最近,趵突泉金秋菊展著實吸引了大批市民遊客的到來。其實,趵突泉園區就是一座寶庫,除了菊展、名泉、奇石、名木......還藏著兩位書畫大家的紀念館:李苦禪紀念館和王雪濤紀念館。各位市民遊客在欣賞菊展名泉的同時,不妨到這兩個紀念館看一看,瞭解一下兩位大家的魅力,感受一下名家書畫的魅力。
李苦禪
中國近代大寫意花鳥畫宗師、美術教育家李苦禪(1899—1983)原名李英傑、李英,字超三、勵公。生於山東省高唐縣貧苦農家,自幼受到家鄉傳統文化之薰陶,走上了藝術征途。
1918年有幸得識徐悲鴻大師,得授西畫技藝。1919年投入五四愛國運動由聊城艱辛赴京,參加了六月三日的活動後留居北京,入北京大學之“留法勤工儉學會”並於中文系旁聽深造。1922年考入北京國立藝術專科學校西畫系專修西畫, 1923年拜師齊白石大師門下,成為齊派藝術第一位入室弟子,由此探索“中西合璧”改革中國繪畫之路。當時以夜間租拉洋車之艱辛收入維持生活與學藝,但“窮且益堅,不墜青雲之志”。
1925年以優異成績畢業,應邀執教,併發起組成“中西畫會《吼虹社》”,與同仁共同衝破陳陳相因的畫壇時弊,創造新時代之畫風。1930年應林風眠校長之邀任杭州藝術專科學校國畫教授,率先將齊派藝術帶到該地,並首創以“傳統文化之綜合的寫意之戲——京戲”引進高等美術教育。以羅丹寫意派雕塑啟示學生理解“寫意手段過程之美”。尤以親領學生“到大自然裡找畫稿”而突破了輕寫生重臨摹的教學模式,開創了寫生為本,臨摹為用,大膽創造,示範教學的新風。更以關注國家命運,同進步學生貧困學生休慼與共的言行,樹立了正義仁厚的師長風範,因而以 “赤色教授”之嫌為校方當局所不容,1935年憤然北上。
1937年“盧溝橋事變”後,他以忠義之心救國之志參加了北平地下抗戰工作,時任八路軍冀中軍區北平情報站情報員,被日寇以“通八路”之嫌逮捕入獄,酷刑之下,未招一字,高誦文天祥《正氣歌》。僥倖出獄後仍以賣畫資助抗戰,此時作畫,每寓抗敵之義。抗戰勝利後應徐悲鴻院長之邀任教於北平國立藝專。
新中國成立之後,得毛主席親筆書信並派秘書看望之莫大關懷,李苦禪先生遂於中央美術學院擔任中國畫系教授等工作。亦曾任中國美協理事與中國畫研究院院務委員、全國政協特邀委員。
場館介紹
李苦禪紀念館設在濟南天下第一泉風景區萬竹園內,面積21畝,是一座兼有江南庭院與北京王府、濟南四合院風格的古式庭院。始建於元代,因園中多竹而得名。該園有3套院落,結構緊湊,佈局講究,13個庭院186間房屋並有五橋四亭,樓臺亭閣參差錯落。
紀念館共有18個展室、160餘間房屋常年展出李苦禪遺作和生前收藏的書畫文物400餘件,其中有《紅梅怒放圖》《晴雪圖》《墨竹圖》《盛夏圖》等精品。
部分作品
王雪濤
王雪濤(1903--1982),河北成安人,原名庭鈞,字曉封,號遲園,中國現代著名小寫意花鳥畫家。歷任北京畫院院長、中國美術家協會理事、美協北京分會副主席、北京市第七屆人大代表、北京市第五屆政協常委、中國農工民主黨中央聯絡委員會委員及北京市委委員 。
王雪濤以近四十年的時間精力,從多種渠道悉心觀賞和臨摹古人作品,清醒地意識到,應從何處學習技巧,從何處理喻畫理,廣博且又精深,繼承了宋元以來的優秀傳統,革新意識之強烈在現代花鳥畫家中,無疑是十分突出的。
在他的花鳥畫創作中極大的拓展了繪畫的題材內容。他的筆墨隨其表現形象而自然生髮,視嫻熟的造型能力和技巧為手段,集中於構築新穎的意境,隨處可見對形象的把握與駕馭能力。善於運用色彩的表現力形成具有鮮明個性的藝術特徵。他的作品清新靈妙,體現著強烈的時代精神。
他堅持數十年不懈地寫生,速寫不計其數,在花鳥畫家中是罕見的。集中體現出他對生活觀察體驗的細緻入微,對自然界的一草一木、一花一鳥都有其獨特的意識,能夠感悟到他人未曾想到的無限的生命力。他是將自己身心溶於自然之中,盡情地謳歌大自然中的生命。飽滿的熱情、靈動的形象觸動觀者的心靈。這種情趣總是優美的、健康的、豐滿的。
王雪濤先生是二十世紀中國美術史上卓有成就的花鳥畫大家,促進了我國現代寫意花鳥畫的發展,他的藝術成就代表了二十世紀中國花鳥畫發展的潮流和趨勢。
場館介紹
王雪濤紀念館位於濟南天下第一泉風景區的滄園,為趵突泉園中園,是一古典形式的建築,1964年改建,佔地2500平方米。園內大廳三座,排列在一條中軸線上,每廳皆有外廊環繞,園周曲廊相圍,沿廊修竹婆娑,院內蒼松挺拔,臘梅橙黃。1987年1月 利用原有建築在園內建“王雪濤紀念館”,設有“無陋山莊”“蘿月堂”“藕華樓”三個展覽廳,展出王雪濤生前收藏品及生前繪畫用具200餘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