寶箴寨明清官窯
梨壺器形上小下大,形同倒置的梨子,寶珠鈕,塔式蓋,蓋上透一氣孔,半圓型執柄,直壺流置於腹部,圈足。壺蓋、壺身剔刻蓮瓣,壺、杯足外底青花雙圈內寫“大明宣德年制”六字二行楷書款。
壺、杯內外壁滿施甜白釉,足圈及壺蓋、壺身咬合部無釉。
壺足底盤狀,沉穩厚實,釉面乳濁微透,積釉閃青,溫潤內,釉質肥厚,有橘皮紋。青花藍中泛黑泛灰,吃釉吃胎自然。款字工提,筆道剛勁有力。
梨壺因其造型形似於梨而得名,梨壺造型始於晚唐五代時期,宋代偶有出現,元代興起,明代一直在御用瓷中佔有重要地位。明代的梨式壺縮短了器身高度和壺流的長度,梨式壺個頭都不大,器如梨形,大小也與梨相同,可以握於掌心把玩,所以梨式壺又稱“把壺”。
景德鎮官窯洪武年燒製的“醬釉梨式壺”,改宋元執壺扁帶狀為圓形,永樂梨式壺器形變得秀雅,壺蓋面也有洪武的圓扁變成半圓形了,好似隆起的乳房,壺流也有短於洪武的,足改洪武的盤底狀為弧形外撇狀。宣德皇帝繼承了其祖父永樂的衣缽,梨壺樣式與永樂大同小異。
鈴鐺杯也叫仰鍾杯、金鐘杯、磬式杯,是明清時期流行的杯式之一。杯口外撇,深腹、圈足,倒置似鈴鐺。
白釉是“單色釉中的單色釉”,給人的感覺是乾淨、雅緻、樸素。白瓷在漢以後燒製青瓷的基礎上發展起來的,明代永樂甜白釉的出現是白瓷燒造進入巔峰的標誌。
甜白釉由純釉石提煉,不含釉灰,白度較以往的白釉都高,克服了之前那種卵白色和青白色,燒成了真正意義上的白釉產品,其釉色柔滑瑩潤,細膩潔淨,細細觀賞能使人產生一種從視覺到味覺轉換的奇妙通感。永樂甜白釉質凝厚肥潤,足邊和折角處聚釉處呈水綠色。宣德甜白釉釉色白中含青,釉層中有大量氣泡,釉表有細桔皮紋和少量的縮釉點。
款識一般為“宣德年制”或者“大明宣德年制”楷書款,常常以青花題寫或者暗刻於器物底部或肩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