眾所周知,在大多數情況下,從高等教育中所獲得的知識和經驗會成為一個人成功的助力,然而當代應試教育下的我們,只注重考試,完全依賴書本知識,總是希望在書本里找出路,殊不知,這在積累知識的同時,讓我們與社會嚴重脫節,實踐能力差,心理素質不高,高分低能的人大大存在。
家裡祖祖輩輩都是農民,面朝黃土背朝天是他們世代傳承下來的習慣性動作,靠天吃飯是他們從骨子裡就有的認知,然而雖然如此,初中畢業的爸爸和小學都沒畢業的媽媽,依然不甘命運的安排,沒日沒夜的工作,以供我們三人讀書,最終 雖然沒有像他們期許的那麼優秀,但是我們盡了自己的努力不至於讓他們失望太多。
從書本里找出路。金秋九月,小弟以研究生的身份繼續著自己的夢想,讀研,讀博,當老師,他的規劃起初是讓我們都比較開心的,但是因為一條資訊,我突然猶豫了,這樣的選擇好麼……
小弟是一個稍顯木訥的人,因為有我們在,所以家裡的家務也很少讓他摻和,他的課餘時間除了看一些課外書,就是拆拆收音機,組裝組裝電風扇,不喜歡複雜的社會交往,不善於接觸周圍的親朋好友,妥妥的理工男一枚。他的腦袋裡裝下了一些或有用或無用的書本知識,卻沒有一絲一毫讓他與社會接軌的內容,而他像被洗腦了似的,深陷其中不願改變,如此下去,他還能被社會所接納麼?
單由這一點出發,還是有點兒羨慕一些國外教育的,從小學時代起,桌椅板凳壞了自己修,勤工儉學自己完成,社會實踐成為必修課,大學畢業可以選擇連續讀下去,也可以選擇先實踐一年半載然後再決定是否繼續深造……現階段的小弟就缺乏一個被社會打磨的機會,而等他三年五年讀完出來後,不知道是否還有機會先學吃虧,再學經驗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