如果不提前掃清改革的障礙
臨門一腳恐怕難以成功
“賦權”鄉鎮中心小學
把權力放到對的崗位
把編制留給最適合的一線人
從根源上解決
基層學校編制被佔
與一線教師爭職稱、爭榮譽等問題
讓一線教師幹勁兒十足!
............
盧氏:撤中心學校,“賦權”鄉鎮教育發展
“同學們,你們什麼時候最能感受到父母的辛勞呢?又會怎麼做呢?”10月12日上午10點25分,盧氏縣橫澗鄉中心小學的第三節課上,原任盧氏縣橫澗鄉中心學校校長的郭峰松正在給該校四(1)班的學生上思政課,講授的主題為“少讓父母操心”。如今,郭峰松不但是該校校長,也是任課教師。
和郭峰松經歷類似的,還有王江波。今年7月之前,王江波還是盧氏縣原獅子坪鄉中心學校校長,暑假期間,他轉任為本鄉中心小學校長,同時還執教學校五年級的心理健康教育課程。
轉崗至鄉村中小學教學崗位的原中心學校校長、教師,在壯大教師隊伍的同時更為鄉村教育提質
從中心學校轉至中心小學辦校,還得執教一門課程……2021年的暑假,郭曉峰、王江波等人經歷了什麼變革?當地教育發生了哪些變化?近日,教育時報記者帶著問題走進盧氏縣多所學校,深入挖掘盧氏教育變革背後的故事。
鄉鎮教育的“冗”
困住了誰?又限制了誰?
長期以來,儘管鄉鎮中心學校並非一級教育行政管理機構,但在貫徹黨的教育方針政策、推動區域教育改革發展、維護教育系統安全穩定、落實控輟保學任務、涵養教育本土文化等方面起到了積極作用。與此同時,其佔用基層學校編制、教育經費,以及教育行政化傾向較為突出等問題,也向來為人所詬病。
三山三河兩流域、八山一水一分田,是地處豫西深山區盧氏縣地形地貌的特徵。盧氏縣是全省面積最大、人口密度最小、平均海拔最高的深山區和革命老區縣,現轄9個鎮、10個鄉、1個街道辦事處、230餘個行政村。因山大谷深,自然條件差,人口居住較分散。
“嚴格按照省定生師比核定學校編制數,遠不能滿足實際教學需求。”據盧氏縣教體局人事股股長劉青昭介紹,2019年年底才摘掉“貧困帽”的盧氏縣,由於移民搬遷工作成效顯著,加快推動城鎮化程序、城區學校數量驟增的同時,學生人數增加也導致了城區教師需求數量攀升。
“城區學校增多,使得各鄉鎮學生數量逐年減少。這樣一來,鄉村小規模學校增多,讓有限的鄉村教師編制捉襟見肘。然而在這種情況下,鄉鎮中心學校的人員並未減少,甚至還有極少數的教師,想透過各種方式脫離教學一線,轉到管理崗位或考入城區學校……”劉青昭的話,道出了盧氏縣近年來鄉鎮教育力量失衡的關鍵。
減少管理層級,教師有更多教研時間
根據全省教育綜合改革整體部署,以及三門峽市關於“縣管校聘”工作的具體安排,2022年秋,盧氏縣“縣管校聘”工作將全面實施。如果不提前掃清改革的障礙,臨門一腳恐怕難以成功。
盧氏縣教體局黨組書記、局長雷張濤說:“機制就是生產力。我們撤銷中心校的目的,就是要減少管理層級,提高辦事效率,降低管理成本,實現管理、編制、師資、經費‘四下沉’,為崗位設定管理和‘縣管校聘’改革奠定基礎、鋪平道路。”
“賦權”鄉鎮中心小學
以制度創新提效能、啟用力、促均衡
2021年7月14日,經過為期半年的醞釀、調研、討論、座談,中共盧氏縣教體局黨組正式印發《關於撤銷鄉鎮中心學校進一步明確管理體制的實施意見》(以下簡稱《實施意見》)。這一檔案的核心內容是,在撤銷鄉鎮中心學校的同時,明確鄉鎮中心小學與局直學校、鄉鎮初中學校共同負責貫徹落實黨的教育方針、政策和國家法律、法規工作,共同負責本校黨建和黨風廉政建設工作,落實黨內政治生活制度、意識形態和師德師風建設等工作外,最主要是賦予其如下五項管理職能——
一是負責本鄉鎮教育體育發展規劃和學校佈局調整工作;二是負責本鄉鎮成人教育、職業教育、社群教育和校外培訓機構等管理工作;三是負責本鄉鎮小學之間教師的調配和交流,負責各學校(包括初中)教師編制調整、職稱評聘、年度考核、教師工資晉升、績效考核和工資發放等人事工作;四是負責本鄉鎮小學和幼兒園教育專項督導評估工作;五是負責與教體局和鄉鎮黨委、政府做好溝通銜接工作,落實好安排的各項臨時性中心工作。
盧氏縣透過退、轉、調、提等方式,集中分流116人,其中99人充實到教學一線,包括郭峰松、王江波等雖然轉任為鄉鎮中心小學校長,但也要帶頭走上教學一線。此外,還有一大部分教師透過個人申請、組織協調等方式,最後奔赴教學一線,為盧氏縣的鄉村教育充實力量。
《實施意見》印發不到半個月,盧氏縣教體局本著堅持科學合理、精簡效能和城鎮從緊、傾斜農村的原則,於7月27日印發《盧氏縣中小學校職能配置、內設機構和人員編制方案》,建立起一套城鄉中心小學教職工編制統籌配置機制。
為穩步推進獎勵性績效工資分配改革,9月中旬,盧氏縣教體局提出按照“制度先行,全額分配,突出量績,傾斜一線,拉開檔次,民主公開”要求,真正體現“多勞多得,優質優酬”的目標。同時,盧氏縣教體局又以“因事設崗、依崗定責、競聘上崗、以崗定薪、崗變薪變”為原則,積極推行崗位設定管理工作,形成“以德服眾、以能晉升、以績定效”的鮮明導向,以制度創新提效能、啟用力、促均衡。
破立並舉的“組合拳”
讓鄉村辦學活力得到“二次釋放”
10月19日上午,盧氏縣城區民辦幼兒園和校外培訓機構管理中心主任梁恆波安排前往城關鎮轄區進行幼兒園開學檢查工作的人員中,除了兩名同志是剛從盧氏縣其他鄉鎮調過來的,其他的都是盧氏縣此次撤銷鄉鎮中心學校後的調入人員。
“對於我們而言,職能增多,工作量也隨之增加,但現在人手反而減少了。原來中心學校8人,現在減少到5人。”梁恆波原是盧氏縣城關鎮中心學校校長,盧氏縣教體局在本次教育管理體制改革堅持破立並舉,在全面撤銷鄉鎮中心校的同時,為規範城區民辦幼兒園和校外培訓機構管理,在原盧氏縣城關鎮中心學校轉變管理職能的同時,加掛盧氏縣城區民辦幼兒園和校外培訓機構管理中心牌子,直接負責縣城範圍內17所民辦幼兒園、50餘家校外培訓機構的管理。
值得一提的是,盧氏縣教體局還全面落實局機關“三定”方案,將原營養餐辦公室、信訪辦合併到法制安全股,將原核算中心合併到計財股,精減內設機構3個,一定程度上解決了政出多門、職責交叉等問題。
盧氏縣這一教育管理體制改革,在基層的反響如何?教育時報記者在走訪過程中與部分一線教師進行交流,大家普遍反映:撤銷鄉鎮中心學校,從根源上解決了過去佔基層學校編制,與一線教師爭職稱、爭榮譽等問題,大家的氣順了,幹勁兒更足了!
“透過這次系統內部的自我改革,壓減了管理層級,提升了治理效能,這也是我們開展黨史學習教育、踐行為民宗旨、堅持人民立場的具體實踐。相信隨著教育改革持續推進,辦學活力將有效釋放。”雷張濤說。
盧氏教育在初步實現教育管理扁平化、專業化之後,如何補齊農村教育短板、振興鄉村教育,促進義務教育優質均衡發展,全面提高教育教學質量,同樣值得期待……
作者:教育時報記者 楊仲勳 通訊員 李彥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