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瑞典考古學家沃爾克·貝格曼到達孔雀河下游孤寂荒涼的羅布沙漠之前,“小河遺址”謎一樣塵封在時間隱秘的深處。傳說魔鬼伊比利斯守著1000口棺材,肆虐的黑風暴籠罩著這幽靈出沒之地,連大膽的盜墓賊也望而卻步……
1934年初夏,羅布人奧爾德克再次扮演了中亞探險史上的重要角色——他將貝格曼率領的考古隊帶到了神秘的古墓前。1900年,正是他在尋找遺失沙漠的鐵鍬時無意中幫助斯文·郝定發現了樓蘭。貝格曼將這個遺址編號為“五號墓地”,也叫“奧爾德克的古墓群”。他稱它是“死神的立柱殿堂”:一座圓形沙丘上豎立著密密麻麻的多稜形木柱,看上去如同一片人工叢林,柱頂已被強風劈裂,被烈日曬朽,兩排儲存完好的圓木柵牆抵擋著荒原上的風沙,墓地裡四處可見人骨、骷髏、裸露的木乃伊、槳形木板、包了牛皮的棺木以及各種各樣的毛織物碎片。
貝格曼在小河流域共發掘了十二座墓葬,出土了近200件文物。他的驚世發現之一便是揭開了小河人種之謎——在距今三四千年之前,小河流域和羅布泊地區的土著居民主要是歐羅巴人種(白種人)!直到公元前後,歐羅巴種與蒙古利亞種在這一地區混居,才出現繁榮的樓蘭混合文化。貝格曼在五號墓地的考古發掘證實了這一點。他用生動的文筆描寫了一具女性木乃伊“沙漠公主”的白種人特徵:“她有高貴的衣著,中間分縫的棕黑色長髮,雙目微合,好像剛剛入睡一般。高高隆起的額部,漂亮的鷹鉤鼻,微張的薄嘴唇和微漏的牙齒,為後人留下一個永恆的微笑。”貝格曼在小河墓地發現了三個人行木雕,雕刻著的面部器官帶有明顯的非蒙古人種特徵,表現形式上體現出一種自然主義風格。細心的他還注意到,這些原始居民的穿著以青銅器時代早期丹麥島民的衣著有著總體的類似。
小河距樓蘭僅一百多公里,屬於同一文明區域。貝格曼的發現同樣得到了斯坦因、斯文·郝定、黃文弼等人的認同。總之,羅布泊地區曾生活過兩種歐羅巴種的土著居民,即印度-阿富汗型別的白種人和帕米爾-費爾干納型別的白種人。大約半個世紀後,新疆考古界對古代羅布泊地區居民的體質人類學研究再一次證實了貝格曼的說法,這實在是不謀而合。最早的樓蘭人主要是歐羅巴(白種人),這基本上已成為學界的共識。
塔里木盆地藏著一把“芝麻開門”的鑰匙,找到了它,便能找到人類文明隱秘的圭臬。小河遺址,是新疆考古探險史的謎中之謎,重中之重,無疑也是開啟樓蘭文明乃至整個西域文明史的一把鑰匙。
注:文章來自於《新疆詞典》,圖片來自於網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