開宗明義:北京海淀樹村專案賣得不錯,甚至是出乎意料的好。這個專案的去化率據說已經到了90%左右,金額過百億。無論是在北京還是全國熱點城市,都是一個驚人的數字。
樹村專案案名叫學府壹號院,有多個股東,由融創北京操盤。融創操盤團隊送走學府壹號院的最後一位客戶時,已經是10月30日凌晨一點了。
市場平淡,甚至下行的時候,地產業內圈子有個不成文的習慣,那就是看看別人賣得怎麼樣?這種習慣,有兩種心態:
1、如果別人的專案也賣得不好,可以求得一個心裡平衡,並且構建共度時艱的場景,這不僅僅是用來簡單的自我安慰;
2、如果別人的專案賣得好,意外之餘,也可以對比自身操盤技術,學習看哪裡可以提升,更重要的是提振信心,市場弱勢的時候,信心很重要,不管這個信心源自於自家專案,還是同業的樓盤。
“別人的專案”,通常也是有標準的,每一個階段,尤其是市場週期調整更替的階段,總有標誌性的專案被業內同仁集體關注。不少樓盤都享受過這樣的待遇,而當下,享受這個待遇的,就是融創操盤的學府壹號院。
這個專案,由於各種原因,讓操盤團隊不得不低調處理,所以,有一個很有意思的現象,業內朋友居然還有不知道“學府壹號院”這個名字的,但總體而言,樹村還是盛名在外的。
樹村是北京首批集中供地專案之一,也是最受關注的專案。幾乎整個北京房地產圈子最近都在關心一個問題:樹村專案,賣得究竟怎麼樣?
其實,有段時期,業內對學府壹號院的市場表現,是有各種擔憂的。總結起來,大致有如下幾個方面:
第一,海淀樹村專案,是北京首批商品房的共有產權房,政府和購房者分別持有產權,雖然這讓總價會降低一些,但是,對於高階商品房客戶而言,是否願意接受共有產權這種新的產權方式,是未知數。有不少業內朋友覺得,能買這個價位房子的人,不差那一部分總價,反而這種和政府共有產權帶來的種種交易限制,會讓部分買房人不接受,從而帶來不確定性。
第二,入市的時間週期問題。北京樓市早已被公認為“賣舊買新”的改善型市場,賣掉二手房置換新房,是很多新房銷售的先決條件,而當下北京二手房交易的慘淡,以及二手房貸款的額度稀缺,令市場客戶支付能力受到很大的限制,現在入市,可能面對的是:想買的人拿不出錢買的問題,這可能也會給樹村專案的前景蒙上陰影。
第三,海淀樹村專案上的產品策略,一度讓同業不甚理解。從有利去化的角度,這樣位置優越的地塊條件,做小戶型,控制總價,是快週轉的保障。但是,融創的產策走了一條相反的路,產品向大戶型方向發展,175平方米、184平方米、200平方米以上的戶型是主力戶型,這導致總價1200萬起步,更多在2000萬以上的層級。而且,由於專案的特殊性,一次性開所有房源,900餘套,在當下的北京,去哪裡找如此之多具備2000萬總價支付能力的客戶,這也是業內為樹村專案擔心的一大動因。
這些擔心不無道理,擔心的問題也都在點子上。但是,攸克君多方瞭解到的訊息卻表明,這些擔心有道理,但“多餘”了,因為在今天最新出爐的學府壹號院銷售業績,可以用四個字簡單概括,那就是幾近清盤——沒錯,900多套總價1200萬~2000以上萬量級的房子,融創團隊已經基本賣完了。這一戰,融創團隊的業績至少在百億元規模以上。不得不強調一下,放眼全國,即便在市場向好前提下,單盤一把賣到百億,也是極為罕見的“現象級”了。
攸克君的一位好朋友,就在現場,他不是去參觀,而是實實在在的買房人,他告訴攸克君,在現場,他親眼看到大部分房源一夜之間搶光,他因為排號排得比較靠後,184平方米的二層都已經賣光了,只剩下184平方米的一層下躍和275平方米的中間戶。買過房的人都知道,二層的房子通常是最不易被選中的,但是,現場的狀況確實如此。
融創的一位朋友告訴攸克君,送走最後一位客戶的時候,已經是今天凌晨一點多了。銷售業績連這位融創的朋友自己都感到意外。
由於各種各樣的原因,還是對此保持低調吧。但是,這並不影響一個結論,那就是,在北京當下的市場狀態下,可以說是十分意外,也可以說是半個奇蹟。意外甚至驚訝之餘,問題就來了,取得這樣的銷售業績,融創做了什麼?
北京樓市業內有一個共識,那就是海淀的房子不愁賣。這話有一定的道理,但並不是完全正確,尤其是在當下的市場環境下,這種心態是要不得的。學府壹號院的操盤團隊,首先做對的一點,就是擺正了這個心態,沒有因為在海淀拿到了地,就認為自己可以高枕無憂不愁賣。
攸克君之所以這麼說,是因為了解一些情況。其實,學府壹號院儘管因為“海淀樹村”這個拿地的特殊因素,早已盛名在外,但是,其初期的蓄客並不理想,並沒有出現“人在屋中坐,客從外面來”的情況。
據說融創集團層面非常重視這個專案,集團高管親自掛帥指揮這個專案的一線銷售。
多位瞭解情況的朋友告訴攸克君,學府壹號院專案是在做了幾個關鍵動作之後,形勢局面開始迅速好轉,直至達到比較理想的狀態。
攸克君看了專案的幾個影片,最關鍵的是兩個,其一是拆解專案產品、社群以及海淀大環境的影片;其二是,拆解“高標準專案”含義的影片,前者把專案的優勢、價值點形象地擺在了潛在客戶的面前,而後者,則為潛在的購房者解釋清楚了什麼是“高標準住宅”的含義。融創的朋友說,這幾個影片發出之後,在銷售層面就有了明確的反應。
可見,“說清楚好在哪裡” ,而並不是一味籠統地自我吹捧,多麼重要。
除了用擺正心態,融創的操盤團隊還有另外一個“做對”,就是“不玩兒數字遊戲,不自己哄騙自己”。
當下樓市狀態艱難,不少房地產專案的操盤團隊,為了讓資料好看一些,採用了很多營銷技巧。比如,一定程度上忽略資質、忽略真正的支付能力,“條件差不多”的,先收10萬~20萬的定金,然後就算認購甚至“賣出去”一套,以最佳化銷售資料的表現。這種方法,不失為鎖客的一種辦法,但現在,北京客戶全城看房,這種做法的不確定性,確實有點大。
但學府壹號院對客戶的購房資質、支付能力都有嚴格的稽核,雖然這可能會在資料層面“篩”掉很多客戶,但是,篩選出來的客戶,都是實打實的客戶,這種務實做法,對公司、對購房者、對自身團隊,也都是負責任的。
舉例說明。專案的驗資標準:首先,要提交購房人本人購房資格自查詢的結果。其次,按揭客戶要提交銀行徵信的自查詢結果。第三,購房款的資金證明也十分嚴格,要提供購房款(首套40%,二套80%)的驗資證明,包括銀行存款,如果是理財,則需要看到7日以內可以提取的證明。
只有同時滿足以上三個條件,才能參與搖號。作為第一批商品房共有產權房專案,搖號是政府部門監督的,購房資格不可能有通融的餘地。今天看來,專案迅速的清盤,與這樣嚴格且務實的前期客戶甄別有很大的關係。
接下來的問題是,客戶從哪裡來?
攸克君詢問了一下,主要是兩方面:第一,融創體系內自身客戶的挖掘;第二,不止將客戶發掘的重點放在海淀。
先來看第一個方面。近年來,融創在北京西部地區的樓市中,做了幾個標杆專案,比如早年間的西山壹號院,後來的香山壹號院等,經過這些專案的操盤,融創不僅對北京西部市場的客戶情況,產品審美習慣、支付能力等,有了清晰的瞭解,積累了大量的存量客戶、業主資料。在學府壹號院的客戶中,有一部分是融創透過自身既有存量客戶、業主資料探勘而來的。
第二個方面,很有提醒同業的意味。北京樓市的看房邏輯,已經發生了改變,那就是區域邏輯在很大程度上被打破了,支付能力具備的情況下,客戶基本上是全城看房。此次學府壹號院的客戶中,有不少是來自非海淀區域,例如朝陽、東西城、豐臺等區域,這說明,產品邏輯已經在一定程度上在區域邏輯之上。直白說就是,只要是好房子、買得起,客戶已經不再過分計較活動和生活區域的問題,畢竟房地產如今已經成為最大額的家庭資產配置。還有更更重要的一點,也是攸克君屢次強調的:北京從來不缺有錢人,缺的是讓這部分人真正動心的房子。
如此,學府壹號院在無聲息之間做到了近年來少有的大額“清盤”。
攸克君想額外補充一點,那就是在市場變差之後,很多專案的操盤團隊在策略上,總有“搶跑”的想法和做法,“搶跑”本身沒有錯,但是,不能“為搶而搶”,而是要在具備條件的情況下“搶跑”。攸克君見過不少專案,在各種條件、展示都不具備的情況下,盲目搶跑,導致搶而不能跑,搶而不能贏,早入市,並不能意味著“多賣房”,勢頭受挫,後面就很難處理。
反過來看學府壹號院,基本上是一板一眼的打法,沒有太過強烈的“搶跑”意願,紮實地做好產品、客戶的每一步工作,反而構成了 “贏”的關鍵因素。
據說,在學府壹號院的現場,也有同業去了,看到火熱的場面,他們也很高興,畢竟北京的房地產,信心都是專案和專案之間相互構建的。在這個時代裡,信心比黃金更重要。
這是好事,無論對於融創,還是對於同業,甚至競品專案,都是好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