聖多美和普林西比、巴布亞紐幾內亞、肯亞、多哥和甘比亞等國家,均取得了明顯的防治效果。
在海外抗瘧這些年,宋健平用完了9本護照。還有4年,他就要退休了。“希望在我退休前,聖多美和普林西比可以消除瘧疾。”宋健平滿懷信心地說。
【記者】餘嘉敏 朱曉楓
【作者】 朱曉楓;餘嘉敏
廣東健康頭條
來源:南方+ - 創造更多價值