來源:人民網
“培養100名博士!”中國科學院院士陶文銓在談到自己的人生目標時說道。近日,2021年度傑出教學獎頒獎典禮舉行。中國科學院院士、西安交通大學教授陶文銓榮獲傑出教學獎。從教55載,年逾八旬的陶文銓至今仍站在教學一線,被學生親切地稱為“80後”院士。
陶文銓,中國科學院院士,西安交通大學能源與動力工程學院教授、博士生導師,國際工程熱物理學家、數值傳熱學專家,西交利物浦大學校長。他長期從事傳熱學及計算傳熱學的教學與科研,開拓了中國數值傳熱學教學與研究的新局面,為國家培養了眾多德才兼備的人才。
把“西遷精神”傳承下去
“交大搬去哪,我就考去哪!”1957年,在紹興稽山中學讀完高中,十八歲的陶文銓憑著對交通大學的滿腔心儀,報考了動力工程系熱能專業,成為交通大學西遷後首批到西安報到的學生。
正是受西遷教師的影響,陶文銓明白了教育工作的意義,也讓他決心從事教育行業。“老師們的愛國情懷深深影響著我。前輩們為國西遷,在三秦大地上奉獻熱血,遷徙時他們背上行囊就去西安,與國家的發展同向同行;他們將自己的人生與國家和民族的命運緊緊相連,時同風起,時同浪沒,嚐盡人世間的滄桑冷暖。”陶文銓說。
交大西遷,紮根黃土仍然枝繁葉茂,陶文銓形容自己便是這棵西遷大樹上的一片葉,深受西遷教師們的栽培。在陶文銓看來,西遷教師們將個人的命運與國家、民族的命運緊緊相連,他們深耕科研、無私奉獻,認真對待每一位學生。對此,陶文銓深受啟發,“所喜事業,鍥而不捨。”教學和科研都是如此,要當好一名老師,必須熱愛自己的專業,熱愛教授的課程,熱愛教授的學生,站在講臺上要對幾百雙渴望知識的眼睛負責,不能耽誤學生一堂課。
用嚴謹負責貫徹課堂
如今,陶文銓已經從教55載,除了出國做訪問學者的2年,他始終堅守教學一線。在55年的教育生涯中,聽過陶文銓課程的學生有20000多人,已經培養的研究生有140餘位,大部分學生畢業後在國內相關高等院校與企事業單位工作,許多已經成為學術帶頭人。
興慶校區的階梯教室是一個能容納367人的大教室,但來聽陶文銓講課的學生常常不止於此。於是,陶文銓買了20個小馬紮,每次上課前讓學生擺好。坐著小馬紮認真聽講的學生,成為課堂上獨有的風景。
風景背後,也記錄著陶文銓對每一堂課的嚴謹負責。幾年前,陶文銓決定用全英文教授數值傳熱學,這方便了來交大學習的外國留學生。雖然有兩年的留學經歷,但由於在聽說讀寫方面仍有欠缺,所以陶文銓在備課時,不僅要進一步熟悉教學內容,還要準備英語的表述,對不知道重音的單詞趕緊查字典,標到自己的小本子上。每次上課前,陶文銓都會重寫講稿、修改PPT,將自己新的體會和內容融入課堂。“上課就像梅蘭芳演《貴妃醉酒》,演一遍有一遍的體會,講一遍有一遍的收穫。”陶文銓表示。
“少年易學老難成,一寸光陰不可輕。”陶文銓寄語廣大青年,“希望同學們能傳承好西遷精神,學好基礎學科,對自己喜愛的事業要鍥而不捨,繼往開來,勇承時代使命。”
將科學研究融入教學
1986年,陶文銓在西安交大主辦了我國第一個計算傳熱學講習班,首次將流動與傳熱問題的數值計算等領域研究引入國內;1996年,他牽頭組建熱質傳遞數值預測科技創新團隊,隨後建立熱流中心,開展複雜熱質傳遞問題數值預測基礎研究及重大工程技術創新研究;此外,他發明了高效低阻的強化傳熱技術,突破了國際上“氣體阻力增加必大於傳熱強化”的傳統理念,使我國傳熱與流動的多尺度模擬研究處於國際前列……
陶文銓將大部分研究成果都融入所教的課程中。他認為,教學是大學教師的天職,同時教學能使教師牢固掌握基本概念;大學教師一定要從事科學研究,不斷把最新成果融入到教學內容中去,如果教師不從事科研,教學內容就會死板、滯後,甚至成為無源之水、無本之木。
“在科學上沒有平坦的大道,只有不畏勞苦,沿著陡峭山路攀登的人,才有希望達到光輝的頂點。”陶文銓認為,熱愛自己的專業、要鍥而不捨的努力、認真執著的追求是科學家最可貴的精神。
目前,陶文銓團隊把主要精力放在推動資料中心節能和氫燃料電池效能提升,希望團隊的研究成果能夠為社會發展作出貢獻。“我想透過從事的專業,使得我們國家在這方面能在世界上佔有一席之地,有話語權,能處於國際前列。”陶文銓說。
談到自己下一步的工作計劃,陶文銓表示,自己的目標是:推動氫燃料電池效能提升和產業化、促動我國資料中心節能技術進步、促進建成儲能與節能國家重點實驗,並完成《傳熱學》《數值傳熱學》教材修訂。“我希望還能在發展我國科學技術、培養高質量人才方面再工作20年。”陶文銓說。
本文來自【人民網】,僅代表作者觀點。全國黨媒資訊公共平臺提供資訊釋出傳播服務。
ID:jrtt