艾廠人工智慧藝術中心外景
閔行區春西路800號——原來一座荒廢了7年多的熱供站,巨大而瘦骨嶙峋的工業遺蹟因為昨夜開幕的一場“沙之書”艾廠人工智慧藝術展而產生聚變,中國首個人工智慧藝術中心隨之誕生。
展覽的名稱“沙之書”取自阿根廷作家博爾赫斯1975年的短篇小說《沙之書》,觀眾可以在展覽中代入小說中“我”的視角,感受那像沙一樣無始無終、無窮無盡,使人著迷又令人惶恐的人工智慧創造力。
《人造遺蹟》似曾相識
如何在虛擬的數字空間中感受自然世界的豐富多樣?展覽入口處的第一個作品《人造遺蹟》中呈現的每個生物乍一看都似曾相識,但卻是在現實中每一樣都不存在,而是AI人工智慧持續探索的人造生命。藝術家利用AI深度學習生成昆蟲及其名稱和解剖學描述,旨在以“新標本”的形式呈現“數字原住民”昆蟲的自然多樣性。
展廳內景
人工智慧作品的趣味還在於互動性,觀眾在園區內掃碼後,相機內將會即時出現不同的虛擬生物,觀眾可以觸屏旋轉生物觀察細節,點選白色圓圈即可獲得相關部位的生物資訊,虛擬生物將隨著旋轉自動變換色彩。
《虛擬蝴蝶》獨一無二
藝術家大悲宇宙作品《虛擬蝴蝶》佔據了二樓空間的一塊巨大螢幕,在這個作品裡,人工智慧模型每秒生成兩隻不一樣花紋、形狀的蝴蝶,生成蝴蝶總數已達100萬隻,遠超世界現存的蝴蝶品種數量。《虛擬蝴蝶》展示了人工智慧不僅能夠透過機器學習實現虛擬演化,更有超越現實演化的可能性。
展館內景
觀眾可在螢幕上挑選自己喜歡的蝴蝶,每隻蝴蝶帶有獨一編碼,一旦被選中,工作人員會即時將此蝴蝶從展覽裝置中永久刪除,即觀眾在展覽現場擁有的蝴蝶獨一無二,且僅屬於自己。本次展覽共有3萬隻蝴蝶,每人只能領取一隻。蝴蝶的形狀萬變不離其宗,絢爛多姿卻具獨一性,讓觀眾玩得不亦樂乎,現場排起了長隊。
《文字基因計劃》人機寫詩
大悲宇宙的另一件作品《文字基因計劃》由隨機組合的零散詞語或單字生成語句,再由藝術家從中篩選出具有美感的文字資訊,結合影象演算法加工出有意境的視聽組合,以不斷生成、流變的畫面為這些類似詩歌的文字填補形象。此次展出的《文字基因計劃》為特定場域作品,藝術家篩選展覽文字資訊組成一個全新的“語料庫”,再由計算機隨機組合“語料”生成詞句,在看似沒有盡頭的工廠煙道中豎起44塊螢幕,詞句在螢幕上生成、滾動。白色的霓虹燈光在煙道封閉向下的坡道中閃爍不定,好像聯結起一個未知的未來世界,神秘,又誘惑著現代人向其中探尋。
夜幕下的艾廠人工智慧藝術中心
展覽的每一個晚上,艾廠門口有一隻近10米高的“虛擬生物”會被點亮,在園區內紅色搖擺不定的燈光和瀰漫的蒸汽襯托下,這隻“怪獸”帶上了些許“佔領地球”的魔幻想象。(新民晚報記者 徐翌晟)
記者手記:光與熱
這座位於城市西南角的莘莊熱供站運營了17年,作為工業區發展的見證者,熱供站凝結了光陰的痕跡、工業的氣息。隨著時代高速發展,綠色、低碳、環保、智慧的可持續化發展成為時代的主旋律。2014年熱供站正式退出人們視野。
歷史遺存並沒有被遺忘,越來越多地以各種形式貼近時代面貌,煥發新姿,更多的人走進熱供站,感受它的前世今生和未來。
未來“熱供站”會持續釋放光與熱,建成後的熱供站數字藝術社群除引進艾廠人工智慧藝術中心之外,還有同濟大學設計創意學院—藝術與人工智慧實驗室(aai)、張周捷數字實驗室、馬良工作室等機構和藝術家工作室,以人工智慧和數字藝術為平臺,打造學術高度,推進“藝術+科技”產業,“讓科技賦能藝術,讓藝術智造生活”,塑造集藝術展覽、藝術家駐留、數字工廠、人工智慧數字藝術研發及孵化為一體的數字藝術社群。(徐佳和)